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又自卑的人一般都是什麼造成這樣的性格缺陷?
這個和基因有關,也跟環境有關,也和自身的思維方式有關。我做個類比,這就像近視眼。
近視是有基因的因素,有些人就是更容易近視,但還需要環境來誘導,如果你是從小生活在野外,在叢林中生活,沒有電視電腦手機,沒有書本和電子遊戲,那你近視的幾率是很低的。但是也和行為掛鉤,如果你生活在野外,但是你用眼過度,近視的可能性又會升高了。
如果一個人敏感,但是生活在開放的家庭,有著非常美好的童年,非常富足的生活,非常正向的引導,那他的敏感可能會使他成為偉大的思想家。比如喬達摩悉達多。
但是如果你的環境非常惡劣,家庭生活非常不幸,童年留下了某種陰影,錯誤的行為和思維方式沒有得到糾正,那麼出現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會非常高。當然也有人可以完全不受影響,這些人就像那些天天玩電子遊戲,天天用眼過度,卻始終保持視力5.0的傢伙,真的毫無道理。
普遍來說,敏感又自卑的人大多是因為家庭原因,因為父母的對待方式有問題,也許並不是他們刻意如此,他們完全是無意識的,但還是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
有的父母覺得,自己從小被打罵多了,所以才懂事,因此覺得這一套適用於任何人。
有的父母覺得,不加管制是最好的方法。
有的父母覺得,羞恥心和壓力能使人上進,因此刻意羞辱和批評孩子。
有的父母覺得,家庭應該像社會一樣,有高低階層,有具體分工,有人情世故,有付出回報。
有些我們覺得很合理的東西,其實不是絕對的,對於飽經世故的成人我們認為是司空見慣,對於白紙一張的孩童,可能會成為無心的傷害,也許他們最終會成長,會理解,但在之前很長一段他無法理解的時期里,他還沒有掌握消解這些痛苦的方法,更何況他很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理解父母。
當然,也不能全怪父母,當爹當媽這種事,對他們來說也是頭一回,因為無法識別孩子的反饋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所以那些敏感又自卑的人,要學會消解自己的痛苦,終有一天你會掌握到訣竅,你會遊刃有餘地與世界周旋,我只希望你能有一顆開放的心,並且堅持到那一天的到來。
(一)你是足夠好的。人人本自是足夠好的。每個人都是足夠好的,都是有價值的,你也一樣。自卑是陷入誤以為自己「不夠好」的誤區。用各種條件沒有達成,自己沒有做好來論證自己做的不夠好。這種達成條件才足夠好是很多人不易覺察的思維病毒。這類思路是,我現在是「不夠好的」,達成某種條件才足夠好。歸謬法破解我們不易覺察的思維病毒:1,如果按照這種思路,由於行為上事後看都有提升的空間,豈不是每個行為都不夠好。所以這種邏輯是很荒謬的。2,如果認為人達成某種狀態是好的,沒有達到這種狀態就是不夠好的,那麼有誰可以永遠維持這種狀態不變?沒有人。那豈不是每個人都不夠好。邏輯同樣是荒謬的。3,如果一個說我要把快樂建立在追逐達成某個「標準」上,然而另一個人說我不需要達成這個標準我也可以快樂。哪個人更容易開心快樂呢?4,立在我是「不夠好」的起點上去做事情,內心帶著糾纏產生精神內耗,和認為我是「足夠好」的開心、快樂的做事情,哪種效率更高?所以種苦瓜種子得苦瓜,種甜瓜種子得甜瓜。帶著富足的心態,我是「足夠好」的心態做事情和帶著我「不夠好」的心態做人做事情,哪種機會更多,更容易走向良性循環?5,孩子生下來什麼都不會,沒有「我不夠好」的念頭,一路不停學習成長。很多成年人用「我不夠好」的念頭遮蔽了自己人生本自的光明心,停止了學習和改變,故步自封。
(二)不用外求,你本自是有價值的,自帶愛和光。我們一般人不知不覺依賴外界的環境給我們舒服,然而一旦遇到環境變化就會難受。所以成年人心智的真正的成熟和自由是不斷的學習來超越自己的舒適區,這樣原來自己在某種情景下不舒服的環境中歷練到現在內心依然開心,從而拓展了舒適區,心靈更自由。從我們小時候兒童心理發展逐步成年的過程中,這種外求別人愛的模式在之前就已經形成了。在環境中寄希望父母、老師或朋友能給自己溫暖。這種外求通過外在別人獲得幸福的心理模式不破,無論別人怎麼待你,都容易 陷入患得患失的心理而糾結痛苦。因為還會遇到別人跟你的互動方式不符合你的預期。別人可以給出的愛就也可以拿走。所以唯有修鍊我們的內心,從被環境所影響的人,既心隨境轉,歷練到境隨心轉,外界環境 跟隨心態而改變。無論遇到什麼人事都可以開心快樂。擁有成熟、強大的內心,人生更容易走向良性循環。種苦瓜種子得苦瓜,種甜瓜種子得甜瓜。需重塑我們的光明心,重塑自我價值,看到 萬事萬物的價值。