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姓的由來?
這個姓氏很奇怪。
天哪,這兒找到了一窩遠親
你百度就出來了,我姓琚,璩是原來的字。
琚姓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上大夫蘧伯玉,屬於以先祖名字簡筆為氏。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河北、山東、江西、江蘇等等省。璩氏的望族多出自黎陽,也就是今天江北淮南一帶。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上大夫蘧伯玉,屬於以先祖名字簡筆為氏。蘧伯玉,名姬瑗,今河南長坦縣伯玉村人,生卒待考,曾輔佐衛國三公(衛獻公姬衎、衛襄公姬惡、衛靈公姬元),因賢德而聞名於各諸侯國。史籍《淮南子·泰族訓》里稱姬瑗為:"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魯,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寧衛,而天下莫能危也。"。蘧伯玉賢名聞於遐邇,人們十分敬重他。衛國大夫史魚深知蘧伯玉的才能與人品,多次向衛靈公舉薦,但衛靈公不聽。史魚臨死採用"尸諫"的辦法力薦蘧伯玉。他告訴兒子:"我在朝不能舉薦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無以成禮。我死後,你不必將我的屍體治喪正堂,可以置於窗下,等靈公問起來,再將實情告訴他"(古人稱這種方法為"尸諫")。史魚的兒子按照父親的遺言去辦。衛靈公前來弔唁,對屍體置於窗下非常奇怪,史魚的兒子就將父親的話轉告給衛靈公。衛靈公醒悟道:"是寡人之過也。"於是啟用了蘧伯玉。孔子聽到這件事,對史魚和蘧伯玉都很讚賞。他說:"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意思是說:史魚真正直啊!國家有道,他的言行像射出的箭一樣剛正;國家無道,也像箭一樣剛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國家有道時,出來做官;國家無道時,把正確主張收起來辭官隱居。蘧伯玉當政後,仍舊十分謙虛。一次,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在宮中夜坐,先聽到轔轔的車聲,可車聲到宮門時卻消失了,過了宮門後又響起來。南子說:"這一定是蘧伯玉的車隊從此而過。"衛靈公問道:"你怎麼知道?"南子說:"君子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細節。車走到宮門口時,沒了聲音,那是車的主人讓車夫下車,用手扶著車轅慢行,怕車聲打擾國君。我聽說蘧伯玉是一位很有道德操行的君子,所以我才敢斷定過去的是蘧伯玉。"衛靈公事後派人打聽,果然是蘧伯玉。蘧伯玉積極協助衛靈公,把衛國治理得日益強大起來。當年晉國大將軍趙簡子原想討伐衛國,派人到衛國探視。探視的人返回後告訴趙簡子:"蘧伯在衛國當政,國正人和,無法加兵。"趙簡子遂馬上取消了進攻衛國的計劃。蘧伯玉謙虛謹慎,他經常反思自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經常鞭策自己,典籍《莊子?則陽篇》中記載:"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說他年已六十歲還能與日俱新,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蘧公伯玉的後裔傳二十七世至姬璦,曾任唐朝的光祿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後在唐朝天寶年間蒙冤遭參,為避禍將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三姓即為"蘧(璩)"、"瞿"和"渠",音同字異,仍為一家。"璩"字是"蘧"字去草頭,去走之,意在願後人不做官、不坐車,做布衣平民,耕讀傳家;加玉旁,意為不忘先祖"伯玉"。因此"璩"姓雖為小姓,亦不失源遠流長。北宋錢塘儒生編撰的《百家姓》,最初所載只有四百十一姓,第三百零六姓即為"璩"姓。至於琚氏,實際上就是"璩"的諧音簡筆字,是模仿"劇"字簡化為"劇"字而改,族稱琚氏,即蘧氏、亦即璩氏,皆世代相傳至今,同宗同族同源。該支璩氏、琚氏、蘧氏、瞿氏、渠氏五姓族人皆尊奉蘧伯玉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 源於玉器,出自古代製作璩的工匠之後,屬於以器物名稱為氏。在古代,"璩"和"鐻"二字相通,原指一種金、銀、銅、齒、貝、玉等製成的裝飾性器物,是戎夷(五方之民)的飾品即耳環。