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意音組成的和弦,構成音不變,僅改變和弦的排列方式,和弦的根音會發生改變嗎?

例如,下面譜例中,和弦a、b、c是x的三種不同排列方式。

從基本樂理與傳統和聲的三度疊置原則看,x是a、b、c的標準形式,根音為C,因此a、b、c的根音都是C,改變排列不會改變根音

然而,從欣德米特對任意和弦的分析法看

和弦a的根音是F,和弦b的根音是G,和弦c的根音是C,改變排列會改變根音。

那麼,以上兩種分析中哪種更有道理呢?或者有否更科學的分析方法?對於任意音組成的和弦,構成音不變,僅改變和弦的排列方式,和弦的根音會發生改變嗎? ????


這個問題發現知乎沒人提過,就先提出來,先簡單自答,拋磚引玉。

參考本人文章:從麻枝准、南條繪梨子到「泛自然音主義」到欣德米特與和弦根音的問題,摘錄如下:

譜例收聽:My soul, your beats! (鋼琴版) - 網易雲音樂?

music.163.com圖標

觀察以上譜例第2小節的第3拍上的和弦。這種和弦結構不屬於傳統的三度疊置,也不屬於現代和聲里的高疊和弦,而是有種當代和聲的平行形狀結合音簇式(「特意彈錯音」一類音響的),它們是出自印象派以來流行的一種技法:泛自然音主義(Pandiatonicism)

Pandiatonicism - Wikipedia?

en.wikipedia.org圖標My soul, your beats! (鋼琴版)完整樂譜下載?

www.gangqinpu.com圖標

(或參照以下歌曲音頻21秒開始的鋼琴聲部:

My Soul,Your Beats!(TV動畫《Angel Beats!》片頭曲) - 麻枝准 - 單曲 - 網易雲音樂?

music.163.com圖標

筆者從這種「泛自然音主義」汲取靈感,花了六年的時間,從2010年開始,連續打磨到2016年創作了一首鋼琴獨奏曲《水漾初夏》(2016)

水漾初夏(2016) - 陳文戈 - 單曲 - 網易雲音樂?

music.163.com圖標陳文戈 - 水漾初夏(2016)完整樂譜?

www.gangqinpu.com圖標

當中大量運用了泛自然音主義與三度疊置相結合的「外音相錯」式和弦結構,例如這些:

此外南條繪梨子的《羅蘭燈道》則是在半音體系中運用泛自然音體系的和聲結構(當中結合了一些爵士和聲的特點)。

譜例收聽:羅蘭燈道 - 南條繪梨子 - 單曲 - 網易雲音樂?

music.163.com圖標

南條繪梨子《羅蘭燈道》完整樂譜?

www.gangqinpu.com

就在探討這些和聲結構的運用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

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即使僅僅是改變和弦的排列方式,構成音與低音等都不變的情況下,和弦的根音依然會受到影響而發生改變。這種根音的改變使得和弦的協和性與音響色彩產生了變化,這超出了我們對傳統三度疊置和弦性質的想像。

以下做具體說明:在基於三度疊置的傳統和聲理論中,如果和弦構成音不變,僅改變和弦的排列方式,和弦的根音是不會發生改變的。就像「哆咪嗦」這個簡單例子:

以上譜例中,和弦a、b、c是x(「哆咪嗦」)的三種不同排列方式。從基本樂理與傳統和聲的三度疊置原則看,a、b、c的根音都是C,因此改變排列不會改變根音。(注意:按傳統三度觀念看,轉位改變的是低音,根音沒有變化。)

我在另一篇文章 陳文戈:你在琴上任敲一個和弦,這個方法都能幫你找著它的根音 中描述了用欣德米特法找到十二律內任意一個和弦的根音的方法。在一些和弦比較簡單、改變排列不會影響五度位置的情況,欣德米特方法與傳統方法的結論是一致的:根音不會改變。例如上例的「哆咪嗦」用欣德米特法分析,根音也始終為「哆」,不會變:

然而,換上之前所舉《水漾初夏》中的三個和弦,會怎樣呢?我們把這三個和弦分別標記為a、b、c,先看看傳統判斷的結果:

顯而易見,從傳統三度疊置角度來看,a、b、c都只是x(「發啦哆咪嗦唏唻」)的不同排列形式而已,因此根音都為F(「法」),毫無疑問,所以結論是「改變排列不會引起根音的改變」,然而用欣德米特法的判斷結果,卻與以上判斷結果大相徑庭:

從上圖可見,在傳統觀念中同屬「發啦哆咪嗦唏唻」的變體(根音應該都是「發」)的這三個和弦,其實其色彩差異極大,甚至連根音都不同!(a的根音是「發」沒變,然而b的根音變成了「嗦」,c的根音變成了「哆」)——當和弦複雜些,影響到了五度在和弦中的位置的時候,欣德米特法的根音判斷結果就跟傳統產生了分歧。

這一性質推廣到更複雜的和弦,則更加廣泛地存在:

