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科普下製作人與作詞作曲編曲的區別嗎?


製作人相當於一首歌(或一張專輯)的導演。編曲混音作詞作曲相當於剪輯師燈光師攝像師配樂師等等……

製作人他看上去什麼也沒做,其實什麼都做了。

他要有市場敏銳度,能知道什麼樣的作品是好作品、什麼樣的作品能受歡迎,並從中做到最大程度的兼顧(這方面周杰倫是佼佼者,以前唱片時代的製作人大部分也都能做到)

他可以什麼都不「那麼」會做(意思就是實際去做可能不精通)但他一定要什麼都非常懂,無論詞曲、錄音、編曲、混音、母帶,都要有用專業用於精確表達意圖、準確挑出問題所在點的能力。

更重要是,他要有足夠好的sense,能做到負責一首歌的過程中,把握整體的方向不跑偏。

再類比一下,製作人類似於steve jobs在蘋果的位置,編曲、詞曲、混音這些人則相當於jonathan ive、scott forstall等這些負責一個專項的工程師。

————

以單曲製作人為例,我大致描述一下比較規範的過程:

- 製作人從甲方(客戶或唱片公司)那邊接到案子,根據甲方對歌曲的要求(比如:我想要做一首偏英倫的流行搖滾,想要參考xxxx歌手的xxxx歌,總預算xxxxx)對歌曲做更細緻的定位和對預算做出分配,比如收詞曲多少錢、編曲多少錢、錄音多少錢、錄樂器多少錢、混音多少錢、母帶多少錢。

- 和甲方在預算上達成共識後,可以先開始收歌了,直接聯繫版權公司或作者買現成的也可以,請心儀的作者定製也可以,然後製作人會得到一些demo,製作人需要自己先篩選、再和甲方開會來最終決定用哪一首。決定了詞和曲之後,和作者(或其版權公司)簽授權合約,付預付版稅。

- 然後進入製作期,製作人把demo發給他認為適合這個曲風的編曲人進行編曲;期間修改若干次,確定不改了,編曲交midi分軌、收錢;

- 接下來是錄音。

錄人聲和錄樂器可以同時進行,不需要一定誰先誰後,也不需要非要在同一個地方錄。

錄人聲主要是配合歌手的檔期,在歌手方便的城市由製作人選擇適合的錄音棚,製作人監製的情況下錄製,然後在製作人監製下進行editing(你們喜聞樂見的百萬修音啥的就是這個階段了)

(一般給歌手錄音時製作人親自監棚就可以了,有時製作人自己時間湊不出來或者製作人本人希望藉助更專業力量的情況下,也會請一個專業的「配唱製作人」負責引導歌手更快進入狀態,唱出更好的音色,這是現在唱片工業專業性提升而分出來的一個職位)

錄樂器的話製作人要負責選擇適合風格的樂手,和對這個風格有足夠經驗的錄音棚、錄音師,並在場監製。樂器一般editing不需要做到人聲那麼細,樂手老師技術過關的話一般錄的過程中當場剪一剪就可以了,偶爾有不合格的樂手則有可能錄完也要花不少時間去editing,這也是製作人要監督錄音師完成的事情。

- 全都錄好了,也全都editing好了,製作人把它們整理好,選擇一位適合風格的混音師,把分軌拿去給混音師混音。傳統的製作流程混音時製作人也是要全程監製的(雖然可能大部分時間都在後面沙發喝咖啡聊是非,因為混音過程如果只是盯著看還蠻枯燥的)然後混完當場提出修改意見,當天就改好拿走。現在網路發達了,很多時候沒必要這樣了,常常都是分軌郵箱給混音師、混音師混完微信發回來,製作人聽、反覆聽、換環境聽、給身邊的混音師朋友聽、給甲方聽、總結修改意見回饋給混音師,混音師再改了再發回來,直到改好。不管怎樣,最後混完修改完後,製作人得到了original mix等一系列文件。

