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想能通過教育統一嗎?
思想是有獨立性的,教育是有統一性的,兩個有結合的地方但不是重合,教育是為了未來,是實際需要做的事情,教育是國家或是世界層面的東西需要好多人共同努力,思想要小一些是概念性的東西!
被教育統一的思想還能算是思想嗎?
來於多源的思想,才能創造多元的價值。
用教育統一人的思想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掌握權力的小群體去控制未掌握權力的眾的過程。這種事情歷史上見得多了,思想統一的另一面就是思想的專制與獨裁,但通過教育的方式顯得更好看。這也是朱熹比李斯高明的地方。
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恐怕是中國思想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吧。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陳寅恪記王國維)
共勉。
應該幻想下那樣的世界 是種悲哀與凄涼
家庭能統一
家庭成員能統一
家庭城員思想能統一
你們所經歷的能統一
你們家庭的經濟情況能統一
你們的思想就基本能統一了
Never。
封建王朝一味通過教育灌輸忠君愛國、三綱五常之倫理思想,依舊會迸發誅君革命之意識。
近代教育大肆宣傳學習西方思潮,依舊會衍生復古循舊之念想。
現代教育政治大談馬列毛鄧之思想,亦難以扼殺西式民主自由人權平等之訴求。
思想本身即多元,教育亦不可呆板。思想的多元化要求教育必須具有多樣性,而教育的多樣性又進一步促進了思想的多元化。況且教育是帶有政治色彩的,政治背後掩蓋的是階級的碰撞,因而教育是帶有階級性的。拋卻各種烏托邦式的主義,階級實際上是極難消滅的,故而教育極難達到一元化,又妄談思想之統一。
如1984一樣
教育是工廠化的管理,一間教室,幾十張桌子,一個三尺講台。每一年中考高考出來的學生就相當於半成品,會被送到下一個生產階段。而人的思想卻是對世界,對社會,對倫理,對道德等的感知,這種感知因人而異,不同的性格就會有不同的感知,看過不同的書,就會受到不同思想的影響。可能一個人開始學會思考,開始有思想,和TA所接觸到的人或者看過的書籍密切相關。他們的思想觀念往往是一種潛意識地無限追捧他們所汲取的書籍營養。在我的認知中教育好像就是為了升學。如果靠教育來統一思想的話,應該就是類似於:「考清華北大,當白領坐辦公室,嚴格遵守垃圾分類等等」
不能。
即便是流水線上出來的產品也會有不同。
世界上因為各種繽紛多彩而精彩,所以我們可以統一一些東西,但是不能統一思想,也統一不了。
人的行為由思想控制,假如統一了思想,那麼就相當於控制了人的行為,雖然說在某些方面來說是有好處的,但是那這個世界就會顯得單調許多。
在大方向上可以做到統一的認知與認同,
而在更為狹小的私人領域每個人思想還是不一致的,
即便通過 深層次的教育也不能改變這一點。
可以。國家就是通過教育,文化來統一的。
不一定,還有看你對這個世界的正確認識。
你說的統一是哪一種尼?如果像日本效忠天皇一樣嗎?
大部分吧,但絕對不是全部。
這個題是瘋子....
可以,抖某音做到了。
需要潛移默化不斷重複暗示。
需要產生自我優越感。
所以我不玩某抖音。
思想最好是各自獨立的,只要不傷害其他人利益就可以。
教育的本應做到去標準化去統一化
如果思想通過教育達到統一
那應重新審視教育的本質
不能,人分三六九等,這個分是自私和與寬容很多方面,就是教育也改變不了
不能。人的思想有個逐步成熟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人的經歷不同,他的所感所悟不同。即使受一樣的教育,也會有自己不同的思想。再傻的人都是。
不能,教育一致,但是環境不能一致
品行不一致
最後的結果當然不一致
教育不能統一思想,但是思想可以統一教育。
如某大國,馬克思主義思想道德修養教了幾代人了,沒有幾個學生真的被政治教育幹得服服帖帖。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卻把所有素質教育干翻了。不說了,好好學習去吧,畢竟應試改變命運,高考永不過時。
推薦閱讀:
※問一個比較空洞的問題,這個浮躁的社會還會持續多久才會慢慢平靜?
※《愛,死亡和機器人》關於第十四集 智麻藍 為什麼在某些人眼裡就變成了「負能量」?
※巴塔耶:論薩德(上)
※一碗留白
※男朋友整天和我幻想討論結婚後的生活,這讓我感覺他很幼稚,是我的思想不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