為什麼家長孩子犯了同樣的錯誤,家長可以當作無事發生,孩子就要挨罵?

如題,事實上題主已經成年了,但還是這個題目里的孩子。

題主的姥爺三年前去世了,留下大量手稿。題主本來和父母商量好了,由題主列印出來,但考慮到題主高中三年學業相對繁忙,最後決定由題主的父親列印出版。

然後三年過去,題主的父親隻字未打。在高考前夕題主和題主母親約好高考後的這個夏天列印出來,但題主高考後又雙叒把這個事忘了,直到三天前母親又提起來,才開始著手列印。

由於姥爺多年練習書法,加上病重,字並不是那麼好認,題主爸爸圍觀題主兩小時敲了一千字之後提出,他拿一本手稿去單位掃描一下試試,題主也覺得快開學了自己打不了多少,就同意了,今天沒有打。

然後就被題主母親查水表了,並且直接說「你這樣(不打手稿)媽媽真的太傷心了」、「你有假期浪費的這麼多時間,早就打出來了」。我表示自己確實忘記了,就像題主父親忘記了是一回事。題主母親立刻反駁「你多大年紀就和你爸比」、「你爸打字多慢啊,你不是說你要練打字的嗎」、「你爸忘了你就能忘」、「你每次就知道找借口一點也不覺得自己錯了」。

以上是背景。


這就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就有的問題了,師說裡面有這麼一句話「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父母總會讓孩子們多學習,自己卻不喜歡,只是為了所謂的讓孩子有出息,好多父母並不是完全對孩子好,只是自己小時候想像的自己強加到了孩子身上,就像台灣有一部電影叫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樣,父母如果可以以身作則,孩子們才會得到真正的教導,陪伴才是最好的良師。


很簡單 因為沒錢的要聽有錢的


你也可以罵你爸,誰說你不能罵了?

你不敢罵是因為你還沒錢,要靠他倆吃飯。不然你都養不活自己。

所以歸根結底是因為你要靠他們養著。


家長們一直非常喜歡說的一句話——「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但其實他們沒有認真地考慮過這個問題:「為你好」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要知道,家長也都是凡人,他們真正完整經歷過的,只有他們自己的這一段人生,很多時候他們都只能從自身的經歷出發,以自身的尺度去衡量,用自己的三觀去影響孩子

這也是為什麼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影響是很大的,很多孩子的行為都能在家長身上找到影子

我父母就很喜歡說一句話:「你身上這些壞毛病到底是誰教你的?

學校里的同學?社會上的朋友?說到底,從小和你朝夕相處許多年的人才是最有可能影響你的人吧

那麼回到題主這個問題,我想這也是很多父母一直在逃避、不願意去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到底要不要對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

這個問題很難有個標準答案,畢竟每個家庭每對父母處理教育問題的方式都不一樣,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樣,因此這個問題沒有對錯

但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產生這樣一個想法的根源:首先,許多父母都會認為自己是一個長輩,需要建立起對孩子的威嚴,讓孩子尊敬自己。並不是說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而是他們認為這樣可以使他們的話更有說服力,一個絕對的權威可以免去很多爭端,把時間花在誰對誰錯這個問題上,會使得簡單問題的執行效率降低;

其次,平等交流需要雙方付出同樣的時間去聆聽和接納,而許多父母並不希望如此,他們每天要面對來自工作和社會上的很多壓力,因此他們希望孩子聽話就可以了,如果要再去了解孩子的複雜人生,對他們而言太有壓力了。他們很少會想孩子長大之後不聽話具體會怎樣,所以所有他們認為「不聽話」的事情統統納入「叛逆期」,這或許委屈了孩子,但是減輕了他們去面對教育問題的壓力;

最後,為人父母也是學來的,我們現代教育制度下沒有一門課是教人們怎麼去做一個優秀的父母的,當他們真正要承擔「為人父母」這個責任的時候,他們首先能做的當然是依循他們父母的足跡,把很多老一輩的教育方式從骨子裡帶出來,這種傳承化的模式在全世界都是存在的,自然有它的合理性,因此許多父母的一些教育特點會存在普遍性,縱向上以家族為脈絡延伸,橫向上以整個時代背景延伸;那麼,如果新一代父母意識到老一輩人的教育模式出現了問題,他們也會從各種報刊媒體中進行學習,再加以自己的理解來實踐,這種情況下,是對是錯只有孩子心裡最清楚了,父母意識不到?那或許是因為他們需要再去意識了吧,畢竟他們只是一世的父母,下一次就輪到你們了

真心希望所有意識到父母優缺點的孩子們能健康成長,這些優缺點必將會伴隨你很長的一段人生旅程,也不必去否認,接受這個現實,然後在成為下一代長輩的路上,去完善和改變

You will always be a better version of your parents.

你將永遠比你的父母更加出色!


因為家長希望孩子更好。同樣,家長也有家長。


謝邀。

人之長情啊,比如,一個女生,自己閨蜜和別人鬧矛盾了,第一想法肯定是向著閨蜜,肯定是對方的錯。

相較於大人,不願承認錯誤也理解啊,誰不要面子啊,懂。另外你是孩子啊,對你期望高,但是預期效果沒達到,所以不爽,會指責你是第一本能,而不是想著首先自己犯了錯,大人另外,他不認為他和你在一個層次,所以很少商量著來,而是按自己的來,你比他小,習慣性認為自己更對。

樓主也別傷心了,畢竟有時候親人之間講道理太見外,正常解釋明白就行,講不通的話,等父母氣消了在解釋,會好一點

謝邀,希望對你有用。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都想了半天,不知道怎麼說,因為這已經成了一種主流。

就比如,孩子不小心把碗打碎他們會責罵,自己把碗打碎只會沉默著拾起來,或者嘴裡罵罵咧咧嫌麻煩,但是不覺得這個碗打碎的原因在於自己。

還比如,孩子誤會他們了,他們會無比氣憤,抓過來就打一頓,而他們誤會孩了,就算後來知道是誤會,打了孩子,也不會去道歉。

或者打著打著哪點突然想明白了,原來自己誤會孩子了,也不會立刻停下,拉不下臉,所以哪怕知道自己孩子是被誤會的也不會停手,繼續打繼續罵。

也不是說所有的家長都是這樣,但為什麼說這是中國的主流,因為90%-95%的家長都是這樣。

並且是一代代傳下來的。

甚至說什麼「這都是為你好」,不分青紅皂白,不聽解釋,不了解前後始末就打,這是為孩子好嗎?

扯個題外話,很多人都在說什麼熊孩子家長慣著,其實還有那種那個孩子其實沒做錯什麼,但是只要被告狀了,不聽解釋,直接打的家長。

家長做錯了沉默,是因為拉不下臉來對孩子道歉,因為在很多家長的心裡,他們比孩子高一等。

他們的確比孩子高一等,但只是因為他們是孩子的長輩,高的是輩分,而不是上司和下屬的那種高一等。


我女兒也會說我,當下我感覺自己心虛,就不反駁了!


因為你是娃的家長,自我本身就覺得比娃高一等。


推薦閱讀:

父母主動認錯對孩子有怎樣的影響?育兒專家說:這是高情商的表現
馬上該去上大學了,怎樣才能讓父母不感到孤單?
38歲男,可與一已生兩孩子的女人結婚嗎?
懷孕5個多月 想離婚?
有條件接納,不是真愛;無條件接納,才是真愛。

TAG:代溝 | 家庭 | 家庭關係 | 家庭生活 | 三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