- 製作人再拿這些original(該咋翻譯,是最近幾年大家突然都會說的「音源」?其實我一直覺得「音源這個詞是被濫用且亂用了)去找母帶師,提出要求,現場監製(母帶一般最好是現場監製因為母帶其實不會做很久)現場修改,然後母帶師輸出成製作人需要的格式(比如你要上架數字平台那就給你wav、你要做影視就給你48khz的wav、你要出實體就給你cd母盤和ddp鏡像、等等)

- 製作人小心翼翼的抱著成品回來,給甲方,確認沒有再要修改了,結案,結賬,終於鬆了一口氣…到此單曲製作完成。

(關於母帶多說兩句,因為有時單曲製作出來是為了放專輯,那麼單曲製作人的工作到拿到original mix就結束了,母帶會是專輯製作人把專輯所有的歌一起拿去做。以及因為母帶的專業性比較高,有時會選擇在海外做,製作人本人可能無法到場,那他可能會委託一位值得信任並理念相通的專業人士幫他去監製和溝通,這個人就是「母帶製作人」,和配唱製作人一樣都是更細化更專業的工種,看到這種很細的職務不必太大驚小怪)

————

所以看完感覺是不是覺得製作人為了個作品簡直操碎了心?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這時是時候再補充一個細節了,就是,大牌製作人日理萬機,哪有時間整天這麼東奔西跑啊,東奔西跑的事都是給手下的助理、策劃、統籌、打雜的、甭管他職位是啥了,總之就是給另一個人幫忙跑的。最後也不能虧待了這個人對吧,所以credit里有時看到的「執行製作」就是指這個人了ww這些幕後小英雄才是真的操著賣白粉的心、賺著賣白菜的錢。不過有機會跟著大牌製作人做案子其實是非常好的學習和鍛煉機會,未來自己真的有機會當製作人、擔責任的時候,才知道該怎麼做啊。


過去二十年間音樂產業有很大變化,隨著大型商業錄音棚的沒落,個人或小型工作室的崛起,很多職位的職責都發生了改變。

在傳統商業音樂領域,製作人負責的是監製整張專輯。通常會找聘請工程師來完成錄音、混音、母帶流程。在錄音棚里,製作人一般是與工程師一同坐在混音台前。

製作人決定整張專輯的風格,由工程師來負責工作。雖然工程師是被製作人聘請的,但是工程師也可以關於製作的項目提自己意見,即是上下級關係也是合作關係。

簡單來說在商業音樂領域,通常製作人不會自己下手去錄音、混音、母帶。

有的製作人可能會聘請一個助理來安排工作,比如預約工作室等系列比較瑣碎的事。通常來講錄音、混音、母帶都不會在同一個錄音棚完成。

一般由製作人來決定哪家錄音棚我要來搞人聲,哪家來搞鼓,哪家混,哪家搞母帶等。取決於不同商業錄音棚所擅長的領域。當然有的時候為了簡化流程會在一家錄音棚里完成整張專輯的製作也不是沒有可能。

作詞、作曲都是由製作人單獨聘請的。編曲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聘請的項目樂手依照製作人指定的風格、在Guide Track的引導下進行創作完成。

北美的音樂產業較為成熟,參與制作環節的人一般都能或多或少的拿到歌曲的Royalty。比如一首歌曲被電影採用、線上通過Spotify播出、Radio、被別人授權使用產生的盈利從版權持有者活著的時候一直到去世後50-70年間都能收到分成(取決於不同國家的法律規定,美國是life + 70,加拿大是life + 50),關於錄音和個人又有不同的規定。

作曲、作詞、歌手一般拿大頭,其次是製作人、經紀公司、工程師。聘請的錄音棚樂手一般不參與分成,都是一次性結清。但是如果說整張專輯的音軌中自己的創作佔到極大部分,比如說一整段Solo可以嘗試溝通要求分成,具體看怎麼談。

