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有個實習生小陳,平時看起來是個超酷超冷靜的姑娘,做事乾淨利落,執行力也超強。唯一的問題就是常年面無表情,你永遠看不出她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她給自己的評價是「不被情感左右,拿得起放得下,還總能理性思考,看到事情積極一面,專註於有意義的工作學習。」聽起來可以說是非常成熟了。但小陳又說,這種極度理性的思考方式,似乎也讓自己失去了感受喜怒哀樂的能力。她其實內心也經歷過嚴重的崩潰,並判斷自己處於一種「情感隔離」的狀態。 在解釋情感隔離之前,我們不妨先來聽她講述一下自己內心崩潰的經歷,以及長長長長長長長的自我探索過程: 1. 從去年3月開始,我的生活里很多重大事件接踵而至,防不勝防。查資料、規劃畢業去向、備考、準備材料、升學,每一個步驟都需要集中精力,保證在下一個Deadline到來之前做到充足準備。就在一場重要考試開始前,我接到媽媽的一個電話。她沉默了很久,跟我說外婆肺癌住院。我聽著電話里的哭聲,經歷了5秒短暫的大腦空白,下一個念頭就是:外婆生病了,那媽媽和外公肯定很傷心,這時候我應該怎麼安慰家裡人?怎樣才能分擔媽媽和外公的負擔?放下電話,我坐在地上,我感覺現在我應該很悲傷,應該大哭一場,但我卻很平靜。我站了起來,趁空閑時間去看了幾本喪失心理學的書,去上了課,想著從裡面再多學一點,更好幫助家裡人。可惜,生活總有更糟的情節在後面。沒過多久,家裡又發生了重大變故,而且在之後的幾個月里,每一天都越來越糟。我一邊繼續準備升學,一邊不斷安慰開導家人,幫忙處理一些事情。家裡人擔心影響我升學,我卻覺得自己狀態良好,效率很高,完全OK。實際上,每次我聽家裡人傾訴,握著手彼此擁抱安慰的時候,我都在想:事情已經這樣了,別再想這麼多了。再重新開始,有所行動做些實事就是好的。我堅信這一點。大部分時間裡,只要我全身心投入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中,我就能獲得忘我的興奮和快樂。除此之外,我會刻意放空大腦,總能找到一片空白的平靜。 學心理的過程,讓我知道自己這是一種「情感隔離」(Isolation of Affect)的心理防禦機制:將情感和觀念分開,做到對事情只有觀念,卻沒有情感。面對重大事件,防禦焦慮、悲傷等情緒時,這樣能防止陷入痛苦焦慮的漩渦,保持心理平衡和穩定。隔離之後,即使你能從意識層面感受到事件的發生,知道自己此時應該產生某種情緒,但實際上不會感知到這種情緒的真實存在。當談到「分手」、「親人離世」這種話題時,仍能保持一種置身事外的冷靜方式,好像主角並不是自己。這樣的好處是很明顯的,你幾乎不會被嚴重的難過、悲傷、焦慮等情緒傷害。類似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劃清過去和現在的分界,隔離過往經歷,我就永遠是個新的自我。 2. 雖然情感隔離看似有著如此良好的自我保護效果,但我依然陷入了情緒崩潰。確實,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狀態良好,每天都能專註於解決困難和完成挑戰。家裡人一起努力下,危機慢慢過去,我升學也取得了超出想像的好成績。但問題在於——在所有人都向我祝賀升學上的成功時,我發現自己做不到和大家一起開心。我知道我應該感到高興,但實際上是完全沒有。我沒辦法回應親人和朋友的情緒,不斷驅動自己調動歡樂情緒也讓我非常煩躁。我打開郵箱,給幫助過我的人寫一封封感謝信:「你簡直不能想像我有多開心...」但事實上,我好像一點都不開心。我也沒有辦法想像自己有多開心,我面對的除了我做過什麼和要做什麼的事實外,是一片空白,毫無實感。 我想也許是因為這成績很一般,所以才沒感到特別開心。我開始猜測和我一起升學的人都是一樣,只是虛假向外傳達自己的喜悅,不過這點想法也沒給我多大安慰。之後,除了在讀書看劇這種能讓人忘記自我意識和現實的時間裡,我能感受到滿意和興奮,其餘時間我都陷入了煩躁和疲憊。