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的思想或者說是性格可以改變嗎?

原生家庭帶來的思想和性格


如果決心想改變其實是可以改變的,人最難改變的其實是習慣

關於原生家庭推薦幾本書

1.天生非此

作者奧利弗·詹姆斯是兒童心理醫生、關係精神分析學家,他的書籍和紀錄片廣受好評,被《泰晤士報》譽為「國民心理學家」。

這本書主要是改變人們的一個普遍的觀念--人身上很多東西是天生的。比如,龍生龍鳳生鳳,酗酒的人孩子也大都酗酒,有精神問題的人孩子也大都有精神困擾。這些現象其實並不是全都來自遺傳,我們天生下來並不是這個樣子,教育方式和環境對孩子性情的養成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精神病人生的孩子很大幾率也會得精神病,基因所起的作用很小,主要原因是有精神問題的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不對。這個觀念很重要,如果我們的性情和習慣真的是來自遺傳,那就沒有改變的機會了。

作者奧利弗在書中詳細探討了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和父母越來越像,孩子的出生順序、性別、父母的偏愛又怎樣影響他的性格。我們今天這個樣子,是父母言傳身教、關愛、虐待以及我們與父母的身份認同等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原生家庭的培養模式如果不改變,會像基因一樣跟著人在家族中發揮影響力。

2.原生家庭

蘇珊·福沃德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她的著作廣受好評,這本書曾經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作品被翻譯成15種文字,全球發行。

作者在書中分析了「有毒」的父母的類型,以及他們的所做所為如何傷害了孩子並持續影響他們的生活。認清並承認自己所受的傷害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書中還給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方法,畢竟,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彌補已經造成的傷害,走出陰影。

其中有一點很關鍵,也很容易出錯。關於承擔責任,要分清楚哪些是父母的責任,哪些是自己的責任,把過錯全都推給父母或者推給自己都是不正確的。承認父母對自己的傷害,讓內心的憤怒和悲傷流露出來,同時也要負起自己的責任,列一個清單,看看自己在和父母的關係中能做到什麼。

3.情感勒索

什麼是情感勒索?

你在生活中是否聽過類似的話:「如果你回去工作,我們就一刀兩斷。」 「你想要做什麼就去做唄,反正你一直這樣。」 「看看你姐姐,她就願意幫家裡做事。」

為達到自己的目的,做出操縱對方情感和行為的方式,就叫做情感勒索。這種勒索很常見,它存在於和我們最親近的人當中,彼此知根知底,非常清楚怎樣利用對方的弱點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情感勒索者用各種方式使對方產生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受害者難以忍受這種壓力,進而放棄自己的立場。比如,你在過節的時候想出去旅行,但母親不願意,她責備你為什麼這麼自私,破壞難得的家庭聚會,她還會提到別人家的孩子,對自己的媽媽是多麼好。聽完她的話,你很自然地覺得內疚,於是決定推遲旅行計劃。

情感勒索雖然讓一方暫時達到目的,但卻嚴重損傷了雙方的感情。而受害者更是深處痛苦之中,他們陷入泥潭,一點點透支精力,犧牲自尊,陪上心理健康,同時這種忍讓犧牲的態度,會助長勒索者的氣焰。蘇珊·福沃德在這本書中詳細分析了情感勒索的根源和方式,同時她告訴我們,面對情感勒索該如何應對,怎樣通過一些有效的方法來擺脫情感勒索。

4.熱鍋上的家庭

「為什麼本該親密無間的家人之間會有種種矛盾?為什麼我們總是肆無忌憚地對最親的人惡言相向?為什麼我們總是要太多而付出的太少?為什麼父母的婚姻對我們的家庭有如此大的影響?」

布萊斯一家從表面上看,生活美滿幸福。布萊斯先生有著光鮮的工作,年薪不菲,布萊斯太太美麗優雅,照顧整個家庭,他們有三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但最近一段時間,大女兒十分叛逆,總是和母親大吵大鬧,徹夜不歸,甚至揚言想要自殺。他們一家人不得已之下來做家庭治療。作者奧古斯都·納皮爾博士,是這次家庭治療的輔助治療師,他把布萊斯一家人進行家庭治療的整個過程詳細地記錄了下來,借著這個家庭面臨的危機,給我們解釋了家庭中的制衡力量、三角關係以及原生家庭等問題。

