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Air為何不上1080p解析度的屏幕?

有人預測今年晚些時候蘋果會推出retina級別的顯示屏,即在現有屏幕的基礎上x2。

反對的人表示,Air是Macbook的入門機型,考慮到續航的問題(增大電池容量會增加機器的厚度和重量),如果技術上沒有突破,短期Air是不會上retina的。

那麼我想問,即使不支持retina, 為何不考慮1920x1080解析度呢,這個解析度在11或13存上顯示已經很細膩了,而且耗電也沒有retina那麼多。為何死抱著1280x800或者1440x900不放呢。而且這和iPhone不同,1080p的屏幕也沒有軟體適配上的問題


謝邀。

我是蘋果用戶,但是對蘋果沒有深入研究。以下都是憑我的體會加維基的數據得到的看法。

從蘋果的所有產品線來看,對屏幕解析度和尺寸的選擇,明顯是有目的性,有原則的。

數據來自 wiki:List of displays by pixel density

在電腦產品線中,一個檔次是 110 左右,另一個檔次是 130 左右。前者是 OS X 設計中屏幕應匹配的 PPI ,後者屬於相對高解析度,元素會顯得小一點,工作空間可以提高一點,但是不會特別影響閱讀(近視眼除外)。Retina 版本解決的主要是視覺上文字圖片細膩度的問題,所以 PPI 都是以 2x 為基準。

13寸的 Air 採用的是1440x900,和非R版的15寸普通 Pro 一樣,從屏幕細膩度來說,在蘋果產品里也算中檔(而11寸 Air 比 13寸的 ppi 還更高一些)。

在 Air 13 上採用 1920x1080,不符合蘋果 OS X 的設計,PPI 卡在高不成低不就的 165。按普通模式界面顯示的效果,不是細膩,而是瞎眼。然而採用高分的 retina 模式,則工作空間太小。

另外,如果要採用 1920x1080 解析度,按照蘋果的高分PPI 標準,應該是什麼尺寸呢?答案是已經停產的17寸 MBP。


高票答案統計正確, 但是沒說根本原因,

macOS沒有對非整數倍縮放做適配, 所以如果PPI或者DPI(顯示器應該用DPI表示,蘋果習慣用PPI)出現125% 150% 175% 225% 等縮放比例, macOS基本就傻眼了, 所以蘋果目前不用啟用特別偏離100% 或者200% 縮放區域的顯示器。


1、蘋果只會選擇 16:10的解析度;

2、蘋果應該在期待一個可以讓 MBA 達到 Retina 級別的解析度;

3、更重要的是,蘋果應該還在期待更好的電池技術。


視覺元素會變得太小。

如果放大,那就涉及到retina的系統調節,還不如直接升級到220ppi以上做retina。

所以這裡邊的變化不是漸近的,有一個坎兒。


我覺得從目標人群和成本控制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會比較明朗,首先air的定位是便攜和入門而非性能,它所針對的人群對性能乃至屏幕的要求並非敏感(air的色域大概只有60%,直接帶來的觀感是屏幕發白,色彩不甚鮮艷),那麼升級屏幕對該人群的吸引力的增加與其所帶來的續航時間減少和成本的增加相比顯然是得不償失的;其次,如果air上了更好的屏幕,那麼它與pro特別是13寸非r屏pro的界限將會進一步模糊,參考ipad mini的推出對itouch的毀滅性打擊,雖然蘋果從來不會像sony一樣為了保護自己的某款產品而不肯革自己的命,但可以預見,除非在未來兩條生產線(air和pro)合二為一,不然這種區別會進一步增加而不是縮小;另外,這次air的升級帶來了續航的歷史性延長(由7個小時變成了12小時)和價格的進一步降低(此舉可看成是應對intel陣營超極本的價格打擊,同樣6000+,air的品牌優勢和品質保證將會得到極大的發揮),甚至還有ssd速度的提升和網卡的升級,結合開頭所說目標人群和成本控制,個人覺得這次air升級的戰略遠遠比ios7的改進要成功多了,雖然這種成功的背後是蘋果日益保守的戰略走向,但是靈魂人物已經離去,昔日攻城略地的榮耀化成保守追隨防守吃老本的架勢,守城的又能做什麼呢?不過是儘可能少犯些錯誤罷了,屬於他們的時代正在過去,無法改變


按照蘋果的比例應該是1920*1200


1080p不符合蘋果16:10的比例要求。而且Air的產品定位應為長時間續航+輕便,現有的電池技術還沒跟上,可能會導致機身重量增加,變成了13寸MBP的感覺。

高分屏MBA太早出現,估計影響現有RMBP 13的銷售。


推薦閱讀:

教你設置OMG_lionkk的1728*1080解析度!
吉尼斯世界紀錄誕生記:顯微鏡最高解析度是如何實現的?

TAG:MacBookPro | MacBookAir | macOS | 解析度 | 蘋果公司Apple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