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讓自己的父母也信仰佛法?


當個好兒子,讓二老真切感知佛法殊勝,此即菩薩行,是謂示相布施。

隨喜發心,錄六祖偈與題主分享: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

祝福你們全家吉祥如意,阿彌陀佛


慈能予樂,悲能拔苦。

古人云:父母是有形之天地,天地是無形之父母。孔老夫子的弟子七十二賢人當中,曾子與母,母子連心,嚙指心痛。公冶長能解百禽之語。古人心與天地相通,可謂孝養天地之父母。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 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者,心無二心,意無二意之謂,恕者,了己了人。——《論語·里仁》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知母恩:母親養育兒女,捨棄身體,以供我們生存,無畏布施生命,血肉,從而形成我們。如同諸佛菩薩,捨生命布施給我們的每一寸土地等。以滿恆河沙的生命,眾緣和合,成就我們。

念母恩:知母恩大如天地,無法忘失,父母是有形之天地,天地是無形之父母。母親之恩德無時無刻都無法捨棄,以及回報。我們隨時隨地都在父母的恩德下,不會不安,不會忘失,諸佛菩薩也是如此。

報母恩:捨棄身心,為報母恩,不會有一絲厭煩、勞累。修行也是如此,捨棄頭目腦髓,掏心挖肺,為報諸佛菩薩,天下眾生之恩。

儒家仁學的「一以貫之」的踐行之道即是「忠、恕」。「忠」與「恕」實只一道,即二者有著相互補充、相互規定、相互包含的意思,而「恕」更為基本。循此「一以貫之」之道,不僅可以處理好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而且「齊家、治國、平天下」亦可從中引申出來。西方傳教士曾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誤解為次於「愛人如己」的「銀律」,而實際上它是不折不扣的「金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體現了「忠恕」的精神,若要走向世界和平,就須在不同的國家、民族和文化之間實行忠恕之道。若要真正解決生態環境的問題,也須實行忠恕之道。


這個要隨緣的,若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地信佛,那是大好事。

既然說了隨緣,就不要強求,這點要注意。


我國信仰自由,請勿強求。


大字列印幾段佛經,貼在牆上。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言。
吾今後夜當般涅槃。汝等。今者最後見我。最後受化。最後合會。汝等。從今更不見我。我亦不復見於汝等。
汝諸比丘。止莫憂悲。一切所愛稱意之物皆當離散
諸比丘。生法 有法 有為法。差別法 覺知法。因緣所生敗壞之法。若不滅者。無有是處
諸比丘。假使久住會當去矣。
諸比丘。凡有生者無不有死。一切諸行 無有常定究竟不變
諸比丘。生死是苦 涅槃是樂。汝若欲令未得者得。未達者達。未證者證。當勤求之。
諸比丘。勤修方便慎莫放逸諸佛世尊以不放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餘一切助道善法
是故汝等當受我化

-------------------------------------------

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
一曰 一切萬物皆歸無常
二曰 一切諸有悉為苦毒
三曰 一切諸法皆無有我
四曰 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

-------------------------------------------

複次難陀。生死有海。苦哉痛哉。猛焰燒然極大炎熱。無一眾生不被燒煮。 斯等皆由眼耳鼻舌身意熾盛猛火。貪求前境色聲香味觸法。
難陀。云何名為熾盛猛火。謂是 貪瞋痴火。生老病死火。憂悲苦惱毒害之火。 常自燒然無一得免。
難陀。懈怠之人多受眾苦。煩惱嬰纏作不善法。輪迴不息生死無終。
勤策之人多受安樂。發勇猛心。斷除煩惱。修習善法。不舍善軛。無休息時。
是故汝今應觀此身。皮肉筋骨血脈及髓不久散壞。常當一心勿為懈怠。未證得者勤求證悟。如是應學


身體力行,感染薰修,自己切切實實自利利他,家人怎會不感召。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業力,你修行成佛 ,就能度化你父母了,關鍵在於你自己,


你修的好,你身邊的人自然感受得到,自然就會學佛


推薦閱讀:

特尼仁波切幫信眾解決非人(附體)病障
馬雲皈依大寶法王
有相唯識和無相唯識
為什麼說佛教是偶像崇拜的宗教
從扯淡碑說起,聊聊佛道教的修行

TAG:佛教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