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克服視線恐懼症?

社交時不敢看對方的視線,被注視也會有忐忑不安的感覺


「不敢對視」其實是一個常見的社交問題,它的一個很明顯的表現就是:看人不會持續3秒,一旦超過3秒,那麼他的眼神就會因為緊張害怕而出現逃離,甚至有時候連3秒都沒辦法堅持,內心極其痛苦。

不了解社恐的人肯定會懷疑:怎麼可能!3秒對視有什麼難的?

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對視就是一件極度的恐懼感,極度害怕的事情,這個時候的眼神恐懼已經不是看不看著別人說話的問題,而是帶著恐懼感在堅持的問題。

曾經有個研究調查,在255個社恐患者中有158個是有對視恐懼的問題,可以看出,對視恐懼在社交恐懼的癥狀中佔比十分大。

有社交恐懼的你,或者說有對視恐懼的你,是不是常常在為自己看不看別人而煩惱呢?

今天,大白就帶大家來討論看看「對視恐懼」到底怎麼一回事?又該如何解決?

到底是什麼讓你產生了對視恐懼?

眾所周知,大家都會因為緊張害怕而不敢去對視別人,這是很常見的一種表現,也是正常會發生的事情。

但是我們卻不會困擾於這樣的表現,社恐的人卻會呢?

其中很重要的兩點原因:他們有這「不穩定的人格基礎」和「偶然的刺激.」

我們先討論第一個原因:「不穩定的人格基礎」

什麼是「穩定的人格」?人格穩定的人在做事請或者決定的時候,是不會自我懷疑,他們十分堅定,內心是輕鬆的。

什麼是「不穩定的人格」?是指「衝突」,有很多個「我」在打架,他們糾結的問題,不在於「看他」或是「不看他」,而是在「糾結」看他還是不看他?

我們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有人問你:你吃飯了嗎?

社恐的人就會糾結:到底要回答吃了還是沒吃呢?

回答沒吃飯?那他會不會覺得我作息不穩定,這個點還沒吃飯;

回答我吃了?,但是他是不是打算請我吃飯的意思,所以我到底是回答吃飯還是不吃飯。

這樣一來,你是不是很痛苦,這就是不穩定人格的表現狀態,穩定人格的話,就是,吃了或者不吃,很簡單的一句回答,輕鬆自在。

因為對視困擾者給這個行為賦予了特殊的意義:他們認為不敢對視意味著膽小,懦弱,不成熟,會被看不起,而這個特殊意義的背後是強烈的自我否定,所以才會容易把簡單的問題誇張化。

所有產生社交恐懼的人,他們之間的基礎是一樣:就是有一樣脆弱的內心,他們對自己充滿了懷疑與否定,即使沒有產生社恐,但是他們內向敏感的性格是存在的。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原因:「偶然的刺激」

從某一個刺激開始,讓你把關注點集中到眼神,你想要去控制眼神,你會開始去注意和思考你的眼神。

比如小時候做錯事,媽媽都會瞪著你的眼睛跟我說:你知道錯了嗎?看著我的眼睛,這樣一個突然的刺激,久而久之,你開始不敢直視別人,每次和別人對視,都會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

比如在曾經的一次,一個你在乎的人對你說:我在說話,你怎麼不看著我,頭也不抬起來?

當聽到那個人對你說這句,本來就緊張的你,瞬間把你的敏感集中到你的眼神上面,你也在想;「我的眼睛是不是有問題」,從而你更想要去控制你的眼神,下次和別人說話的時候,也會不斷思考:我的眼神是不是有問題?

