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簡單生活那麼難?
經常會想假設自己能早睡早起,每天上班讀書健身簡簡單單的過每一天就好了,結果現在是每天晚睡早起,做一回工作就玩手機,天天喊著看書卻不想去動。經常想著吃零食吃重口味的吃宵夜,總透支信用卡去剁手,為什麼我就不能按照自己所想去做。
謝邀……
簡單說就是自律一點,學會享受延時滿足。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里寫道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拿到一串葡萄,第一種人會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會把最好的留在最後。
按理說,第一種人應該是樂觀,因為他吃的每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而第二種該是悲觀的,因為他吃的每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
不過事實上卻恰恰相反,因為第二種人始終有希望,而第一種人卻只有回憶。
這裡所說的第一種人,就是不能忍受延遲滿足。只想著得到眼下的快樂,感受現在的滿足。根本不會在意這是否會透支未來。
延遲滿足,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更長遠的利益或幸福,放棄現在立即就能享受到的滿足,而把這份滿足延遲。
曾經有兒童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給四五歲的孩子們每人一塊巧克力,並且告訴他們,如果現在不吃這塊巧克力,十分鐘後就會給他們兩塊。
十分鐘後,做到忍著不吃的孩子只有三分之一。
實驗並沒有就此結束,之後20年的跟蹤研究中發現,那些願意等著換兩塊巧克力的孩子,比那些馬上吃掉巧克力的孩子擁有了更好的生活。
通過實驗表明,延時滿足對一個人的未來成就和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
但是,延遲滿足本身是並不那麼容易。因為克制慾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比如當你下定決心從開始減肥,你的好閨蜜卻打來電話要請你吃全市最美味的火鍋。你是會告訴自己明天再減肥然後放肆的吃喝,還是會拒絕這一頓美味佳肴來保持自己減肥的狀態?
比如當你安穩的坐在辦公室拿著低於平均線的工資時,得到了一份未來前途可觀卻會比現在辛苦幾倍的工作機會,你會安逸的待在原處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拚一拼?
現在就去吃一頓美味的火鍋,即可就會獲得滿足。但是不去吃,那在未來減肥成功時得到的滿足感,遠大於這對火鍋。
同樣,滿足於眼下的舒適就會輕易的感到滿足,但如果願意放棄這份舒適,去選擇艱難一段時期,在那之後所獲得的生活上的進步,就會大大勝於之前的安逸所帶來的滿足感。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從長遠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動,面對誘惑保持理性,那麼未來能夠得到的延遲之後的滿足,一定是巨大的。
那麼如何去克制慾望,達到延遲滿足呢?
慾望很難克制,而自律會讓我們不至於沉淪於慾望的趨勢。
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自由即自律,一個人只有絕對自律才會相對自由」
喬布斯年輕時每天凌晨四點起床,九點之前做完一天的工作。
李嘉誠也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把鬧鐘設置在5點59分,先看新聞打球,然後開始工作。
科比布萊恩特的那句,你見過凌晨四點到洛杉磯嗎?更是刷爆了每個人對自律的認知。
像這樣嚴於律己,最終達成所願的例子數不勝數。
由此可見這些看起來人生開掛,獲得幸福的人,大都是通過自律最終達到延遲滿足的受益者。
如果你選擇嚴以律己,不去吃那頓火鍋而是堅持自己的減肥計劃,那麼未來你的身材會給你驚喜。 如果你選擇挑戰困難,放棄眼下的安逸,那麼未來你的人生可能會不可思議。
所以何不選擇從不好的葡萄開始吃,逐漸吃到更好的葡萄。學會放棄眼前的享樂,而是先苦後甜的延遲這份滿足。願你通過自律也能獲得開掛的人生。
鞋要。讓我辭藻堆砌文不達意亂逼逼一下。
政治老師講過為什麼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實行宏觀調控。
有一個原因講到因為人的慾望是無限的。
歷史老師講過荀子的性惡論和朱熹主張的存天理滅人慾。
換言之,無法完成計劃的生活是因為你是個正常人,你有慾望。
誠然,這裡的慾望代指的範圍很廣。譬如玩手機或者離開計划去做別的事會讓我們感到輕鬆,但工作和按部就班會讓我們感到壓力。所有人第一反應都會「趨利避害」,選擇輕鬆的事去做,有的人卻能控制住自己,不是他們不正常,簡言之,他們自制力強能吃苦。
忘了在哪看到過一句話,別人的計劃是持續性自控,你的計劃是間歇性自虐。
然後基本上總結下來就是,你要提高自制力。
題外,我覺得題主的問題不是簡單生活啊!!!這種生活對我來說非常嚮往但是格外難達到啊!!!我覺得它一點都不簡單。
以及我現在就是在掙扎與悔恨中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