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會陷入一種「別人的都是好的,覺得自己的不好」這樣一種心理?

別人的提案就是好,自己的提案怎麼看怎麼嫌棄。

別人的老婆好美艷,自己的老婆好像沒那麼順眼了。

但,

倘若自己產生的提案內容和之前覺得好的「別人」的提案相同,一樣還是會嫌棄自己的提案不好。

倘若離婚贏取了「別人」的老婆,噯好像還是第三個「別人」的老婆動人。

就好像,蛋糕在糕點店的櫥櫃里好精緻,買到手突然不會特別想吃。


第一、看到別人時容易看整體印象,對自己則會糾各種細節。大的寬的總是看起來很好的,細的小的抓起來各種沒玩沒了。

第二、別人的思路新鮮而有衝擊力,自己的思路過於熟悉而感覺乏味。對於新鮮的思路,常存在非理性的判斷因素,會誇大或貶低其效果,自己的想法因為經過多輪理性分析因而評價相對中肯。

第三、別人的提法切中了自己思維的盲區。可能就說了一點,但馬上想到,原來可以這樣啊~ 頓時好感度大增。這也算一個非理性因素。

第四、心態不同。自家的方案總想盡善盡美,是挑錯心態。別人的案子是旁觀者清,是欣賞心態。

第五、其實自己的案子沒認真做好。真做好了,不管別人怎樣,都不會覺得自家哪兒會差了。


1.因為你永遠無法像感知自己的一切一樣,去感知他人的一切。

無論是從主觀意願上說,還是客觀可能性上說。

2.我們眼中的世界都是片面的,所有的信息都是經過篩選的。

覺得別人好,不是因為你發現了別人種種好的證據,而是你潛意識裡一直覺得自己不好。


但是同樣也有一些情況下的心理是:自己的東西是好的。比如說「所謂母校,就是自己怎麼說怎麼批評都行,但容不得別人說一句壞話的地方」。

我覺得這之間的差別是,題主說的那些事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可更換的。也就是說,如果我不喜歡,我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去獲得更好的。這些範疇下,出現的所謂「好」的東西往往是可欲的,出於攀比,就會覺得自家的不如別家的。但是諸如母校,國籍,民族這些東西,更多地是人的一種屬性,是難以改變的東西。出於一種對自我認同的需要,人就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擁有的東西是好的。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對自己要求高,對別人要求低。


自卑感


因為完美主義或者說永不滿足

假設存在一種普世標準來準確對每個提案進行打分(0-100),我們不必再研究這種心理了,我們立即就知道到底是別人的提案確實比你的高明,還是你『總覺得』別人的提案好。在這種評分體系下『完美』的提案=100,人們的提案都是朝著100分努力。『完美』提案不存在,普世標準更不存在,你在看別人的提案就會看到別人『得分』而你沒『得分』的地方,就會覺得我咋沒想到,還是他厲害。他知道我不知道,他想到我沒想到,就是好,也不一定是好。什麼是『好』?

同理,100分的老婆也不存在

『咳...咳... 老婆,我是愛你的,只不過我是完美主義,我找冰冰只是為了彌補你給不了的那20分』

滾犢子!老娘睡遍男神都彌補不了你這種負分滾粗


很想知道這個問題的反命題


我也會有這種心理。大概就是不自信的表現吧。不太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自我的一種不認可。


一樣的東西

老感覺別人的比自己的好

感覺還是自卑惹的吧


得不到的永遠是好的!!!!


人的本性


推薦閱讀:

這一次,娛樂真的「致死」了
死生漫記

TAG:心理學 | 日常心理分析 | 社會心理 | 心理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