上圖的三個和弦a、b、c都是y的換列,從傳統角度上說,根音應該始終保持不變,然而這裡其實也發生了改變。

到此,這番聯想思考便告一段落了。最後以上面筆者對這個現象的描述和感受結束全篇:

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即使僅僅是改變和弦的排列方式,構成音與低音等都不變的情況下,和弦的根音依然會受到影響而發生改變。這種根音的改變使得和弦的協和性與音響色彩產生了變化,這超出了我們對傳統三度疊置和弦性質的想像。


傾向於傳統和聲,雖然倆看法在各自的體系中都沒有錯,而且我覺得先明確調式比較好,看成f利底亞更妥當。看成f利底亞一級和弦。

如果按照自然調,題中所說如果看成三度疊加,也應該是從f開始疊加比較說得過去,也應該是根音為f比較好,根音與低音應該保持一致。疊加疊加,一層一層來嘛。

如果非要以c為根音,那這個和弦不應該是c13和弦的第5轉位嗎。屬性為主和弦。

因為是13和弦所以強調的屬性非常複雜多變。既可以看做是主和弦的轉位也可以看為下屬和弦等等。。。因為低音為f所以下屬屬性我覺得更高吧。。


減減七和弦進行音符的重新排列,並且適當改變音名,其轉位和弦即是另一減減七和弦。

如Bdim7:B D F bA 。

第一轉位為 D F bA B,其根音仍為B。但改變音名至D F bA bC後,根音為D。

第二轉位F bA B D,改至F bA bC bbE根音為F。

第三轉位bA B D F,改至bA bC bbE bbG根音為bA。


確切地說,不同流派看音樂的支點不同。知識體系不同,所以你才有這個問題。關鍵你感覺怎麼好聽怎麼彈,如果連聽起來是否好聽的分辨能力都沒有,還玩什麼音樂。廚師最大的本事是知道什麼叫做好吃。服裝設計師最大的本事是知道怎樣好看。音樂家最大的本事是能聽出怎樣好聽。如果整天玩紙面音樂,那叫玩音樂嗎?是在研究數學吧。

音樂哪有那麼複雜,彈就完了。


是我學習不好嗎?根音怎麼可能會變,變得是底音吧?這下面回答的都是毛?是咱們教材不同嗎?三度疊著和弦排列後,根音還會發生變化?根音和底音都沒搞清楚,這問題感人,回答更可怕,不會別亂說話,張嘴就來啊!


不會發生改變。瀉藥。


從泛音列的角度來看,考慮接近這幾個和弦的整數比。對於這三個和弦,最小的選擇分別是:

8:12:20:27:36:45:60

F C A D G B E

7:12:16:21:36:40:54

F D G C A B E

7:10:16:21:36:48:54

F B G C A D E

對於第一個和弦,很明顯,最低的三個音組成 F 上(4:5:6)和弦的變體,其他的音也都處在 (低三個八度的)F 的泛音列上。所以把把根音看作 F 沒問題,當然這個和弦也可以看作是 F 和弦和 G 和弦的複合。

對於第二個和第三個和弦,最低的三個音都是 G 上(4:5:6:7)和弦的轉位的組成部分,其他的音也都處在 (低四個八度的)G 的泛音列上。所以這兩個和弦都可以看作是 G7 的變體。

補充一點,以上分析只考慮單獨一個和弦的聽感。在實際音樂中,受到前後其他音的影響,這些和弦可能會有其他的解釋。


根音不會發生改變。

你應該是把低音跟根音搞混了。


在學習過程中還是發現過類似的問題。

當我們接觸到變音和弦時,會發現某些變音和弦以同樣的性質,在不同的時期、調性、和聲流派當中都有著不同的功能。

如原調屬七和弦也可以稱為上大二度調的降三音的重屬導和弦。

當屬變和弦與下屬變和弦、那不勒斯和弦等和聲語彙被擴充出來。這種問題會越來越多的出現。

和弦與和聲在半音化推進、調性被逐漸瓦解的過程中,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新的含義。

談及和弦,我們還是不能忽略了和聲進行。

同樣的音符,在不同的環境下有著不同的協和性與功能性。

當這個和聲在不同環境下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自身的構成當然會改變吧。

個人認為,如果放在調性音樂當中,和弦的根音本質上還是與調性中心賦予該和弦的實際功能相關聯。


站在調性和聲的角度上來說,無論怎麼排列,根音是什麼,功能都不會變,看是否包含調性三全音和主音

但如果是現代音樂的技巧就不懂了


推薦閱讀:

鋼琴和弦應如何編配得兒
如何給一首歌配和弦?
流行音樂中是否存在因為過度追求複雜和弦進行,結果反而破壞了歌曲的情感表達和美感的案例?
同一調式的不同音級上所構成的同一和弦,怎麼理解這個描述?
吉他和弦按不住?來看看解決方法介紹!

TAG:樂理 | 和弦 |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