家庭的幸福與否取決於夫妻兩人的關係,而夫妻相處的模式又跟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如果兩個人都比較依賴對方,幻想著依靠對方來解救自己,這種依賴剛開始很甜蜜,但不久就會演變成互相的指責和埋怨,彼此都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而對方沒有滿足自己,爭吵就不可避免,而且孩子總是成為替罪羔羊。這本書極具可讀性,也極具啟發性,《洛杉磯時報》評價:「這本書展示了整個心理成長的過程,開拓了一條改變日常生活方式的新道路。」

5.愛的藝術

艾里希·弗洛姆是國際知名的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被譽為是「精神分析社會學」的奠基人。這本書中提到的愛的藝術,艾里希自身也在實踐,他經歷過不少失敗的戀愛關係,一直努力克服自身的弱點,不再下意識的去在一個人身上尋找依賴父母之愛的方法。一個人愛的能力會受到父母很大的影響,但這並不是唯一要素,自我獨立的努力和愛的行為也有很大的力量。

人對愛有種近乎本能的渴求,但真正的愛在我們這個時代是極為匱乏的,人們深陷在感情的迷霧之中。艾里希在書中的觀點振聾發聵:「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性傾向,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6.逃避自由

精神獨立是最近常被提起的一個詞,有人認為精神獨立來源於經濟獨立,但經濟的獨立只是一個基礎,它並不會必然保證精神獨立的發生。精神和人格的獨立對於擺脫父母帶來的陰影,發展一份以真正的愛為基礎的感情,過上內心富足的生活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是成長的基本前提。但自由很難獲得,這種困難不僅來自外界,還來源於自身--逃避自由。

艾里希·弗洛姆從社會的角度闡釋人們爭先恐後逃避自由的原因,對整個社會來言,這是一種隱藏的危險,對於個人來說,逃避了自由,也就逃避了成長和發展的可能。

7.自我分析

想要真正擺脫過去的陰影,改變內心,自我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自我分析這本書中,卡倫霍妮闡釋了自我分析的可行性/益處以及具體的實踐方法,雖然主要關注的是患有嚴重神經症的病人的康復,但對於心理衝突沒有那麼激烈的普通人也同樣適用。在自我分析的過程中,每克服一個障礙,內心的力量就會增加一部分。受原生家庭影響巨大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壓抑著很多的憤怒,這些情緒只有被看到被理解,才能真正的消失,內心才會真正湧出喜悅。如果你想要改變卻不知道具體的方法,如果你不想完全依賴心理醫生,如果你想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並獲得自我療愈的能力,這本書一定會給你不少啟發。

BBC有一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個人比較推薦看,原生家庭對個人的發展的影響感覺很大的。


隨時在變,反覆變。思想和性格更多是即時性,不是連貫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唯一標準,更多是多重標準。甚至對不同人不同事,在不同時間表現不同的反應和意識。


百分百能夠改變,你想想為什麼人能夠往不好的方向發展,為什麼就不能改變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好。想通這兩個問題,在思想上對於能否改變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對於如何做:

1.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制定長期逐步過渡的方針。(切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容易反噬,使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2.從自己感興趣且能夠提升自己的方向先發展,再慢慢帶動自己不感興趣但同樣有益自己的領域

(如何找自己的興趣呢?——可以先找這個領域的書,但需要擯棄心裡所有雜念,找到真正你想讀的書籍,要求通俗易懂,能挖掘出它的美感,點燃你思想的火苗,使你忍不住想進一步地探索這個領域,廢寢忘食的書。)

沒人看暫時就先做個大概,有什麼問題再討論吧


人最難搞懂的就是自己,人的基因一直都在變,相由心生是有道理的


在原生家庭中的互動與人格習得,會奠定未來對社會關係的期待,潛在地以一種在家庭中習得的思維去應對未來的人和事,所以家庭對人的思想和性格的影響是通過自動控制與潛意識的影響。

要改變這種思想與性格就要意識到自己對某件事或人的應對的心理活動要由此刻的自己決定,而不是自動地讓潛意識裡固存的早年形成的應對方式去控制自己。意識到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後再去作出實際的行動,行動結果證明了自我的能動性,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做一個更讓自己喜歡的自己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會有很大的影響,但是走上社會,組成再生家庭以及周圍的生活工作學習環境多少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和為人處世


能的,吃虧吃多了就會改


推薦閱讀:

有沒有什麼話或句子能改變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更積極?
做怎樣的思考,才能鍛煉思維,並增加思想的深度,而不是胡思亂想呢?
兩個相似的靈魂真的會無話不談嗎?
輸了不能退 贏了不想退
《愛,死亡和機器人》關於第十四集 智麻藍 為什麼在某些人眼裡就變成了「負能量」?

TAG: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