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17歲男孩跳橋事件?到底是家庭的教育還是孩子自身的心理素質?我們該如何避免事件的發生?

今天看到這個新聞首先是感覺很痛心,為什麼在社會條件越來越好的同時卻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輕生這條路。


心理素質?怪孩子心理素質不夠好?沒承受住大人扔來的負能量?

那大人呢?為什麼連自己的負能量都承受不了,非要衝孩子發火?

大人承受不了的東西怪孩子心理素質不好?大人可以扔給孩子,孩子扔給誰?只能自己受著了。可他是孩子,已經承受得比大人還多,還要怎麼樣?

中國很多家庭就是食物鏈,孩子處於末端,承受整個家庭所有的怒火。

說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不是蠢就是壞~願他們有機會鍛煉一下自己的心理素質。


現在的社會條件,對孩子一點兒都不好。

小學還減負,中學生苦得生無可戀。都說996,現在中學生是早七點半上學,下午五點半放學,吃完飯,晚上加班寫作業到十點半。一周七天無休。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加上學習成績不好,父母不理解。想死很正常吧!


謝邀,首先表示我和這個男孩屬於同齡人,深感同情與惋惜,而我想說的就是他的苦惱不在於吃不飽穿不暖,而是精神方面的窒息。


心理學有一個依附理論,是一個社會學家在對孩子和母親的互動中得出人的幾種類型,其中有一種類型是——迴避冷漠型

當一個孩子,向長輩發出表達愛或者求助的信號七次沒有得到回應的話,那麼孩子將不再繼續發出信號,從而對長輩封閉自己的內心。

當這類孩子長大成人以後,遇到危難或者緊急情況,都不會選擇跟長輩求助,甚至不會分享開心的事。

或許這樣的孩子會被認為很省心很獨立,但後來研究發現,這類孩子之後連親密的愛意都不會向長輩表達,甚至是愛人和孩子。

而我們都知道,無效的溝通,是摧毀任何一種關係的致命武器。

寫到這裡,我始終在想,父母對孩子的愛,到底應該是怎樣的?

父母和孩子應該是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而不是來自自詡權威的輕蔑。拒絕、打壓、自以為是的經驗之談,都是將孩子原本火熱的赤子之心推開的一步步。

或許我們是曾經不被溫柔以待的那個孩子,但我們是不是可以讓我們的孩子不成為曾經的自己。

如同知乎網友@湯小姨在這個事件後的評論:

有多少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靈魂無數次跳下了這樣的橋。

只是肉身還堅持著,麻木地長成了大人。

當我們突然意識到,孩子跟我們越來越疏離的時候,其實已經來不及了。

就像那個17歲少年的媽媽,試圖去抓住眼前決意離開自己的身影,卻永遠錯過了。

所以當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第一時間回應他。他們需要我們的擁抱和寬容,需要我們的一句最簡單的話:別怕,媽媽在。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問題,歡迎關注我的知乎賬號;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暖暖媽愛分享」與我們互動交流。


我就想知道在下面賣力批評這個媽媽的人,能不能保證自己能做到你覺得應該的那樣?是人就會有情緒,什麼時候會失控?每個人的點不同,車內發生的事誰也不知道,是孩子說了什麼話刺激到一個本該控制住情緒的媽媽做出停車的瘋狂舉動?或者在車內做了讓媽媽無法繼續開車的動作?

這個孩子讓人心疼,他的媽媽也讓人心疼,一個孩子能不能成人,不光是媽媽一個人的事,爸爸呢?學校呢?社會呢?每個人的性格長成跟他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有關係,人們常說某一件事改變了人一生的軌跡,而這個孩子都遇到什麼了些什麼事呢?到底是哪件事令到他有了尋死的想法呢?某一本書?某一次朋友同學間的聊天?某一些社會新聞?……

讓媽媽一個人來承擔這種心痛和罵名,真的很不公平,老話說子不教父之過,但現實大多數家庭的孩子是媽媽一個人的,吃喝拉撒學習……孩子不可能100%在媽媽可掌控範圍內,絕大多數媽媽都是第一次做媽媽,她是有錯,但絕不是她一個人的錯。

所有的家長都可以想一下,自己有沒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有沒有教育孩子遇到來自其他家庭成員或者外界阻力卻無能為力的時候?能不能保證自己不出錯?能不能保證孩子的生活環境足夠單純美好不接觸負面影響?

特別是中學生階段,學生學習不好有很大的負擔,親眼看到朋友每天輔導初二的孩子做作業到十二點,我勸她說孩子如果實在不願意讀書就想想其他的路,她說她跟老師表達了希望老師對她孩子降低標準的願望,被老師罵了,要麼你就退學,要麼就努力跟上,不要拉全班的後腿。如果交不足作業,老師會讓孩子在學校的日子更難過。沒有辦法,這種壓力還是得從媽媽轉向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是你好好說就能理解你配合你的嗎?