我不斷讀下一本書,看下一本漫畫,刷下一部劇或者儘力放空自己的大腦。我知道只要不意識到自己就可以獲得快樂,便急迫地用不相關的知識和別人的故事填充空白的大腦。漸漸地我明白,我已經進入一種「過度情感隔離」的狀態,而「過度情感隔離」作為一種防禦帶來的最大問題是,我無法選擇性地只隔離一種情緒,保留其他情緒。3.長期隔離所有情緒和感受,消失的不只是焦慮、悲傷和痛苦,還有快樂、愉悅和意義感。當習慣於把所有經歷處理為事實性的信息,生活體驗便縮簡成單薄統一的符號。我可以朦朦朧朧知道這個符號的事實含義和社會意義,從而了解到它會帶來什麼情緒感受,但感受不到自己真實獨特的體驗和想法。 多項研究顯示:雖然使用情感隔離的人更少表現出抑鬱的狀況,他們對個人體驗和信息(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的處理都更為匆忙、膚淺和抽象。(BaumristerCairns, 1992). 相比之下,表現出抑鬱情緒的人則會更為全面完整處理信息(同樣不管好壞),他們的回憶會有更多的細節。(Edwards Weary, 1993) 情感隔離也只能做到將情緒隔離在意識之外,並不意味著真正消滅了消極情緒的存在。即使防禦機制能減少消極情緒的感知,負面感受帶來的軀體化癥狀仍然存在,比如血壓升高、皮膚狀態惡化。而長期的情感壓抑,也有可能引起生理性疼痛或其他疾病的出現。(Barger Tiebout, 1989) 這也有可能是為什麼我在一個月後大病一場。沒什麼前期癥狀的,我突然在一天晚上發了高燒。這些疼痛和疾病是難以描述的,經過身體檢查也找不到生理性病因。無法溢於言表的焦慮、悲傷等感情,只能通過身體器官表現出來。屏蔽掉情緒信號後,也導致了我自身意識和身體的失聯。當時我一個人躺在旅店的床上,身上疼得實在沒辦法睡著。我翻來覆去,等著天亮了就去買葯。 又餓又暈又疼,我開始努力從過去幾個月回憶里找點樂子。一片空白,高燒讓我大腦完全短路,我最後忍不住哭了。說實在,我都想不起來上一次哭是什麼時候了。這應該是我心理狀態最低谷的時候。神奇的是,從那天晚上我意識到自己心情難受之後,我終於開始接受現狀,也感覺好了起來。我開始更主動辨認和理解自己的情緒。當我發現對什麼事情有了感觸,我會記在日記裡面。即使是不開心、難受,也讓我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痕迹和自己的存在。所以,面對難以抵擋的情緒,大膽地發泄出來也許總能是更好的選擇之一。Allie ? 撰文 最後,動動手指點個讚唄,一門學了就能用的心理諮詢實操應用課程免費贈送給你~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uni(ID:jdxl-uni),回復「365」即可獲得《每天學點心理諮詢》課程。課程學習你將收穫: 掌握理解情緒,識別自我情緒、正確對待情緒甚至「雙向情感障礙」的方法 了解人格障礙、抑鬱症、進食障礙等常見心理疾病的識別與治療 學習團體諮詢、藝術治療、曼陀羅彩繪心理治療等心理技術的實操和應用 懂得像諮詢師一樣建立關係、理解情緒、打開胸懷接納更美好的世界 …… 尋求心理幫助請直接添加簡單心理諮詢助理微信:jdxlzxzl,給你最溫暖的心理支持。 大概率上講,對於已經成年的普通人來說,做個十分理性的人比做個十分感性的人,生活會更好,更穩妥一些,事業會更好一些,如果能夠處理好工作事業生活這種必需品,人生的基礎已經打好了!作為一個十分理性的普通人真的更容易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下來!更容易和這個世界和解!更容易少一點幻想和不切實際,多一點認清現實和腳踏實地!但是,我不敢說這樣會更幸福,甚至就幸福感而言,十分理性得人幸福感會比較低,然而人世間又有幾個人能夠幸福呢?先過好自己的生活吧!做好該做的事吧!作為一個曾經十分感性的人,在20歲的時候我很羨慕十分理性的人,也開始認識到過度感性的缺點。於是自己也在慢慢學著往理性的道路上走。 