這在典籍《集韻》中有記載:"璩,求於切,音渠。環屬,戎夷貫耳。本作璩,通作鐻。"在中國的古代社會中,人們都非常重視玉。人們將玉石的堅緻、光采、純粹、音色等來比喻人的品德,並且寄以吉祥的象徵,所以佩帶玉是很光採的事。在古人的心目中,認為人一旦佩上玉器,就不能隨意解去,甚至於至死都要佩帶。玉,實際上不論是硬玉如翡翠,還是軟玉如白玉、青玉、碧玉、血玉、岫玉等,其本質都是變質石灰岩石,只不過其金屬分子成分有所不同而玉稱不同罷了。玉的製品是形式多樣的,凡與玉有關的物品,漢字的形容字一般都加"玉"偏旁,因此從玉的漢字幾近五百個之多。"璩"字,就是專指用玉料製做的耳環、環佩等環形玉器飾物,是古代帝王國君、王族貴胄們高貴身份象徵之物,並由此產生了以"璩"為表徵的姓氏,稱璩氏,世代相傳至今。後有以諧音字構件創為簡筆字者,稱琚氏,實為同姓。得姓始祖
蘧伯玉。璩氏的先祖為春秋戰國時衛國大夫蘧伯玉,河南長坦縣伯玉村人,傳二十七世至"璦",曾任唐光祿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於唐朝天寶年間蒙冤遭參,為避禍將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氏為"璩"、"瞿"和"渠",音同字異,仍為一家。而"璩"字是"蘧"字去草頭、去走之、加玉旁,意為不忘先祖"伯玉",願後人不做官、不坐車,做布衣平民,耕讀傳家。因此"璩"氏雖為小姓,亦不失源遠流長。
遷徙分布璩氏、琚氏、蘧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皆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其中璩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零六位門閥。琚氏在台灣省沒有名錄;分衍的瞿氏在中國大陸名列第二百十四位(人口總數約四十九萬兩千餘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031%左右)、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二百五十一位;璩氏在台灣省名列第四百六十六位;渠氏在台灣省名列第六百零五位;蘧氏在台灣省名列第一千七百五十七位,大多以黎陽、豫章、汲郡為郡望。
琚氏、蘧氏、璩氏、瞿氏、渠氏五姓族人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河北、山東、江西、浙江、江蘇等等省。中原地區的璩氏族人,據有關史料載,均系明洪武十八年自山西遷居所至。漢朝時期,有弟兄三人定居今河南濟源、孟縣、博愛縣,繁衍生息。河南焦作孟縣有璩溝,幾乎全為琚姓。焦作博愛縣柏山村有琚姓兩千多人。北京密雲縣大城子鎮牆子路村有琚姓。山西陽城琚姓較多。浙江常山常山縣何家鄉琚家村。湖北棗陽市琚灣鎮的琚家族比較多。山西長治市許多村落也散落不少琚姓,有一村落名為"琚寨"。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琚姓,有二百餘人。安徽桐城琚姓很多。江西廬山琚姓有八百餘人。山晉城西現在好多地方都有琚姓。河南唐河源潭琚庄,琚姓有四百來人。浙江衢州江西南昌琚姓較多。湖南益陽有個琚家村。河南省鶴壁市石林鄉有個南唐宋村,多數村民姓琚,琚姓佔大數。浙江衢州五縣一區,琚姓族人有三千餘,分布在各個不同的區縣,最早的在宋朝時期就遷至衢州了,隨後又向各區縣間的搬遷。浙江江山琚豐村有一琚源寺,該寺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吳越王錢弘佐賜額"琚源善政保安禪寺"。現在琚源寺廟堂依然,龍湫泉潭如故,可為特開發的旅遊勝地之一。江山現有幾百琚姓後人。浙江金華蘭溪水亭聖山的琚氏據說是從山東移民來的,在浙江慈溪衢州常山龍游有個琚村,村民都是琚姓。吉林省省四平市有部分琚氏家族成員。
明朝"燕王掃北"以後,琚姓有人遷徙到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居住,主要集中在一個村落,大約有人口六百人左右,是琚氏後人的集中地。湖北武昌鬧市有一"琚瘋子"燒烤店。山東省諸城市有一村那裡三分之二都姓璩,璩和琚通用。山東省章丘市木廠澗村蘧姓。我看看
從蘧演變的,安徽河南江西人數比較多
我來看看
我也想問
推薦閱讀:
※怎麼拯救「祝」這個姓氏?
※為什麼一些女性希望自己的一個或者多個子女隨自己的姓,甚至把隨父姓當成迂腐,難道她們家都是隨她媽姓的?
※給孩子給女方姓,對男人而言是奇恥大辱嗎?
※【資料篇】《兩漢刊誤補遺》原文校正·第一卷第二節·姓劉氏
※齊(齊)這個姓氏,可以有什麼好聽的名字。?
TAG:姓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