我因為工作原因接觸到的孩子、家長、老師都很多,站在各自的立場,誰都沒錯,可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選擇輕生,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值得深思。

小插曲1:我給9歲的女兒看了這個新聞,她呆了兩秒後的第一句話是:「他的媽媽怎麼樣了?好可憐。」第二句是:「他好傻,難道不知道再忍一年就成年了,可以自由了嗎?」

小插曲2:昨晚因為她作業磨蹭被我批評,她不以為然的樣子讓我很生氣,大聲吵她:「你打算一直磨蹭下去嗎?」她眼淚在眼睛裡打轉,小聲說:「磨蹭總比跳橋好!」我頓時氣笑了,無言以對。

孩子的思想真的要隨時關注和引導,但有些人就算付出一切也不見得能養出一個被社會認可的孩子,在各個關鍵時刻把握好度,多麼不容易,都是第一次當媽,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也需要大家多多包涵啊……


當時看到這個新聞的第一眼,反應是「我的天啊,這個孩子是生來討債的吧?!!」要知道,當孩子在媽媽肚子里住下來的一刻起,漫漫長征就開始了,吃東西不能由著性子來,得吃對孩子好的,有營養的,不能看手機看電腦,或者說盡量少看!自然生產和破腹產無論哪一樣都絕對不會輕鬆!生下來之後完全是地獄模式開啟,完全沒法睡覺,孩子一會兒就會因為餓了,便便了大哭特哭,我迷糊中只要一聽到哭聲就得立馬伺候小祖宗……還不提上幼兒園上學後的各種問題和擔心!把一個孩子養到那麼大真的不是容易的事(只管生不管養的除外),所以,當看到這則新聞時,一瞬間眉頭就皺起來了,心疼孩子,又埋怨他為什麼這樣經不起挫折,我們小時候誰沒挨過罵?誰沒受過委屈?就是現在這麼大了,不也會被罵嗎?委屈過後還不是一樣做事?心疼他的家人。可後來在知乎上看了一些孩子的答案後,才突然發覺,我居然用自己的心理,自己的經驗和生活態度去帶入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一個孩子!?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那個孩子當時會有多憤怒?多委屈,多厭倦才會那樣,現在的社會和以前的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了,現在的孩子自小接觸的信息遠遠超過以前,信息量越大,越是難以篩選,大人無暇顧及,孩子則什麼都在吸收,垃圾信息滿天飛,我也只能苦笑著聽孩子唱著「不做作業是好漢」,「x年紀的同學要跳樓」之類的順口溜。他們不像我們成年人,知道哪些話是真,哪些話是假,哪些話只是氣話,而在受氣之後,我們考慮的還是明天的日子,以後的工資,因為有家要養,有孩子老人在等你。但對於孩子,他們的天地沒有那麼廣闊,來自親人的一個鄙夷的眼神,一頓責罵,就足以讓他們的天空烏雲密布,電閃雷鳴了。所以,這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地可以歸咎於哪一方面的原因,只是,作為成年人,作為父母,責任肯定更大,不要認為自己ok就覺得孩子也ok,不要把外界的壓力和社會的浮躁甩鍋到孩子身上!而孩子們,我只希望你們在氣憤得無以復加時,再多想一分鐘,畢竟,當你踏出那一步時,真的就後悔也來不及了,生命是不能重來的,本來會有那麼多的未來,卻終結在那令人心疼的一刻!


這位母親在車水馬龍的橋上停下小車,下車來責罵自己的孩子,她不是靠最右側停的,最右側還有其它小車陸續開過去。幾秒鐘後她打開主駕駛車門準備上車,就在那一瞬間,孩子打開駕駛室后座的車門,繞過他的母親沖向橋邊,橋邊在小車右邊,但孩子打開的是左邊車門,母親跪地痛哭……

也許孩子當時讓母親氣急敗壞,以至於顧不上遵守交通規則也要下來責罵一通,此時所有過往車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輛車,但一個17歲的男孩抹著眼淚,可見母親已經在車上責備了多久,而且用詞很有力,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世上有幾件覆水難收的事情:說出去的話、失去的時光、離世的親人,如果時光倒流,她是會繼續停車下來責罵自己的孩子,還是閉上自己的嘴巴?