從前,身邊的朋友包括男朋友都認定我是個感性的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數學學的不好 這條對我很重要!!!2.做事喜歡憑感覺而不是靠分析,所以經常有麻煩自己解決不了。還容易使得自己陷入困局。人情關係的處理對我這種感性的人來說簡直是災難!3.和男朋友在一起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容易生氣,過於感性容易情緒化,兩人遇到感情問題我也只能傷心落淚卻無法解決。4.由於比較感性,所以容易隨性,因此不夠注重計劃性,做事缺乏一定的條理和規劃性,最終導致事情的過程和結果自己都不滿意。5.感性的人無論對朋友還是對情人都看得非常重要,因此容易相信別人,容易付出過多,也容易在感情上受到別人的傷害。6.同理心很強,所以看電視劇看電影容易哭。哪怕小時候我看還珠格格第七遍還是會哭,我非常討厭自己這一點。所以感性的人很容易動真感情。總體而言,大約從中學我開始能夠思考自己性格特點的時候到我大學畢業的這段時間,我都是一個特別感性的人。尤其大學畢業時候我認為自己過的一團糟,生活、學業、愛情,我都處理不好,從此我決心做個理性的人。通過各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面對所有的一切困難和麻煩,取代曾經以感情為出發點的非理性操作手段。效果很明顯:在追求理性的道路上,我的生活逐漸清晰,問題逐漸得到解決,煩惱越來越少。改變有以下:1.碰到學業中的問題,碰到工作問題,理性的思維和做事方法讓我進步很快,分析――解決問題讓我在學業上取得很大的成果(國際競賽一等獎),讓我畢業後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2.感情方面,以前和男友的問題總是剪不斷理還亂,變得理性之後,我能分析和理解他為什麼生氣,對我哪裡不滿意,不滿意的地方是否是我的問題,是否需要我改正,並且能想出相應對策,化解矛盾。在愛情的這個過程之中我終於可以冷靜下來了,所以我對他的愛少了一些,但是荒謬的是我們的生活和感情卻和諧了。這就是理性的力量。 3.總體生活節奏不再憑著感覺走,走到哪裡算哪裡,而是逐步計劃,對事業設定階段性目標,對生活總體進程進行把控,生活真的可以被我掌握了。4.理性之後我終於失去了對親人,情人,朋友的不合理幻想和期待,讓人覺得踏實。但是我的快樂和幸福真的少了一些。只是感覺生活更容易了而已。最後我想說,做個十分理性的人可能幸福感有點低,甚至有點累,但是可以把握生活,工作,感情,我也許無法讓自己感到幸福,但是我身邊的人似乎因為我的理性而受到很多益處,包括親人,朋友,情人。所以是個還比較良的選擇。但是有一點讓我感覺奇妙:十足感性的我比十足理性的我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和快樂;但是十足感性的我也比十足理性的我更容易陷入痛苦的情緒。魚與熊掌真的不可以兼得啊!所以看你選擇。我以為幸福總是短暫,感覺終歸虛無縹緲,所以我選擇了我能握住的一切。 這的確是我這個十幾歲的高中生正在思索的事情,目前我認為並不算是很好的事情我大概算是比較感性的人。容易陷入某種情緒,有時候感知的痛苦或快樂會大於理性認為的。我羨慕十分理性的人,我認為她們強大自信,將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成績優異(尤其數學),在離別晚會或者什麼感動中國的時刻也幾乎不掉眼淚,我尊重並喜歡這樣的人,我總覺得這就是成熟。後來我開始學習那種邏輯和分析方法,也的確改變了我亂糟糟的生活,看到一些從前看不透的東西,可漸漸的,我發現自己對情感認知變得遲鈍。從前我可以一瞬間明白的東西,現在可能要遲疑一會兒,而且從前強烈的快樂很少出現了,悲痛也是。我沒有達到十分理性的境地,但我的朋友中有這樣的。Ta非常理性,與班級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與同學維持恰到好處的關係,可以很理智的分析別人的想法和故事,非常優秀的傾聽者和分析者,即便是朋友關係,也不算十分親近。