你發現了這個問題,你想在其他人身上證明:我是可以看的別人眼神的,但是結果卻更加證明,你就是不敢對視他人。

這時候就是泛化的過程:從那個刺激你的人,到其他人,陌生人,熟人,朋友,家人,異性……這時候你會開始奔潰,因為你失去了控制感,那種隨意可以看別人的控制感。

你開始有了對視恐懼。

「我看別人」和「別人看我」

對視恐懼不外乎兩種:「我看別人」和「別人看我」

兩種情況就會有兩種表現和狀態。

第一種表現狀態:我看別人的時候,會出現眼神閃躲(怕別人從眼神裡面看出自己的內心)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可以傳達內心,我們的狀態會從眼神表達,是恐懼,是開心,是疑惑,是不滿……我們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

當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眼神的時候,當我們害怕被看穿的時候,我們會做的就是:開始逃避,逃避眼神的對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表現出眼神閃躲的原因?

但是這種逃避和恐懼,我們內心不允許,沒有辦法接受。因為我們被從小教育,說話要看著別人才是有禮貌的,要懂得察言觀色,還教育我們要自信……

這時候「超我」不允許你這樣,什麼是「超我」:超越我本來的狀態,是一種道德感,我們父母不允許我們自卑,我們要自信,要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

這時候「衝突」開始產生:我對眼神失去控制,對視會產生恐懼,內心的恐懼(內心的本能恐懼)和我要對視別人,我不能自卑(從小的教育)之間的衝突。

一句話:不被接納,自然產生恐懼。

當我們不斷被要求我們不能怎樣的時候,那我們就會怎樣。

第二種表現狀態:別人看我的時候,我發現他眼神閃躲(怕自己的眼神傷害別人)

我們過分關注眼神導致也開始關注別人的眼神,發現對方似乎被自己影響也不敢看我,覺得自己眼神會傳染,怕攻擊到別人,從而產生內疚感。

一些敏感內向的人,發現你眼神閃躲,他們也會躲,為什麼呢?因為他看你會傷害你,他已經知道你的恐懼,所以他們本能反應也不會去看你。

因為你太在意,太在乎,導致這個行為在你自己就有另外一種解讀:我的眼神會傳染,我的眼神會傷害他,自己面對癥狀都那麼的痛苦了,如果讓別人也產生這個問題,那是不是罪大惡極呢?

但其實並不是!別人的不自然其實是由於你的不自然的影響下而產生的,這種表現只是下意識的反應,並沒有感覺太多的不舒服,我們可以忽略不計。

以上的兩個衝突會讓我們開始逃避對視,逃避與一些人的交往,逃避社交,這樣一來我們就會越來越不合群,也會越逃避越痛苦。

這時候又是超我的影響,從小被灌輸的「要合群要交往要社交」的觀念又出現,但是我們恐懼做不到。不逃避不是,逃避了又會受離群的影響,進退都不是,進,他們會發現我這個狀態,退,我們會發現自己不合群,又十分恐懼孤獨

我們該怎麼辦?

如何克服對視恐懼?

一 改變都從「認知」開始

什麼是改變認知:從「我覺得對視逃避是個問題」到「我覺得對視逃避不是問題」,這就是認知的改變。

改變第一個錯誤認知:你的眼神閃躲不一定會讓別人覺得你不好

你的原本認知是不是這樣:我的眼神出現閃躲,別人會覺得我自卑,無能,之後你開始泛化,演變,我無法勝任工作,沒辦法社交,最誇張,我沒有道德,我不值得被人喜歡,甚至覺得不應該活著

在這裡,我們擔心什麼:我眼神閃躲,別人會覺得我無能自卑,從而會覺得他人不喜歡我,是嗎?

但是大家要知道一點很重要的:只有內向社恐的人會對緊張過敏,自信的人對緊張無感。

因為我們有對視恐懼,所以我們對眼神特別敏感,但是別人真的和我們一樣嗎?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你沒有社恐之前,你就沒有看到過別人的眼神閃躲,那時候你沒有感覺,為什麼現在如此敏感?

