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蘋果公司 8 款 iPhone 同時在售的市場策略?

這與喬布斯極簡的理念相悖嗎?

在目前環境下,這樣布局是更好的選擇嗎?

相關問題:

iPad 和 iPhone 擴充產品線,對蘋果來說是正確的決定嗎?

有哪些產品體現了「Less is more」的設計理念?

怎樣正確地理解「Less is More」?


謝邀,按照蘋果的策略,6S的下市是必然的,時間不會太久,現在是清理庫存的時間。

SE的蘋果為小屏幕市場保留的產品,不會退出,而且營收能力驚人。

7算是降低門檻的產品。

8是主力產品,為X產能不足做的備用產品。

X是旗艦,在各方面問題解決之後,下一代主力產品會用這個模具。


謝邀!供應鏈的約束導致:生產無法滿足X的需求,所以也無X plus。

從營銷的角度,不同的參數(如屏幕尺寸、CPU,甚至顏色)和價格帶都是個細分市場,除X創造了需求,而其他是滿足需求,其中

  1. SE是獨佔市場(其他品牌都不作4寸屏);
  2. 4.7寸和5.5寸是2個大類

所以6s、7、8是會自我蠶食-cannibalization(實際7可以叫6ss,8叫6sss),正常來講:SE、7、7Plus、X、X Plus 5款機就足夠滿足市場了。

價格帶從300多美元到999美元,滿足果粉不同的預算。

更新:2017.11.10 KGI證券知名分析師郭明池還在最新提交的報告中透露,蘋果在明年會有兩款配備OLED顯示屏和全新金屬邊框的下代iPhone X與我們見面,預計其中一款擁有更大的顯示屏,或將被命名為iPhone X Plus。


[iPhone的產品組合策略-絕對不是清庫存!!]蘋果的產品線再擴充,說簡單了,蘋果還是只有一款手機產品——iPhone,只有一款手機產品和多種型號產品同時在售並不矛盾。下面我講一些產品組合的知識。

不同型號的iPhone可以理解成不同的產品線,幾條產品線構成iPhone系列產品組合,但是特殊之處在於

1、iPhone系列產品保持了產品線之間的一致性。

新產品的推出最能體現一個品牌當前的市場定位,蘋果推出的每一款新品,在當時全部定位市場旗艦機,面向一群果粉、電子愛好者以及高收入人群等幾大類目標消費者。

這個時候的iPhone賣給消費者的價值就是「我是最好的手機,用最好的手機的人一定也很不錯」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蘋果推出的幾款低端的新品如iPhone5c和iphoneSE為啥銷量差賣的不是很成功。消費者想看到的是「你是最好的手機我是最棒的person,我們剛好match一下」,蘋果你出個低端新手機幾個意思~

2、最佳產品線組合,保證最大利潤

我們都知道產品有一個生命周期理論。我再啰嗦啰嗦介紹一下。

每一款成功的產品從推出到推出市場都會經歷一個類似的過程(不同類型的產品曲線會有差異)。其中啟動階段是企業營銷高投入低收入的階段,這個階段企業需要通過營銷活動教育消費者,投入大;這個階段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處於較低水平並且增長率較低。

進入成長期後,營銷投入持續高水平,但是市場佔有率快速增長。

成熟階段後市場佔有率低增長率,穩定於較高水平,是企業低投入高回報的階段。

衰退期的產品市場佔有率開始下降,這個階段加大營銷投入可以提升銷量,但是單位銷量耗營銷成本太高,並不划算,企業可以考慮放棄這條產品線。

蘋果公司會同時保留幾條產品線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我要掙錢啊!」

企業會綜合考慮一款產品當前市場佔有率、銷售增長率以及利潤率,來確定保留的產品線。(優秀的同學此刻頭腦中應該畫出了一張三維空間矩陣圖,然後點了幾個點)

這就解釋了企業為什麼不只賣新品。新品往往是需要高營銷投入推廣的燒錢玩意兒,真正穩定的、成熟的、給企業帶來高營收的都不是新上市的產品,比如現在的iPhone7、iPhone6s系列,可能正是蘋果最賺錢的兩個系列。企業會綜合考慮營收能力和營收增長率選出產品組合籃子里該放的產品。

另外,不是清庫存!!現在iPhone6.6s.7產品都還在大量生產中!因為它們還可以賺錢!

補充:

1.同時有幾個產品線同時銷售合適?

每個產品線都需要成本去維護的,比如售後、系統維護等等。蘋果手機通用一套系統,現在都iphone8了你開發系統的時候還要考慮iPhone4的適配性?或者單獨開發系統?或者舊系統不維護?這些在考慮到消費者使用體驗和產品線維護成本上都不合算。

所以綜合考慮成本和營收,確定最佳產品組合。

2.關於iphoneSE和iphone5c

這兩款產品並非生來就是低端產品,但是往往被消費者解讀為低端iPhone,5c定位是年輕色彩,se定位是方方正正的iPhone的高配懷舊款,但是大多數消費者解讀為低端,不買賬而已。

放一張並不嚴肅的圖~評論區歡迎指出錯誤追問


首先感謝邀請,我也是第一次聽過「極簡的理念」的講法,我看著大家在說庫存消化邏輯導致到數款的產品同時在銷售,所以我就不延伸這個話題了。對於我來說,「庫存消化」無法解釋得到蘋果極簡的理念,因為只要是電子產品的公司,面臨的都是技術革新導致設備升級,後面必定也是逐漸淘汰和退出市場。