我非常羨慕ta卓越的辦事能力及效率,但可能是我的天性使然,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我厭惡平靜,我喜愛波瀾。如今我希望的,是能夠理智控制情感,做到理智感性,我的想法可能有些幼稚吧。 無論什麼時候理性都是一件好事。很多人覺得理性不好是因為自己根本就不理性。專業的事就得交給專業的人,你覺得自己當時的選擇是理性的,其實未必是。你的理性是建立在你的現有認知里,你能做出的自己認為最對的選擇,這種屬於主觀選擇,不受控制。拿分手挽回來說,在我看來,有的分手是可以挽回的,有的分手不必挽回。而對於想挽回的人來說,他會認為只要自己做出的判斷就是對的,他的每一次挽回也都是理性的。即使他知道不理性,也會願意放縱自己去做。理性是相對的,越理性對自己越有益,不過人會限制在自己的現有認知里。多讀書,多像專業人士學習,越理性越是好事。 理性不是完全不顧他人感受。將法律,道理,情感,全都考慮清楚之後做出的決定才是真正的理性。 推薦閱讀:
編輯部有個實習生小陳,平時看起來是個超酷超冷靜的姑娘,做事乾淨利落,執行力也超強。唯一的問題就是常年面無表情,你永遠看不出她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她給自己的評價是「不被情感左右,拿得起放得下,還總能理性思考,看到事情積極一面,專註於有意義的工作學習。」
聽起來可以說是非常成熟了。
但小陳又說,這種極度理性的思考方式,似乎也讓自己失去了感受喜怒哀樂的能力。她其實內心也經歷過嚴重的崩潰,並判斷自己處於一種「情感隔離」的狀態。
在解釋情感隔離之前,我們不妨先來聽她講述一下自己內心崩潰的經歷,以及長長長長長長長的自我探索過程:
從去年3月開始,我的生活里很多重大事件接踵而至,防不勝防。
查資料、規劃畢業去向、備考、準備材料、升學,每一個步驟都需要集中精力,保證在下一個Deadline到來之前做到充足準備。
就在一場重要考試開始前,我接到媽媽的一個電話。她沉默了很久,跟我說外婆肺癌住院。我聽著電話里的哭聲,經歷了5秒短暫的大腦空白,下一個念頭就是:外婆生病了,那媽媽和外公肯定很傷心,這時候我應該怎麼安慰家裡人?怎樣才能分擔媽媽和外公的負擔?
放下電話,我坐在地上,我感覺現在我應該很悲傷,應該大哭一場,但我卻很平靜。我站了起來,趁空閑時間去看了幾本喪失心理學的書,去上了課,想著從裡面再多學一點,更好幫助家裡人。
可惜,生活總有更糟的情節在後面。沒過多久,家裡又發生了重大變故,而且在之後的幾個月里,每一天都越來越糟。我一邊繼續準備升學,一邊不斷安慰開導家人,幫忙處理一些事情。家裡人擔心影響我升學,我卻覺得自己狀態良好,效率很高,完全OK。
實際上,每次我聽家裡人傾訴,握著手彼此擁抱安慰的時候,我都在想:事情已經這樣了,別再想這麼多了。再重新開始,有所行動做些實事就是好的。
我堅信這一點。大部分時間裡,只要我全身心投入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中,我就能獲得忘我的興奮和快樂。除此之外,我會刻意放空大腦,總能找到一片空白的平靜。
學心理的過程,讓我知道自己這是一種「情感隔離」(Isolation of Affect)的心理防禦機制:將情感和觀念分開,做到對事情只有觀念,卻沒有情感。面對重大事件,防禦焦慮、悲傷等情緒時,這樣能防止陷入痛苦焦慮的漩渦,保持心理平衡和穩定。
隔離之後,即使你能從意識層面感受到事件的發生,知道自己此時應該產生某種情緒,但實際上不會感知到這種情緒的真實存在。當談到「分手」、「親人離世」這種話題時,仍能保持一種置身事外的冷靜方式,好像主角並不是自己。
這樣的好處是很明顯的,你幾乎不會被嚴重的難過、悲傷、焦慮等情緒傷害。類似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劃清過去和現在的分界,隔離過往經歷,我就永遠是個新的自我。
2.
