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找到丟失的自己?


謝邀。請恕我偷懶,轉帖我在別處的發言如下

楞嚴: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認為有一個獨立於孤立於所覺所明(像,集體整體全體,非我)的單個的能覺能明(鏡,自我)是一種妄。

一種虛妄的想像,一種憑空的想像。

所謂自我意識,所謂我自己,從來都不是孤立單獨的,(既然有能覺得孤獨的我在,必有所覺被覺的一切在對面相伴)

不是自由自在的,不是長在長存(有壽者相,有壽命可計)的,緣起性空(緣:集體,性:個體),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真正能覺的不是個體的我,而是集體整體全體(一切所知+一切未知)

如果一定要追究這種虛妄的想像的來由,那就是能所的對立感,

只有對立感,沒有對立。

能所本不對立,只是像動鏡不動,像變鏡不變,讓我們有了鏡像對立的錯覺

一旦我們開始想像離開所覺的像(集體)另有一個能覺的鏡(個體)

那麼就必然要面臨「我在哪裡」「能覺的心在何處」"個體怎麼獨立於集體」這個問題

這是個無解的問題,因為獨立的我本就是虛妄的(不獨立的我不是虛妄的)

於是我們都像楞嚴經中的演若達多,瘋了一樣地攀緣肉身或思維念頭或其他任何東西

然而又終究攀緣不住,於是煩惱不斷

只有那一天真正覺悟了,才會「狂性頓歇,歇即菩提」,不會再迷再狂

表現為更關心集體,而不是自己,或某一個東西

能覺(個體)=所覺(集體)。真正能覺的不是個體的我,而是集體整體全體(一切所知+一切未知)的非我。緣起性空(緣:集體,性:個體),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無壽命可計,無壽者相

楞嚴: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無論是所見之相(像),還是能見之性(鏡),

凡是個體,都是緣起性空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不僅在時間上無壽命可計(無壽者相),

而且在空間上無身可量,無身相(無受者相)

老子說: 及吾無身,又有何患。

我們何曾有身?

真正能見能覺的,真正的本原,是一切因緣的集合,一切眾生(甚至可能包括非生物)的一切當下之覺的全部

一切所知+一切未知,不可全知,不可確知。

(但是可以想像。在我的想像里,先天包容一切後天的想像。

無規則包含了所有可能的規則,混沌無序包含了所有的有序)

任何個體,無論是覺,能覺,還是所覺,都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然而沒有一滴滴水,哪裡來的大海

大海從極遠處看,也不過就是一滴水

每一滴水裡有大海

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因緣網中不可缺的一環

人們總是在擔心AI有一天會產生自我意識。

因為其認為產生自我意識是一種進步,是所謂的進化的必然。

我以為不然。

所謂自我意識,認為有一個獨立於孤立於所覺(非我,像)的單個的能覺(我,鏡),是一種虛妄的想像。

如果絕對理性的AI也有自我意識,那十有八九(或者說,幾乎肯定)是有人故意設定的。

請注意,所謂虛妄,就是根本就沒有,從來就沒有,怎麼都不會有。

並不會因為你有了自我意識,你就成了孤獨的單個,自由自在,存在長存(有壽命可計,有壽者相)。

正因為得不到,我們才會那麼在意並追求個體的獨立,自由,長壽,永生。

緣起性空,諸法無我。

孤立的單個的我從來就沒有過,怎麼都不會有,根本就沒有

(與修不修,悟不悟,沒關係。不需要修一個,或悟一個無我出來。本就無我,本就性空)。

那麼現前的這個我是什麼?

當然是不孤立的不單獨的我。

這個不是個體的我,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本就自由,本就永壽

像的變化越大越快,越能體現鏡的不變,常樂我凈

(再強調一下,這常樂我凈,所謂的正果,不屬於任何個人,並沒有什麼單獨的解脫或單獨的得證)

生命即覺,覺即生命,

生命(能覺),覺,宇宙世界萬物(所覺),三無差別。

覺,無大無小,無高無低,無上無下,無貴無賤

好比商場里有同樣的電視機,不會因為在放宮斗片而要價更高,

或在放農教片而要價更低,

不會因為放《星際穿越》而大,或放《昆蟲世界》而小

生命,覺,就是眾生及萬物,是作為整體集體全體而存在的,

每個生命每個當下的覺,如果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的話,(一滴水裡有大海)

那麼這滴水從來也沒有離開過大海,也不可能離開大海。

如果還是不能覺悟,執著於離開所覺的萬物眾生宇宙(非我)

另有個能覺的我。

那就是《楞嚴經》所謂的「頭上安頭」「明上加明」了。

這是我們很多煩惱(如果不是所有煩惱)的根源所在。

因為我們回答不了「我在何處」「能覺的心在哪裡」"個體怎麼獨立於集體」這個問題。

我們試圖攀緣肉身,或思維,或專註於其他任何某個東西(都是鏡中像)

且不說鏡中像能不能攀援得住。

有所掛礙,就有會失去依仗的恐懼。

恐懼,念念有住,專註式的想像,煩惱,會遮住我們的「眼」,

使我們無法欣賞這個世界,無法欣賞生命

有的朋友不知其疚在己,反而責怪這個世界,責怪生命,要「出離」,要「寂滅」,豈不謬哉!

反之,如能幡然醒悟(念念不住,超脫式的想像,滿懷希望)

那麼就如《金剛經》所說:「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希望這對各位看官來說不僅僅只是一行文字而已。)

答主開了個微信公眾號:「鏡中的陌生人」,歡迎關注


你也許從來都沒丟過,你一直是你自己,只是你現在沒有按著自己潛意識希望的方向發展


我個人認為每個人的自己都從來沒有丟失過,說是丟了,只是因為現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不一樣了或者不是自己心中希望成為的那樣。何必糾結於這個問題,人總是要成長,要變化,好好照顧自己就好。


對著鏡子,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滿意嗎?不滿意,你可以在別人眼裡找到自己的形象,評價,可以知道自己的對錯得失,這是唐太宗李世民說的以史為鏡,以人為鏡的道理。其實人性都相通的,只是程度上的差異罷了,你想找到自己,我覺得最靠譜的方法就是以史為鏡,和古人對話,與名人交流,怎麼以史為鏡與名人交流呢,現在最便宜的方法就是讀名著,讀通了裡面的人性,你就懂得如何去理解別人和自己,懂得人是怎麼樣的一種生物。真的很簡單,你會在歷史和名著里發現有不少角色和自己還挺像的,而且發生了的還會繼續發生,失去的還會繼續失去,也許這就是輪迴吧。


重新思考你是在哪裡、怎麼丟失的自己!


推薦閱讀:

你誰也救不了
如何從善良誠實變得心狠?
有沒有一瞬間覺得某個人特別可憐?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文案繆斯(4)
從萬達股債閃崩事件看市場中的人性

TAG: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