很多家長的語言都有逼死孩子的能力,取笑、挖苦、打擊是他們教育子女的慣用手段,這聲聲打擊的背後,藏著多少人年少時暗暗流下的眼淚。我弟今年17歲,他是很不喜歡和父母待在一塊的,高中在校生病,老師越過父母直接給我打電話,到了醫院我弟和我說:「可以不告訴爸媽嗎?我不想他們來」,這不是體恤父母東奔西跑如何勞累,而是父母不能好好和他說話,就好比小時候摔一跤,父母擔心的不是皮蹭破了沒,而是關心衣服髒了沒,隨即大罵一通不好好走路。而當你嘗試與父母溝通受傷的心時,父母便開始教訓你:「你怎麼這麼玻璃心,這點打擊都受不了,以後在社會上還怎麼生存!」這個邏輯就好比,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我說:「沒事,我多捅幾刀你習慣了就不疼了。」好吧,我不疼了,因為我死了。

打擊就是打擊,根本就不存在打擊式教育,披上「教育」的外套,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不當行為找一個合理化的借口。孩子的沉默、隱忍、恐懼、討好,在麻木的大人眼中,便是懂事,因為這樣的「懂事」,讓他們覺得很省事。經常被父母打擊的人,會極度自卑,常常會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而父母卻總是一邊言語打擊,一邊懊惱為什麼子女總是這麼不自信。

語言虐待不如身體虐待容易引起注意,因為看不見傷痕,留不下證據,然而它的傷害可能比身體虐待更加嚴重。很多遭受「語言虐待」的人一直懷疑自己的痛不欲生是因為太脆弱。父母在等我們道謝,我們卻在等父母道歉,一想到人類居然不用通過考試就能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的事。


孩子生來是一張白紙,不管他變得如何,都是父母或者其長期照護的人的產物。

可以問一下大家,你的孩子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家長如何面對他的喜怒哀樂,老師如何對應孩子的變化?是否有心理學背景等等,顯然不會都得到肯定答案。

同樣照料一對雙胞胎,為何性格迥異?

我也是一個媽媽,以前總覺得我的孩子很乖,很聽話,就是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但總覺得那只是和假象。讀了中學後,慢慢發現他會扯扯謊,欺負同學,考試成績下滑嚴重,自信心受創,我是急呀!被我罵過,打過,叫他滾出去過,說過不要你一類的話,當然沒說過你去死這類的。發現他的確不敢反抗我,我就變本加厲罵他,終於有一次他咆哮了,我就不罵了,或許是我感覺到他在覺醒,感覺到危險了,其實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不罵,不打了。

接著我就去找了班主任,班主任就說有任何問題,或者家長處理不好的,都可以和他溝通,老師的話,孩子還是會聽點的。因為家是孩子最後的港灣,如果港灣出現了裂縫或者破敗不堪,如何再讓孩子得到安全感,得到心理最後的撫慰呢!

近期我也看了些心理學,特別是青少年心理方面的書,讓我得到的些許安慰。

就像做工作,要反覆調整方法,甚至放棄以前堅持很久的方法。那照顧孩子呢,不也是如此嗎?可是我們沒有反覆調整的機會。如果不小心用錯方法,一條道走到黑,不懂得改變,那就看孩子的應激能力啦!

現在有太多的對應孩子的培訓了,弄個幾萬,學習鋼琴,一年下來10萬補課不在話下,可是誰又去真正關心孩子的個性和心理是否健康呢?又誰去關心父母的心理健康程度呢?

孩子不是流水線產物,都有不同的特點,家長也是各有千秋。要個性化地調整。

我的孩子也在青春叛逆期中徘徊,不管如何,我要先改掉虎媽的個性,爭取做一位好媽媽。


如果歸因的話,那麼一定是教育環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人文環境)的問題。

社會環境:在今天,競爭壓力如此之大,這個社會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都想讓孩子有個美好的未來,於是不得不拚命的要求孩子,能承受的自然就承受了,不能就自然要被淘汰,當然也有另外一個問題,社會大環境是否出現集體扭曲。

家庭環境:居於孩子的未來,父母是最先能感受社會壓力的人,這種焦慮和對未來的擔憂,必然形成對孩子的圍剿,而中國家庭的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學校教育:育人的事逐漸重點轉為家庭教育,學校的主要功能逐漸轉變為育才,育才之術日趨精進,也日趨功利化,商業化,甚至扭曲,現在的教育至少是出現了整體的方向性錯誤,而難於短時期改進。

無論如何,教育總是在不斷進步的,但是家庭、學校、社會並沒有科學的對待孩子,而是強制,類似暴力的在對孩子們施壓,這是這代孩子的悲哀。

教育必須依據兒童發展規律開展,必須依據個體差異而變化,必須是三方共同攜手來完成,而事實是各自為政。

對於父母而言我們很難改變外在,唯有改變自己,所以建議所有準備或者正在育兒的家長們,都去學習相關育兒知識,都去學習一下教育學相關知識,指責外界沒有意義,積極的配合學校,也通過自強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以及社會不良影響的疏導。

孩子出現輕生,只能歸因為沒有尊重兒童發展規律,沒有尊重個體差異採用適當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結果,其他都是借口,更不要去歸因為孩子的脆弱。


謝邀!