雖然情感隔離看似有著如此良好的自我保護效果,但我依然陷入了情緒崩潰。
確實,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狀態良好,每天都能專註於解決困難和完成挑戰。家裡人一起努力下,危機慢慢過去,我升學也取得了超出想像的好成績。
但問題在於——
在所有人都向我祝賀升學上的成功時,我發現自己做不到和大家一起開心。我知道我應該感到高興,但實際上是完全沒有。我沒辦法回應親人和朋友的情緒,不斷驅動自己調動歡樂情緒也讓我非常煩躁。
我打開郵箱,給幫助過我的人寫一封封感謝信:「你簡直不能想像我有多開心...」
但事實上,我好像一點都不開心。我也沒有辦法想像自己有多開心,我面對的除了我做過什麼和要做什麼的事實外,是一片空白,毫無實感。
我想也許是因為這成績很一般,所以才沒感到特別開心。我開始猜測和我一起升學的人都是一樣,只是虛假向外傳達自己的喜悅,不過這點想法也沒給我多大安慰。
之後,除了在讀書看劇這種能讓人忘記自我意識和現實的時間裡,我能感受到滿意和興奮,其餘時間我都陷入了煩躁和疲憊。我不斷讀下一本書,看下一本漫畫,刷下一部劇或者儘力放空自己的大腦。我知道只要不意識到自己就可以獲得快樂,便急迫地用不相關的知識和別人的故事填充空白的大腦。
漸漸地我明白,我已經進入一種「過度情感隔離」的狀態,而「過度情感隔離」作為一種防禦帶來的最大問題是,我無法選擇性地只隔離一種情緒,保留其他情緒。
3.
長期隔離所有情緒和感受,消失的不只是焦慮、悲傷和痛苦,還有快樂、愉悅和意義感。
當習慣於把所有經歷處理為事實性的信息,生活體驗便縮簡成單薄統一的符號。我可以朦朦朧朧知道這個符號的事實含義和社會意義,從而了解到它會帶來什麼情緒感受,但感受不到自己真實獨特的體驗和想法。
這也有可能是為什麼我在一個月後大病一場。沒什麼前期癥狀的,我突然在一天晚上發了高燒。
這些疼痛和疾病是難以描述的,經過身體檢查也找不到生理性病因。無法溢於言表的焦慮、悲傷等感情,只能通過身體器官表現出來。
屏蔽掉情緒信號後,也導致了我自身意識和身體的失聯。
當時我一個人躺在旅店的床上,身上疼得實在沒辦法睡著。我翻來覆去,等著天亮了就去買葯。
又餓又暈又疼,我開始努力從過去幾個月回憶里找點樂子。一片空白,高燒讓我大腦完全短路,我最後忍不住哭了。說實在,我都想不起來上一次哭是什麼時候了。這應該是我心理狀態最低谷的時候。
神奇的是,從那天晚上我意識到自己心情難受之後,我終於開始接受現狀,也感覺好了起來。
我開始更主動辨認和理解自己的情緒。當我發現對什麼事情有了感觸,我會記在日記裡面。即使是不開心、難受,也讓我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痕迹和自己的存在。
所以,面對難以抵擋的情緒,大膽地發泄出來也許總能是更好的選擇之一。
Allie ? 撰文
最後,動動手指點個讚唄,一門學了就能用的心理諮詢實操應用課程免費贈送給你~
尋求心理幫助請直接添加簡單心理諮詢助理微信:jdxlzxzl,給你最溫暖的心理支持。
大概率上講,對於已經成年的普通人來說,做個十分理性的人比做個十分感性的人,生活會更好,更穩妥一些,事業會更好一些,如果能夠處理好工作事業生活這種必需品,人生的基礎已經打好了!作為一個十分理性的普通人真的更容易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下來!更容易和這個世界和解!更容易少一點幻想和不切實際,多一點認清現實和腳踏實地!但是,我不敢說這樣會更幸福,甚至就幸福感而言,十分理性得人幸福感會比較低,然而人世間又有幾個人能夠幸福呢?先過好自己的生活吧!做好該做的事吧!
作為一個曾經十分感性的人,在20歲的時候我很羨慕十分理性的人,也開始認識到過度感性的缺點。於是自己也在慢慢學著往理性的道路上走。
從前,身邊的朋友包括男朋友都認定我是個感性的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學學的不好 這條對我很重要!!!
2.做事喜歡憑感覺而不是靠分析,所以經常有麻煩自己解決不了。還容易使得自己陷入困局。人情關係的處理對我這種感性的人來說簡直是災難!
