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三的歌》為什麼經典?

民謠


很強的代入感啊,我要帶你去飛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觀賞,忘掉煩惱背上,看到世界的光亮.......這是很多小人物心裡的夢想吧?

《張三的歌》最早其實很悲戚

[3]

李壽全很多人知道李壽全,是從《張三的歌》開始的,歌曲創作者是他的好友張子石,「後來,很多歌手都翻唱過,但他們未必了解最初這首歌的故事。」李壽全告訴記者,其實這是一首講述父子關係的歌曲,「當年,我的朋友移民美國卻遭遇婚變,帶著兩個孩子流浪異國他鄉,很辛苦,於是,他寫了這首歌。所以,最早我在唱的時候,其實還蠻悲戚的,當然,歌曲的最後還是希望能夠找到光亮。」這樣一首文字簡單到「連小孩子都看得懂」的歌曲,讓所有人都感慨,像張三李四一樣的小人物就是身邊的你和我,生命的悲嘆無論何時何地何人,都可能發生。

張子石先生已經去世多年,但是因為這首歌,他的名字會長留於世,也感謝李壽全先生的作曲和演唱是這首歌得以廣為流傳,我聽了不下10個知名歌手的版本。


剛剛收到李壽全先生的黑膠大碟,八又二分之一


我就是張三,你就是李四。平凡的平凡的 平凡的


1.看到之前的評論里有句話:「歌詞簡單得孩子都能理解」就想起了媽媽的朋友五歲的女兒。給她過五歲生日的時候,她和我呆在餐廳里的角落。她問:「姐姐,你會唱《張三的歌》嗎?」當時很吃驚,是因為五歲的年齡好像和《張三的歌》的氣氛無法重疊,也是因為從未有人和我說起《張三的歌》,一直都把這首歌把它安放在歌單的角落,然而第一個和我說起的,竟然是一個五歲的小孩子呀。

妹妹給我唱:

「我們要飛到那遙遠地方/看一看/這世界並非那樣凄涼

我們要飛到那遙遠地方/望一望/這世界還是一片的光亮」

享受這個過程,也期待這個小妹妹有光亮的未來。

2.第一次聽《張三的歌》是在一家叫」游位「的店裡。是乾媽開的服裝店。小時候爸爸媽媽工作忙,我就經常去「游位」里玩。當時店裡放的歌就有蔡琴版本的《張三的歌》,聽的時候有褐色的光彩。「忘掉痛苦/忘掉那悲傷」「我們一起啟程/去流浪」歌詞實在簡單明了,在小時候的我眼裡和童話書里公主與王子的幸福痛苦是一個模樣的,和我的生活無處重合。雖有小波折但仍安逸地度過了十幾載春秋,又覺得「痛苦」不像那個樣,「流浪」也不像那個樣。再過十幾載,又十幾載,又是不同的語境,但某個時刻又都有對「自由自在/身心多開朗」的渴望。我才16歲,打出這些字的時候,你也看得見是蒼白淺薄的心在匍匐。

3.所以《張三的歌》為什麼經典?應該是用孩提時代的語言表露始終如一的心聲。夜有夜的聲,晝有晝的聲,常常將這一點心聲埋沒掉了。那個小妹妹聽的是歡樂的,你聽的有悲傷意味,綿里藏針要刺你的心,大有湧起血流的驚動。明明聽的是同一點緩緩的心聲啊——如同聽貝多芬的《歡樂頌》,再聽不出純粹的宏偉歡樂。

卡拉瓦喬曾畫過有淡淡「傷口」的水果,是不潔,卻更為可口。我沒有聽過太多民謠,但一些民謠給我的就是這樣腐敗、甜蜜、矯飾的臆想,暗中期待給人角力的誇張。(此矯飾為中性詞)《張三的歌》的氣質卻像弗美爾畫的女性,有淺淡與陰影的背景,一切的歡欣與期待都凝滯在倒出的一點牛奶中。


我想是因為能到處去看看世界這樣的夢想,還有看遍世間滄桑之後仍懷抱希望,相信著世界不是一片凄涼,相信著光明吧。光是這一份相信和堅持,就已經讓我淚流滿面了。

這個世界上表達種種絕望,受傷的歌曲很多,單純描寫一時快樂的歌曲也很多,但受傷之後仍然懷抱希望,並把這份溫暖傳遞給大家的歌曲並不多呢。要說的話,這真的是一首「光」屬性的歌。


對這首歌非常有感情,是我學會的第一首歌


真的是一首可以一直聽下去的歌曲,李壽全先生的這個版本很好聽,聲線里充滿著感情.真的很感動!!


推薦閱讀:

TAG:民謠Folkmus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