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部分身在異鄉的人說的都是普通話,很少說家鄉話,那麼再過幾十年方言會不會全部被普通話代替?
02-22
這樣,有什麼不好嗎?語言本來就是溝通的工具,為什麼非要當個文化,當個藝術品,不能改不能碰的?要是有人實在覺得方言是文化遺產,盡可以放在博物館裡去啊,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不都已經放在博物館裡了么,也挺好的。
會的,就連我們把粵語作為驕傲的廣州人,大部分98後開始不會講白話了。甚至10後的小朋友不會講粵語,還覺得講粵語丟臉。
有這個趨勢,各省交往越來越密切,溝通上需要導致說普通話的時候越來越多,說方言時候越來越少。這樣,慢慢就忘了方言怎麼說,因為土壤和環境不在了。不同地方人如果都用普通話,這樣方言也就不存在了。
方言是一個人來自何處的象徵,可問題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不知道根在哪裡。
我覺得會的,從家裡人就能看出來,我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以前也不會說普通話,但人都是要個社會接觸的,在平時我們的交流中不知不覺也就蹦出幾句普通話,一些方言辭彙也被普通話代替。
這個時間有點太短哈。私以為說方言的使用率會降低比較穩妥。
身邊確實挺多異鄉人使用普通話,不會說家鄉話。甚至有本地的也不會說本地方言。
我也是異地的,會說本地話也會說家鄉話。因為在家是用家鄉話交流的。方言還是很有趣的,也比較有親切感。身邊不會講家鄉話的大部分是在學校使用普通話,家裡也在使用普通話。如果長輩能多使用家鄉話和孩子溝通會比較好,語言一般多接觸多使用就能掌握的。基本上如果在外用普通話,同鄉用家鄉話的話就還好。
作為一個東北的姑娘在廣西上學
其實並沒有,在學校可以說南普或者帶著帶著南普味道的普通話,一到家秒變東北話而且要多正宗有多正宗,學校里老鄉見面也多是說方言,不會消失的
不會的,起碼上百年。
東北話不會被普通話代替的,再說這是進步,大家都可以無障礙的溝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