3.和男朋友在一起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容易生氣,過於感性容易情緒化,兩人遇到感情問題我也只能傷心落淚卻無法解決。
4.由於比較感性,所以容易隨性,因此不夠注重計劃性,做事缺乏一定的條理和規劃性,最終導致事情的過程和結果自己都不滿意。
5.感性的人無論對朋友還是對情人都看得非常重要,因此容易相信別人,容易付出過多,也容易在感情上受到別人的傷害。
6.同理心很強,所以看電視劇看電影容易哭。哪怕小時候我看還珠格格第七遍還是會哭,我非常討厭自己這一點。所以感性的人很容易動真感情。
總體而言,大約從中學我開始能夠思考自己性格特點的時候到我大學畢業的這段時間,我都是一個特別感性的人。尤其大學畢業時候我認為自己過的一團糟,生活、學業、愛情,我都處理不好,從此我決心做個理性的人。通過各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面對所有的一切困難和麻煩,取代曾經以感情為出發點的非理性操作手段。效果很明顯:在追求理性的道路上,我的生活逐漸清晰,問題逐漸得到解決,煩惱越來越少。改變有以下:
1.碰到學業中的問題,碰到工作問題,理性的思維和做事方法讓我進步很快,分析――解決問題讓我在學業上取得很大的成果(國際競賽一等獎),讓我畢業後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
2.感情方面,以前和男友的問題總是剪不斷理還亂,變得理性之後,我能分析和理解他為什麼生氣,對我哪裡不滿意,不滿意的地方是否是我的問題,是否需要我改正,並且能想出相應對策,化解矛盾。在愛情的這個過程之中我終於可以冷靜下來了,所以我對他的愛少了一些,但是荒謬的是我們的生活和感情卻和諧了。這就是理性的力量。
3.總體生活節奏不再憑著感覺走,走到哪裡算哪裡,而是逐步計劃,對事業設定階段性目標,對生活總體進程進行把控,生活真的可以被我掌握了。
4.理性之後我終於失去了對親人,情人,朋友的不合理幻想和期待,讓人覺得踏實。但是我的快樂和幸福真的少了一些。只是感覺生活更容易了而已。
最後我想說,做個十分理性的人可能幸福感有點低,甚至有點累,但是可以把握生活,工作,感情,我也許無法讓自己感到幸福,但是我身邊的人似乎因為我的理性而受到很多益處,包括親人,朋友,情人。所以是個還比較良的選擇。
但是有一點讓我感覺奇妙:十足感性的我比十足理性的我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和快樂;但是十足感性的我也比十足理性的我更容易陷入痛苦的情緒。魚與熊掌真的不可以兼得啊!
所以看你選擇。我以為幸福總是短暫,感覺終歸虛無縹緲,所以我選擇了我能握住的一切。
這的確是我這個十幾歲的高中生正在思索的事情,目前我認為並不算是很好的事情
我大概算是比較感性的人。容易陷入某種情緒,有時候感知的痛苦或快樂會大於理性認為的。我羨慕十分理性的人,我認為她們強大自信,將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成績優異(尤其數學),在離別晚會或者什麼感動中國的時刻也幾乎不掉眼淚,我尊重並喜歡這樣的人,我總覺得這就是成熟。
後來我開始學習那種邏輯和分析方法,也的確改變了我亂糟糟的生活,看到一些從前看不透的東西,可漸漸的,我發現自己對情感認知變得遲鈍。從前我可以一瞬間明白的東西,現在可能要遲疑一會兒,而且從前強烈的快樂很少出現了,悲痛也是。
我沒有達到十分理性的境地,但我的朋友中有這樣的。Ta非常理性,與班級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與同學維持恰到好處的關係,可以很理智的分析別人的想法和故事,非常優秀的傾聽者和分析者,即便是朋友關係,也不算十分親近。我非常羨慕ta卓越的辦事能力及效率,但可能是我的天性使然,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我厭惡平靜,我喜愛波瀾。
如今我希望的,是能夠理智控制情感,做到理智感性,我的想法可能有些幼稚吧。
無論什麼時候理性都是一件好事。
很多人覺得理性不好是因為自己根本就不理性。
專業的事就得交給專業的人,你覺得自己當時的選擇是理性的,其實未必是。
你的理性是建立在你的現有認知里,你能做出的自己認為最對的選擇,這種屬於主觀選擇,不受控制。
拿分手挽回來說,在我看來,有的分手是可以挽回的,有的分手不必挽回。而對於想挽回的人來說,他會認為只要自己做出的判斷就是對的,他的每一次挽回也都是理性的。即使他知道不理性,也會願意放縱自己去做。
理性是相對的,越理性對自己越有益,不過人會限制在自己的現有認知里。
多讀書,多像專業人士學習,越理性越是好事。
理性不是完全不顧他人感受。將法律,道理,情感,全都考慮清楚之後做出的決定才是真正的理性。
※男朋友太理性成熟,我又過於感性,怎麼跟他相處?※女生在什麼樣的時刻下,是最感性的?※人理性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非常理性是什麼樣的體驗?
TAG: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