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應該先求哪個呢?不是說誰比誰重要,而是先後的問題。?

曾經問過一個老師,應該先求廣度還是深度,他的回答是:「應該找准一個點,深挖下去」。貌似他是支持深度的,但我覺得,他沒說錯,他的話里,關鍵點不在「深」字,而在「准」字,只要找准了,深挖下去是對的。但是,怎麼才能找准呢?這個如何解?


就小優(微信關注「優就業」,有驚喜~~)的經驗來判斷呢,還是得看,你以後所賴以生存的行業,對你知識廣度/深度的要求,然後再隨時調整好自己學習的姿態。

畢竟,得「學以致用」嘛~~

哪些行業,對從業者的知識廣度要求更高;哪些行業,對從業者的知識深度要求更高呢?

小優在這裡,真的沒法給你一個絕對準確的答案,時代在進步,行業在發展,環境在變化~~

就以我們熟悉的計算機行業,舉個例子吧。

如果你是20年前的某個創業者,有志做比肩現在BAT巨頭的互聯網公司,當時的環境下,你需要掌握更「廣度」的知識,包括但不限於:

自己組伺服器(組裝零件、安裝軟體、配置網路、運維),自己編程,自己上陣做UI、親自上陣談訂單、找投資人拉投資……

現在呢?

編程、談訂單、拉投資等工作,或許需要「親力親為」,隨著你在公司地位的提升,和雲服務等概念的出現,有許多活兒,不再需要你「親自上陣」了。

正像上面說的那個例子那樣,人工智慧、深度網路等新技術的出現,需要更專精的人才,如果你還像當年那樣,「學富五車,雜而不精」,恐怕投出再多的求職信,也只會石沉大海。

一般可以認為,由新知識支撐起來的新興行業,初期一定是「蠻荒」的,「蠻荒時代」,沒有建立起成體系的基礎,是沒法構建上層大廈的。不信,你讓一個專修發動機的人,穿越回古代試試?他一定會從百萬年薪,變成身無分文,甚至餓死。

當行業逐漸走向成熟,許多簡單型、密集型、基礎型的工作,被更專業的公司,打包成售價低廉的優質服務,雲服務(阿里雲、騰訊雲)就是典型的例子。

這個時候,「專」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行業里不缺「啥都會做」的人,反正分工如此詳細,沒有什麼不能被輕易替代的基礎工作。

但是,你可以在某一個獨門的領域,越走越深,直至成為這個行業里,無可替代的專家。

當然,上面我們論述的,有關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完全割裂開的。

一個無所不懂的「萬事通」,也得對各個行業,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分析的頭頭是道;

一個專精某一方面的行家,也得具備該行業里,足夠深度的「通論」知識,作為專精領域的基礎。

如果你生性樂於接觸新事物,善於學習,從「萬事通」轉型成「專家」,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只有被時代淘汰的知識/行業/工作,沒有被時代淘汰的人。


自問自答,拋磚引玉。

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問題,這裡我想說的不是哪個重要,而是誰先誰後 的問題。先說觀點,先廣後深。曾經問過一個老師,應該先求廣度還是深度,他的回答是:「應該找准一個點,深挖下去」。貌似他是支持深度的,但我覺得,他沒說錯,他的話里,關鍵點不在「深」字,而在「准」字,只要找准了,深挖下去是對的。但是,怎麼才能找准呢?這個如何解?好的,有人說了,不是有導師嗎,不是有牛人嗎,找他們請教請教,自然就知道什麼方向是準的了。事實如何呢?如果一個人告訴你:「以我多年的知識和經驗,我覺得XX方向就是未來趨勢,你沿著這個方向走,一定會有收穫。」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的話,那麼,我給你個建議:轉身就跑,越快越好!最好老死不相往來。這種說法就是典型的不負責任,憑什麼可以下這個結論,論證過沒有,參考資料呢,僅憑感覺就去指揮他人的前途命運,這不是謀「才」害「命」嗎!即使覺得某個方向是對的,也應該給出一定的參考書目和文獻材料,讓他人自己去讀去體會,讓他自己去得出結論,而不是擺出一副「仙人指路」的架勢。

回到問題上,既然他人很難給你一個準的方向,那麼這個方向必須要靠自己來尋找了,怎麼才能找到一個真正「准」的方向呢?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是的,真沒有,不要再想了,如果有,早就被別人發現了,輪不到我在這胡說。又要但是了,沒有普遍適用的方法,也不代表可以胡來,還是有一些路子,使人能夠以更大的概率找到正確的路的。典型策略之一:執其兩端,用乎其中。也就是說,把所有的極限情況都考慮到,然後在中間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向。這並不是說讓你去和稀泥,把所有的極限情況加起來一平均就行了,這隻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如何從所有的情況中去得到一個最合適的,我也沒能力說清這個東西。那就先說如何獲得「兩端」,也就是所有的可能情況,這其實不就是知識的廣度嗎。想對一個問題的方向有一個相對準確的把握,就要把與之相關的事情都找出來、弄明白,然後,此問題所處的位置、它的可能的方向,自然就顯而易見了,如果仍然不是顯然的,那就可能是業界對於此問題有典型的幾個派別,這時,你可以選擇站隊了,或者覺得他們都不對的話,可以自立門戶。

