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真的排外很嚴重嗎?
這個我要答一波
本人北京土著,大學四年在上海,工作出差去過深圳和廣州。
先說結論,排外真的存在,而且不光是上海,北上廣深都tm排外,這是歷史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原因。我去一線城市幹什麼去了?
為了學習,為了事業,
為了自己,為了家人,
為了能獲取更多的資源,
為了能保持更寬闊的視野,
為了能走得更遠,為了能活得更好。
部分老一輩人受制於自身經歷,教育,歷史問題,導致的這種排外心理。年輕人排外的比較很少見。
例子一:我剛到上海時候騎自行車被正在倒車的人撞了,但車速很慢就是摔了一跤而已,旁邊的四位上海大媽看見了知道我不是本地人就硬拉著車主不讓走,要求車主帶我去醫院檢查不然就報警,我勒個去,這真的堪比北京朝陽大媽,心裡別提多暖了,你說上海人排外嗎?
例子二:同樣是騎自行車,上了上海的南京路,當時不懂,那裡相當於北京的長安街不讓騎車,被老警察攔下,很客氣叫我不要走,然後要看我身份證知道我不是本地人就各種刁難,自行車沒上牌要扣留的知道嗎?罰款都是小事要拘留知道嗎?買自行車的時候正規地方應該給你上牌啊?你這沒有上牌是不是偷的?你說你是學生怎麼證明?那一刻感覺受到了嚴重侮辱,雖說人家是警察,但你說這老警察就沒有一點排外心理嗎?
所以結論就是,
1,是否排外主要是人品問題,也見過熱心腸的北京土著,也見過潑婦般的北京大媽。
2,是否排外還取決於你自己是否過於敏感,是否自己胸懷太小,比如上海人在上海當著你的面說上海話,假如這都算排外的話,那就算你不在上海,讓你去隔壁村生活你都受不了。我相信你已經不是胸懷問題了,你這是適應環境能力有問題。
最後一句話,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去享受這種不同,而不要去抱怨。
大城市裡沒有新鮮事,自我很渺小,渺小到你大吼一聲都不見得有人想看你一眼。也擁有巨大的包容性,包容到你犯無數個錯誤也沒人怪你,第二天又是一個全新的自己,沒人認識你沒人責怪你,雖然前途未卜,但你能清晰的感到時代的脈搏,和未來的無限可能。
我是一個非上海戶籍的外地人,看到這個問題百感交集。可能答案有點偏
我想先問各位非滬籍的知友,如果你們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在自己的老家,和自己老家本地的朋友說自己老家的土話,或者因為不知道對方是不是本地人而不小心冒出來一句你的家鄉話。這樣做算排外嘛?
如果有一個不是你家鄉的人,在你老家做了不好的事或者你看他有點不順眼,拿家鄉土話罵他幾句。這樣算不算欺負外地人啊?
然後你家鄉的福利只針對擁有本地戶口的人使用,外地戶口各種條件門檻限制甚至不給使用。這是不是也算排外?
很多時候,上海人只是做了一個本地人在老家正常有的反應,但是因為上海的外來人口多,大家就覺得他們是在排外。
我們在家鄉說家鄉話,在家鄉對於來路不明的陌生外鄉人持有一點點的懷疑,得意驕傲於自己家鄉的成就和福利。很正常是不是?
上海本地人的家鄉是上海,很多時候他們做出的舉動是一個普通本地人的舉動。只是因為這個城市的名字叫上海,他們的舉動才被特殊化了。
當然了,那種張口閉嘴用「儂則外地擰」和「擦那娘比個小赤佬」的來判斷別人的人,確實不好。
我不是維護上海人,只是轉化角度考慮問題。
之前寫過一個回答:
14年剛到上海。火車站坐公交時一個民工上車的行李桶沒放穩,三四個老阿姨幫她扶桶並出主意讓她把桶提手綁到柱子上。看到這一幕我就消除了之前對這座城市的所有偏見。
最近又碰到一件事
新村路上有家餐廳,就是常見的那種類似於大食堂的店。一個騎黃魚車收廢品的中年人進來,挑挑撿撿最後打了一份菜和米飯,總價只有8元。這個老闆全程耐心和顏悅色,沒有看出半點不快。等這個中年人落了座,老闆又送過去一碗湯,說照例這湯要收兩塊錢的,今天我送你了。以後常來這吃,上海除了我這你找不到8塊錢能吃飽的地方。
過了兩天,還是去這家吃飯,聽見老闆用上海話跟人吵架。指著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說你天天來我這裡搗江湖。細聽才明白,這個眼鏡男每天吃了飯就坐他這喝兩三個小時水。
這個老闆能容的下風吹日晒的外賣快遞小哥在店裡玩手機,但容不下飯後到店裡喝水的本地居民。
出現了一位留學海外的邏輯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