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為什麼需要尋找?

要去尋找的是什麼?是先天的特質,是過去的本真,還是一個想成為的寄託理想的對象?


走路都需要導航,自我容易迷失當然需要尋找。


你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了嗎?


自我本不需要尋找,本就自在,可是我們總是在世界中、對立中不自覺地靠對象來確認自我.


先別問為什麼需要尋找自我,先想想什麼是自我。唯物主義認為自我的起源就是一個受精卵,一切精神都是以物質為基礎的。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產生物質的根源,由此產生的形而上學種類繁多,就看你選哪一個作為信仰了。


剛剛自學了一段時間的哲學,冒昧來回答這個問題。我不是專業的,可我愛思考。

自我,我們先來拆字吧!自,自己,自身,這就是對自然本體的思索。我,真我,真性,這就是對自然存在的思索。

我們活在自然環境中,所有的一切能提供給我們的表現都是身份,我叫什麼名字,我是哪個單位的,甚至我的父母是誰,都是以社會關係的形式來確定自己,但是不是確定「我」。

當我們開始質疑這一切,或者脫離開這一切,不再想用社會關係來描述自己時候,你就開始想著,我到底是誰呢?古人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開始向著兩個方向發展,我們用更通俗的解釋來描述他。

你經歷過這種感覺嗎?當你躺在床上,回憶你白天的經歷時候,你是站在一個大視角看的。就好像你坐在餐桌吃飯,而回憶的觀察是在天花板,甚至在整個房間外。

當然,你也可能經歷過這種想法,很遠的地方,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但是毫無預兆的就發生了。你確定自己沒有事先得到任何消息,畢竟自己騙自己沒有意思。

我們去思考,基本從這兩個方面來,一個是有靈魂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共存感覺,讓自己覺得靈魂觀察著肉體行為,肉體為「自」,靈魂為「我」的想法,大體為理學的視角。另一種認為只有一個世界,你的思考決定了這個現有世界的整體走向,這個存在就是「自」,心就是「我」,大體為心學的視角。

我思故我在,也是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的。

那麼,不難看出,不管從哪個角度去探尋自我,我們都需要見自己,才能見真我,才會有了思考的過程,也可能是完全相反的過程。

但,不管是怎樣,我們都必須經歷一個過程,才能趨向認識自我。

自我需要發現也便是必然。

也許,有人會說,見到了,便不是自己了。那是自然,一切身份,都在看穿一刻變得夢幻泡影。

到那時,你再讀: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會更覺驚奇。

你會質疑,那人不是無欲無求了?

不會的,放心吧!聖人之境,幾人可見?望山馭馬,漫漫休矣。


推薦閱讀:

腦科學證明了:你總罵孩子是豬,他最後就變成豬,這叫自我實現
被自己感動一瞬間是在什麼時候?
看清別人容易,看清自己難,監督改造別人容易,監督改造自己難
如何做到堅定地喜歡自己呢?
為了工作失去自我真的值得么?

TAG:自我 | 認識自我 | 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