話基本說完了,結論就是,想要找到合適的方向,必需現有縱觀全局的眼界,這個眼界任何人都給不了你,也不能由他人代勞,必須自己親歷親為,多讀,多看,多想,方能使你越來越接近那個正確的路。


你的問題讓我想起一個節目里類似的話題。講的是關於知識是應該「博」還是「專」的探討。對於一個人來說從小到大學的知識必然是博的,隨著知識的廣博,也需要有一項專業才可以成為立身之本。

實際上我覺得無論是「廣度與深度」還是「博與專」意思和道理都是一樣的。

再來說你想了解的找的「准」這個問題,其實這與上面兩個名詞關聯並不是很大,我認為它和「目標」更為貼切。實際上有了目標之後,人自然就知道如何挖掘廣度和深度了。

目標是幾乎所有人終其一生尋找的東西,那些成功的人士往往是很早就明確目標的人。而大部分普通人為什麼不能夠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不清楚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而實際上尋找目標不是短期可以實現的,他需要長期執著的追求,思考,實踐,磨練,頓悟,才可以確立。

一個人的目標也會隨年齡、閱歷、認知等而不斷變化。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調整。

目標有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長期目標不能輕易改變,短期目標需為長期目標而變化。

最後,想想你最想得到什麼?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認為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不斷問自己這些問題,會幫助你找到自己的目標。


「此四人務於精純,惟孔明獨觀其大略。』(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求廣度,才會視野開闊,有大的格局和識見。然後,去求根基深厚。


我就是追求廣度的那種…

就我而言…知識的深度能夠決定你的地位…

而廣度能夠幫你拓展人脈…

拿我舉例…剛剛認識我的人都評價我有內涵…

不管他是哪行哪業的…我都能準確找到他感興趣的話題並且投其所好的命中他的G點…

這對於社交來講是最重要的…

當與人合作的時候…面對大家都不了解的問題我也能憑藉積累的知識迅速做出分析…並且提出一個方向…雖然我可能了解的不深…

但確實的起到幫助的作用…這讓我能在大多數與人交流合作的時候如魚得水…

但是我同樣覺得深度也十分重要…

知識積累的再廣…掌握的知識不管多雜…也絕對沒有辦法與專精一項的精英相提並論…

一個掌握深度知識與技能的人…可以成為一個團隊無法替代的核心…甚至所有人都要圍著這一個人轉…

而所學教雜之人…雖然可能成為領導…但論作用…則完全無法與專精一項的人相提並論……

所以說深與廣這兩項實際上各有千秋…而不同的工作對於其本身的需求也不同…科研類、技術類的當然越深越好…而文學類、藝術類的工作則會更喜歡知識積累較廣的人…這也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分析…

當然…廣度也不意味著沒有深度…如果一味地追求廣度…到最後很容易給別人一種拿無知當睿智的表現…這也是大忌…

所以你想要找到自己的方式…那就要看你需要那種生活了……


人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目標

在外企工作一段時間後,我順利進入管理高層,卻陷入迷茫。人生的十字路口,我該跳槽創業?還是安於現狀?將來到底怎麼走?這些都需要重新思考。也是這個時候,我了解到巴黎HEC商學院的相關信息,最終決定申請HEC EMBA課程。

巴黎HEC商學院在歐洲大名鼎鼎。當時吸引我的,是它的EMBA中國項目。它給我提供了一個非常難得的窗口,去了解中國企業如何運作,中國企業家尤其是大型企業領導者怎麼想問題、看待問題、管理企業,正因為如此,它的資源也非常獨特。

在HEC的學習經歷讓我對不同行業有了全新的了解,也幫助我順利邁過人生的坎,更堅定地追隨自己的夢想。回想起來,HEC EMBA課程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對我人生的幫助。這個項目學習結束之後,不得不承認我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一些從前總是困擾我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企業之間的競爭其實是企業生態系統的競爭。如果轉化成人與人之間競爭,其實取決於個人能否提供一個讓自己成功的土壤。而要做到這點,我學到的經驗告訴我:第一,要明確我要做什麼,有明確的目標,有正確的態度;第二,我要在哪裡來完成這個事情;第三,我為此付出了什麼。

人不可能是完美的、全能的,也不可能成為各個方面的專家。人最重要的其實不是知識,而是知道自己的目標,並且不停息地向目標前進。


推薦閱讀:

ps、知識
知乎7年, 一個知識堅守者的變與不變
TigerWit知識課堂:挑選最佳的交易指標工具
09.07|每日一練(文化知識)
常用木材知識大全集

TAG:知識 | 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