我推測,喬布斯之所以提出了「極簡」是相對於電腦設備依舊橫行的時代,那個時候,即使電腦微小化,大家的意識都是一定要按照電腦的邏輯,按照某些固定的軟體。再這種前提下,觸屏、智能手機的概念就變得很有意思,因為同期諾基亞畢竟還是智能手機的大佬,他們延伸傳統功能手機,覺得一定要有按鍵(即使有了觸屏)。而從蘋果的角度,我就是連這種傳統的思維都要拋棄,一台手機,不要數字鍵盤,剩下一塊屏幕,幾個常用的按鍵。裡面的內容呢?也隨之簡便。不要台式電腦那樣要笨重的滑鼠鍵盤,剩下能手指搞掂的,都不要了。

而到了後來,喬布斯以後,手機又面臨了新的背景,消費者已經被「教育」了,接受觸屏的習慣,而且隨著社交軟體,網路升級等等,又更加需要像電腦一樣的手機,移動辦公,移動娛樂延伸的便是早期的平板,它摒棄了包括手提在內那樣笨重的配置,然後通過軟體的優化,使人更輕便的做自己的東西,似乎依舊是布滿著「極簡」的概念。

到了這兩年,手機、平板代替電腦已經大勢所趨。生活便利變成了追求,於是,有了幾次重要的系統優化,一次增加了對人體運動數據的收集,一次是只能家居,一次是增加更便捷的支付功能,再到了尋求在教育的突破,你可以看到它的極簡,是希望從前瑣碎的書包(裡面無數的資料書?畫筆?畫架?還是一大堆昂貴的音樂設備?),變成了輕便的設備,更希望通過ipad,學生更便捷記錄自己的想法。

從從前的數字密碼解鎖,到指紋解鎖,再到面部解鎖,就是希望自己的用戶逐步擺脫繁瑣的操作,這些相比安卓的幾大品牌越發無力,但是依舊在探索。充電的無線充電,也是希望擺脫繁瑣地插線這種行為。

所以說,某些極簡的概念還是一直在實施的。只是,我們還是大多用於刷刷微博,或者打打機,很少通盤用了它不斷創新的功能。以至於,感覺許多極簡的感覺沒有了,只覺得系統越升越卡,就好似蘋果在逼著我們換手機一樣。

所以,寫到這裡,感到,less is more不是說商品在售的數量越少越好,而是設備越發精良精練,能帶給用戶更多的操作體驗,才是正確理解的意思。當然,現在對比看來,越來越多跟進不上安卓的人性化,也暴露了蘋果在某些行為上有了缺陷。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沒有儘力的填補,又或者逐漸從創新企業,轉型到 營銷企業,本身就是越發笨重,僵化,無可避免。但是我相信,在不少的員工,可能還是保留這個初衷吧。

所以這次忽然小型而沒有多大亮點的ipad2018發布,我看著打心底地覺得佩服蘋果,因為全世界都知道更高價或者更高技術的手機可能能換的經濟更高,但是他們已經瞄準了學生的需求,將焦點放回在學生的體驗身上。拋棄花架子,何嘗不是一種less is more的表現呢~


17年的蘋果公司和10年的蘋果公司是有區別的,以前喬布斯說的最的是改變世界,但現在更多的是盈利(賺錢),當你覺得他的動機是賺錢時,他的很多行為就很好理解了


從營銷的角度看,這是產品線組合策略。價格從高到低。8和 x剛出,7是走量的產品,按照過往的規律,帶s的手機壽命相對較長,所以6s還會存在一段時間,se則是小屏市場的產品。整體看產品線很清晰,不亂。只能說擴大了產品線長度。而蘋果的產品極簡理念,更多的是從產品本身的設計上體現的。


謝邀。

還是那個曲線:

其實是個最簡單的經濟學問題:

RT,邊際成本=邊際收益的的時候,企業利潤最大 在價格既定的前提下,只要增加銷量,也就意味著銷售量越高 -&>邊際成本下降,邊際收益上升

所以,簡單來說,這些手還是有收益罷了。


謝邀。我爭取在300字以內回答完。還有283個字。

1.less is more是喬布斯的設計理念,不是市場營銷理念。

2.此次發布的5款產品在產品營銷及銷售方面不衝突。因為滿足了不同人群消(換)費(機)需(借)求(口)。腎X滿足裝X人群需求,適用於腎7及腎7P人群換機;腎8、腎8P、AW3滿足正常迭代換機人群需求,適用於腎6、腎6S、AW1等人群換機。

3.消費升級啊,別忘了就在兩三個月前至少有700萬大學生從屌絲晉級為月收入5000的白領。這兩三個月的積蓄+某唄+某條+某卡,妥妥的。


這是產品更新,不是產品線擴充。


1.新貨貴賣

2.陳貨便宜出售

沒問題啊

蘋果的陳貨一樣有人買

盤活資金,降低庫存

打壓對手


沒賣完的,自然要接著賣,難道像麵包一樣,過期銷毀嗎?

蛋糕店每天賣不完的蛋糕怎麼處理?


推薦閱讀:

TAG:iPhone | 蘋果公司AppleInc | Apple特別活動2017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