這真是個讓人唏噓的事情!

近年來,很多類似的事件發生,輿論大多一邊倒,指向家庭教育,把責任推給父母。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輿論幾天,便沒動靜了。然後再出來一件事,大家再議論起來,再過去...

真的是全都是家庭教育的責任嗎?家庭教育當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與其指責,不如想一想,如何能提高家庭教育。要知道,每一個父母,之所以那樣「不負責」,也都是被自己的父母那樣撫養成長的。一味的指責,並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家庭教育背後,是整個社會,對於教育這一塊做了什麼,對教育有多重視。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深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外面環境再糟糕,父母也可以憑藉親子關係,讓孩子健康成長。問題是,有多少父母有這樣的能力?社會為「教育」父母做了什麼?難道只是強調,和指責嗎?那和父母對待孩子又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這件事,這類事,不是單純的歸類,到底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讓孩子健康成長,是家庭,更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的生活是好是壞,人的性格總是多樣的,有人樂觀開朗,有人敏感內向,有堅強的,也有脆弱的,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那段時間內心的壓力有多大,孩子壓力大,父母壓力也大,溝通不良的情況下,可能就會出現我們最不願看到的一幕。

這個事件的評論中總有人拿過去說事,說什麼以前怎麼困難父母怎麼打罵也沒出這事兒,沒有這種事不可能!在十幾二十年前甚至更早,互聯網剛興起或者乾脆沒有的時候,就算出了這種事會在短時間內傳遍全國嗎?如果不看報紙不看雜誌可能根本就不會知道吧!至少我是在報紙上看到過不少類似案例,甚至於我自己也曾在崩潰邊緣徘徊。

做父母的,無論在哪個時代,還是要接納自己的孩子,對於他的不完美,給予理解和包容吧!


如果是父母精心教育了多年的後一代,17歲應該內心夠強大了。


哈哈哈,這個沒法避免吧。這都是綜合因素造成的,個人心理,家庭關係,教育方式等等。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周圍環境造成的,平時父母,朋友,老師的態度差距太大,有時候會好到極致,有時候卻壞到極致,這種落差會影響人的心緒。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性格,試想一個膽小的人,怎會去使用極端方式呢?大多數膽小的人會選擇逃避,忍讓,而這個孩子身上有股蠻勁兒,不是怕事的人。如果單純是溺愛的所造成結果,那膽小的人也不會去行動,而只會耍耍嘴皮子。面對孩子存在偏激的性格,一定不能激他,這不是性格的缺失,或許軍隊才能重新塑造他,因為父母沒有權威性。


就這麼說避免不了,人唯一從歷史吸取到的經驗就是人不能能從歷史中吸取經驗。


為什麼要自殺,你都17了,你就不能打你媽一頓,讓丫以後說話客氣點嗎


這種事情無法避免的,畢竟這是小概率事情,我們不能要求父母做的都完美不發脾氣那也是不現實的,現在社會很多事情呈兩級分化,一方面熊孩子作妖,家長管教不到位使小孩子學壞做壞事,一方面又是家長語言暴力,那讓家長教育還是不教育呢?輕言輕語的說在沒有脾氣的時候家長還能控制的住。但是人總是有脾氣的。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難免會出錯


學生黨謝邀。

講真,我也不知道。

現在的競爭壓力大到我時時刻刻都在崩潰的邊緣。高中的一天幾十張卷子加速到了初三,有同學戲言說單卷子摞起來就比她高(175)。這是學習上的壓力。

然後生活上。好的父母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一個代入:在學校考了一天的試/學習了一整天,在極大的競爭壓力和恐懼之中,或在老師的針對/苛待中,你迫切想要回家待著父母身旁尋求安慰,可是父母說

誰不是從這個年齡過來的,大家都是一樣的辛苦,別人能忍受你為什麼不能。你是個大孩子了,該學會獨自承擔了,不然到社會上社會會給你一記耳光。多大的人,什麼家務都不會做,你要再不會學習,活著就是浪費老子的錢。還不如去死。

真的,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碰到好的父母。

你逼我自己承受,有加給我成噸的苦楚。

到最後,您隨意丟棄的一根稻草,都可以把我沉入泥塘,陷入絕望。



推薦閱讀:

托福複習重點綱要都有哪些呢?
初三化學怎樣才能學好呢?
女教師跪椅子上忍痛講課感動了學生,感動你了嗎?你怎麼看?
幼兒園班上有同名的孩子,老師如何區分?
學經濟學一定要學好數學嗎?

TAG:教育 | 家庭 | 孩子 | 家庭教育 | 男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