在別人眼裡,你不敢看我的眼神,可能只是你膽小一點,不自信一點,並沒有什麼。但是你自己敏感,你把它看成是罪過,但是別人並不是這麼想。

就好比你的教育是:我一定要看你眼睛,與你對視,但別人的教育是:你想看我眼睛就看,不對視也正常。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認知來判斷別人的認知。

改變第二個錯誤認知:別人的眼神閃躲不一定是你影響到別人

曾經一個社恐的學員問的親身經歷,他問對方這樣一個問題:我怎麼覺得你不敢看我,眼神出現閃躲?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那人的回答卻是:我沒有啊!

是的,你的眼神,並有影響他們,你影響不了別人!

但是他們為什麼會出現緊張和眼神閃躲?

他們的眼神閃躲其實是來自於對你的保護,因為他會覺得我如果看你,你沒有辦法正常交流,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緊張的自然傳染」,他看到你緊張了,他也會有些緊張,緊張的傳染罷了,但是這種傳染是正常的,只甚至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傳染。

二 讓你的眼神對視自然化

我們刻意去證明我的眼神沒有問題,但是你們是不是發現,越證明越恐懼,越緊張,我們就會越對抗,證明其實就是一種對抗,出現刻意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眼神上,你沒有時間去工作去學習去做其他事情。

我們要放其道而行,我們不去證明,既然別人不會發現我有癥狀,根本不知道我有對視恐懼,我為什麼要去證明?

你不需要去證明,我敢看你的眼神,因為對他們來說,敢去直視別人只是一種行為,很自然,本能的行為,不要把他當做挑戰。因為我們我們證明不了,就有挫敗感。

回歸正常化,讓眼神回歸本能,不是操縱,放下操縱。該怎麼看就怎麼看,看一個人是本能,不需要刻意去練習,這樣反而會變成一種強化。

教大家一個小辦法:如果不敢看眼睛,你可以試著看對方的眉心。這樣,在對方看來你像是注視著他,而對你來說,也減少了恐懼感。

三 接納自己,與之和平共處

這其中,我們一定會出現很多負面情緒,我們需要去接納情緒的問題。

接納自我,可以停止從對自己的挑剔、批判做起,不再苛求自己,不再急於從負面情緒中逃開,真實面對後,常常發現事實並沒有之前想的那麼可怕。

更加詳細內容可以打開以下鏈接,聽聽這個兩音頻哦^_^

《如何克服對視恐懼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7068770/?

www.bilibili.com

《社交恐懼癥狀真的會影響別人嗎?》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8806663/?

www.bilibili.com


我們會通過別人的眼神來判斷自己的價值,但其實這本身就是有失偏頗的,因為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眼神,而且眼神逃避與否是我們自己的主觀想法,別人沒有與我們對視,可能是因為別人根本沒有關注我們,也可能是因為其它地方有更吸引別人注意力的地方,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別人的眼神移開並不等於是在躲避我們,即使我們刻意讓眼神停留,保持在某物上最多也只可能是20秒左右,更何況我們不能讓眼神始終處在刻意努力的水平。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改變這種不敢看別人的狀態呢?

1、就是要接納自己和他人的眼神.

我們試著投入到當下我們所做的事情中,不要去關注癥狀,也不要去幻想也不要理會周圍環境如何,周圍的人對我們作何評價,更不要去給別人的眼神去下定義,因為這些引起我們關注的事件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

當我們的關注點由別人的眼神轉移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時,產生的緊張害怕情緒會因為得不到加強而慢慢消失。

2、明白所有關係的建立都是需要一個過程.

想要去建立和別人關係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去排斥,不妨試著多一些接觸和相處。了解一個人的最佳方式就是時間會告訴你答案。僅僅憑藉別人是否看你的眼神,或者你是否逃避別人的注視,就能夠知道對方是不是喜歡你,你是不是讓對方討厭了,這個判斷太過於片面了。

3、不要給自己下定義,試著跳出癥狀來看自己.