所以這裡我想說的是,雖然一般編曲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在成熟的音樂產業領域並不怎麼能拿到分成。因為編曲其實理論上是作曲的一部分,它不是一個分開的東西。

但是到了現在呢,隨著小型工作室的崛起,有的獨立音樂人本身即是藝術家,又是自己的製作人,也是自己的工程師,還是自己的經紀人、樂手。嘻哈音樂產業有的人還是專門的Beats Maker。

所以一個人他可以是多種角色,關鍵是在商業過程中你是如何賺到錢的就可以定義你的職位。


瀉藥。

一首歌可以是先作詞後譜曲,比如給李白、李清照的詩詞譜曲。

也可以先作曲後填詞,比如beyond的《海闊天空》旋律配上了汕大校歌歌詞。

一首歌的製作流程有點像做一道菜,主要有作曲、編曲、混音三個步驟。

作曲(Songwriting)相當於提供原材料,即旋律,比如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只有旋律,而有的帶有和弦走向,比如4536251,有的則在旋律上標註和弦走向,比如C Am F G之類的。當然如果提供的是錄音demo給編曲,也算作曲了。

編曲(Arrangement)相當於把菜洗凈、切好、融合、安排入鍋順序、炒好。編曲需要根據詞曲素材合理安排歌曲的結構、和聲和樂器搭配,哪裡要抑哪裡要揚,有幾段副歌,要不要加和聲,加的話要反饋給錄音流程,前奏是吉他還是鋼琴,高潮處樂器如何配合,鋼琴在高音區還是低音區,吉他是分解和弦還是掃弦,貝斯和架子鼓怎麼配合……這一步完成整首歌框架就出來了,接近成品效果了,但是樂器融合可能還有一定瑕疵,比如人聲被鋼琴蓋住了,鼓低音出不來,整體聲場太小底盤太薄等等。

混音(Mixing)就需要儘可能去除這些瑕疵,鍋里的菜也許能吃但難看,它相當於把炒好的菜精緻地裝碟。拿到分軌,混音需要給人聲修音、修節奏,去齒音,給人聲和樂器加壓縮器以保持一個均勻的音量,還要挑EQ讓各頻段樂器各司其職,鼓和貝斯低頻出來,人聲高頻出來,中頻不打架……還要加混響(Reverb),讓聲音更飽滿,加延遲(Delay)達到某種「空谷迴響」的效果,等等。這道程序也很重要,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著名的「加拿大電鰻」戲稱沒混音直接發也是個笑話,目前敢這麼做的流行音樂人我還沒見到過。

最終一道精緻的菜就出鍋了。專輯裡可能有很多首歌,菜多了便要安排統一上菜,這就是所謂母帶(Mastering),但這都是後話了。

這些流程的負責人通常會在歌詞欄里按時間順序列出其名字以示鳴謝:

《給媽媽》—房東的貓

不久前的一個回答:

編曲、混音有什麼奇技淫巧??

www.zhihu.com圖標

每天都在聽音樂,音樂製作的基本流程還是要清楚的。


製作人相當於導演,上接投資方、下接各負責人。製作人具體負責的內容可多可少,在大家都很給力的時候,製作人可能沒多少事。但很多情況下,製作人要捏合團隊,做最終拍板。

這裡補充一下作曲這個概念,有廣義狹義的兩種,也經常是認識的誤區。狹義的作曲一般理解是寫旋律;廣義的作曲等於音樂創作,在傳統作曲里也包含所謂「編曲」或者「寫伴奏」的概念。大家一般感覺作曲家比較專業、高深,那是廣義的作曲概念。而狹義的寫旋律的作曲人,很多時候就那麼回事。


通俗點講,作詞就是寫歌詞的,作曲就是寫歌的調的,編曲就是做伴奏的。(當然,這個回答並不準確,但是在大多數非專業人士眼裡,這首歌的旋律就是這首歌的調)


推薦閱讀:

TAG:音樂 | 音樂製作 | 作曲 | 編曲 | 音樂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