看到無論發生任何人事物,都是來滋養自己的,讓自己心靈看清自己本自就有的自由和富足的的。活出富足狀態的人,剩下的就是自然而然的喜悅,自然流淌出 愛溫暖世界。在真正的因既我們的心上修養外界無法撼動的幸福心。看到自己的足夠好,看到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無需仰仗他人的愛。一般大眾心隨境轉,心情跟隨外界環境而改變。而我們可以修鍊成境隨心轉的心態,無論到什麼環境都開心,這樣處處都是最好的地方。無論遇到什麼人都可以善用他人,吸取他人的智慧。這樣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貴人,他人有他人的好,自己有自己的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他人的價值是可以來滋養自己的,而不掉在比較的思維陷阱中。這樣看到每人每件事情都有意義和價值,活出喜悅、自在的生命狀態,光照世界。再次回觀到自己的光。
(三)你的心是最大的財富。心生萬法,人人皆有無窮創造力。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無中生有,人類的想法指揮人類的行為勞動創造出來了。所以不是物質決定人的想法,而是想法反過來創造人類生活。從看得見的衣食住行到看不見的法律、制度,都是人的創造。每個人都有心,在不覺悟之前以為是發生的事情決定了自己的想法,導致了自己的人生。然而這是假因果。真因果是自己的想法創造了自己外在所看見的環境。同樣的花園有人看到的是美,有人看到的是落花、落葉的凄凄切切,天堂還是地獄皆是心的創造。所以你的心智才是你命運的創造者。認為「不夠好」的想法創造匱乏感,「足夠好」的想法創造富足感。覺察到你心的力量,可創造你的人生命運。毛澤東說「我心既宇宙」,王陽明說「我心光明,夫復何求」。帶著富足的心去創造無限的人生之路,完全不用重複他人的方式,不用跟他人比較。你已擁有心這個造物主,這個最大的財富,無須比較、計較所謂的不同。世上本沒有路,路都是人走出來的,路無窮無盡。
應該是在5-12歲,也就是兒童時期形成的。特別是小學階段很重要
比如說:被人欺負了,你回去告訴父母,
父母教育你說:別人打你,你不準還手,他也就「自識無趣」了,一個巴掌總是拍不響的。
這就是自卑、懦弱、敏感的開始:別人打了你,你沒有還回來,逐步形成了「好欺負」的人設。
漸漸的,你開始憎恨自己,憎恨自己的身體(弱小),憎恨自己的性格(懦弱)。
你開始變的在意別人的行為和想法:是不是又要找我出氣,是不是又要找借口取笑我。
仔細,想想,敏感又自卑是不是大多都是來自童年的經歷呢
自身經歷,感覺是家庭教育造成的。
如果你的父母從小就給你灌輸我們家不如別人家條件的思想,即便你再努力,在別人眼裡再優秀,也始終覺得自己比不上那些家庭背景更好的人。
活的小心翼翼。太累了。
瀉藥。如果按照學術套路來回答我感覺自己掌握的還不夠穩當,建議可以看看心理學方面的書,佛洛依德榮格之類的。如果按照身邊所見所聞的經驗領域來總結的話。敏感的感覺似乎是天生的,或許多數取自父母的基因,我發現我們很難逃脫父母的原生性格影響。不過.自卑應該不是由敏感導致的,只是敏感加強了自卑的處罰幾率。說到自卑,我覺得是無數個錨定效應積累而成的。很多事情我們的第一次決定了以後是自信還是自卑,第一次乾的漂亮,以後就會非常自信,而自信又有助於乾的更漂亮。舉一個自己的例子:從小是個靦腆的人,知道開始工作都是,面臨人生第一次提案的時候忐忑不安,咬著牙提完居然中標了,從此以後提案越來越自信,但是很久以後才知道當時中標是老闆早把關係處理好了,我只是個人無關輕重的演員。但是,這出發了我以後提案的自信心,從而確實開始進步了。第一次的自信是盲目的,但是自信帶來的進步,進步再帶來的自信就是真實的了。所以,我覺得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人從有意識開始。就是從不自信開始的,而造成持續不自信的原因是沒有對某事進行一次突破,或因運氣,或迎著頭皮,努力干成一次就不自卑了,可能總是不敢嘗試是造成自卑的主要原因吧。個人覺得自信的標準是:了解自己,接受自己。了解客觀的自己不接受客觀的自己,就容易陷入自卑情緒,不敢去突破;不了解客觀的自己,盲目接受自己,容易自大或者破罐破摔。
推薦閱讀:
※曾奇峰《精神分析五十講》精要(1~10)
※我願意為你遮風擋雨
※傾聽|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
※你該如何與客戶快速建立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