當我們用癥狀去定義自己時,其實已經對自己產生了束縛,我們覺得自己「不正常」所以和比人相處時可能更多的還是選擇一種逃避的態度,「提不起興趣」本身就是一種防禦,我們以此作為借口來保護自己以防陷入一段關係中。


在青少年時期,我也曾經是名很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曾經歷過強迫症(反覆檢查、反覆擔心各種危險)、社交恐懼症(包括視線恐懼症、臉紅恐懼症、迴避見人、緊張、手抖、說話結巴不流暢、出汗等)、焦慮症及其軀體反應(偏頭痛、頭暈、失眠、易疲勞)、抑鬱低落、性心理障礙、情感婚戀挫折障礙等一系列複雜心理障礙,當時很多心理癥狀糾結在一起。為了拯救自我,經過十年不間斷的自我分析和體驗,深入的研究心理治療,一點點的清理自己的心靈創傷,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個過程有失望,有反覆,有放棄。慶幸的是自己在無望中也一直堅持著自我拯救,對自己經年的修修補補終於換來改頭換面,修通了過去的情結,明晰了自我的人生定位。現在的我恬適而安詳,已經完全、徹底的康復。如果你想匯入茫茫人海,心態上就要學會調適。不管世人多麼浮躁,你只要看清楚了你自己就不會盲目自大和自卑。因為青春歲月都耗費在與心理障礙的拉鋸戰中,無意間熟悉了各種複雜心理障礙。由於對心理障礙的治療體驗良久,積累了經驗,並且堅持不懈的自學和參加各種正規的心理學培訓,接受心理教授的督導,逐步的成長為一位心理諮詢師。心理障礙患者的痛我也曾切身的感受過。也曾深深體會到痛徹身心,生不如死,而又不被周圍的朋友、家人理解的絕望心境。在這個過程中一直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努力!

下面是我經過十多年的治療經驗的逐步積累,小結的非常籠統和粗糙的框架性理念的一部分,給大家一些鼓勵和希望:

1. 只要是合適的方法都是可以採納的

2. 每個人有自己的特點,別人採納過的成功方法不一定適合你

3. 心理諮詢與治療是針對每個人,治療方案是非常個性化的。即使是完全相同的癥狀,但是背後的原因極有可能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只講究治療流派和治療技巧、方法,而沒有考慮每個人不同的情況是非常大的錯誤

4. 沒有千篇一律的心理治療模式。即使有很大的共性,肯定同時也有很大的差異。

5. 但是一些成功的模式是可以被借鑒、複製的

6. 一般說來,採取綜合治療方案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不能制約於心理治療的流派和門戶之見

7. 心理治療的效果取決於治療師的能力而不是表面的治療技術和流派。

8. 所有的心理治療理論流派和技術都是可能需要採用的:行為治療技術,認知治療,精神分析,婚姻家庭治療,人本主義治療,存在主義治療,現實療法,格式塔療法,音樂治療,心理劇治療等

9. 可能會有用的其他方面:哲學,社會學,人類學,醫學,精神病學,音樂,電影,人生經歷,歷史學,文學,藝術,宗教文化,政治,法律,文化,自然科學,新的生活本身

10. 一般心理問題可以做心理諮詢,心理障礙則需心理治療。要有好的治療效果,必須做系統治療。

11. 傾注的心血來與投入的精力直接影響心理矯正的效果。

12. 開始的時候不要談具體的方法,因為針對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人,必須採用針對性的方法。心理治療方法很多,治療技術,方案有很多。只有針對具體的人的具體問題的時候才選擇合適的方法,採取某種適合當前問題的技術。

13. 應該包容任何心理治療流派,綜合所有流派。精神分析,認知行為,人本主義,家庭治療學派等,等等。每一流派都能有針對性的主要解決某些類型的問題。但沒有完美的理論。沒有包治百病的理論。所以針對性的治療非常重要。

14. 在治療技術上,整合技術取向,即拿來主義具有實用性,一切以來訪者康復的利益為諮詢師的最高利益。每種治療技術經歷了時間的檢驗能夠被認可,被流傳,一定有其具有治療價值的地方。關鍵是治療師的技術是否掌握到位,有沒有把該技術的治療效果充分發揮出來,治療技術是否適合這個來訪者。

15. 心理問題的去除,需要生活中其他事件的配合。只有當生活中其他事件都比較順暢了,心理疾病才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康復環境。所以鼓勵自己積極生活,適應生存。

16. 沒有邁不過去的心坎,只要你堅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17. 人是需要愛的。需要被別人肯定,需要與人聯結。

18. 你必定有擅長的能力,只是你沒有挖掘出來而已,發現你的潛能,從而提升你的人生品質。

19. 愛自己。愛自己是一種能力,只有愛自己的人才能愛他人

20. 助己者天助,同時請你的家人協助會更好

21. 助人者自助,愛人者愛返

22. 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同,每個人的感情趨向都有所偏差,那是正常的。

23. 不要怕犯錯誤,如果你不斷犯錯誤,說明你在不斷進步

24. 其實失敗哪有那麼可怕,繼續做下去,經驗足夠了,自然就成功了。任何事情,做多了就熟練了。失敗的最大敵人就是重複!停止,既不會失敗,也不會前進。失敗著並快樂著!因為在大方向上你是前進的。因為,每次失敗的經驗都可以被你總結。

25. 堅持下去就可能是成功,別放棄!

26. 如果你沒有翅膀,請享受平凡。

27. 沒有什麼是絕對矛盾的。

28. 新東方的校訓——「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29. 自信來源於自我的準確定位。

30. 有所獲得必有所失去,有所失去必有所獲得。不必為得失躑躅什麼,只需大步前進。

31. 改變能改變的,接納不能改變的。

32. 對某些人來說,理智是最不可靠的,感覺是最可靠的,正是因為理智禁錮我們自由的思想,而感覺的指向是理智不斷壓抑卻真正的需要。

33. 每個人都有快樂的權利!

34. 成功與快樂的基石是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的培養是系統工程,需要正確的方向和極大的耐心。這才是真正的徹底根治!


那你這樣,如果你感覺有人在看你,那你就裝作不經意的回頭一看唄,很多時候他們只是發獃,如果真的看你你就微微一笑或者問一下怎麼了嗎,

社交時你可以看鼻子或嘴巴或者眉毛,其實看起來差不多,多練幾次就試著看看眼睛,我個人比較喜歡看眼睛,因為可以看見自己倒影,哈哈哈,好像有點自戀啊


近視,

不戴眼鏡


世界上有7%的人不同程度的受社交恐懼症困擾,在外人眼裡,他們可能只是內向害羞膽小或者高冷。社交恐懼症是世界第三大心理疾病。

社交恐懼的主要表現:

1.凡是需要與人溝通、交流、商討的任務,都會給我帶來比較大的心理壓力,而且我還會腦補很多交流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在交流開始之前,心情始終無法平靜;

2.走路常常低著頭,盡量避免主動與人打招呼;怕被別人注視。

3.從心裡抵觸任何形式的集體活動,包括大家一起玩遊戲,害怕自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4.害怕任何即時對答的交流,能發郵件就不發簡訊,能發簡訊就不打電話;

5.遇到面試、項目彙報等事情,總是無法將自己放在一個和別人平等交流的位置上,害怕一開口就出錯,負面心理暗示的力量很大,越害怕腦子就越不會轉了,陷入語無倫次之中;

6.面對未知的環境時,總是選擇不說話,總感覺這樣最安全,也不會被別人發現。

我知道有這麼一個Q群,群文件里有專門治療社交恐懼症的資料,幫助了不少人找回了自信,找到了走出社恐的方向。如果有需要可以進群下載。群號568428113。


大都數人都有,你可以找個美女練練手。


推薦閱讀:

孩子總是愛哭是性格原因嗎?
在抑鬱狀態時,除了藥物控制外還有哪些有效方法可以打斷自己的情緒?
一部電影引發的關於抑鬱症的思考
歷程
為什麼老是懷疑自己得癌症了呢?

TAG:心理學 | 人際交往 | 心理健康 | 恐懼症 | 社交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