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缺父愛母愛,長大後會有什麼明顯的表現及性格特徵,該怎麼去整合這兩者、避免影響人際交往及未來發展?
我覺得能夠決定自己生活的人是自己,父母的愛得到會有很大的安全感,但並不代表沒有父母愛的人就不能過上自己心儀的人生,不要給自己設想出障礙,而是要學習如何把生活過好。
這是我的人生感受。
個人覺得最明顯的是
對人不懂怎麼去表達愛
對別人表達的愛沒安全感甚至不能理解什麼是愛
bytheway 我也不明白你這問題和楊洋有啥直接關係父愛和母愛有多少分別么?或者說,愛的本質為何?一個父親加一個母親,就能給予孩子完整的愛么,父母雙全的孩子大都能健康正常地成長么?還是說,真正的愛或關懷並不取決於來自哪一方面哪個人,只要這愛足夠分量足夠純粹,就是生命成長的適當土壤,不是么?
因此,無論缺乏哪一方面的愛,其結果本質上應該差別不大,無非就是對於安全感滿足感的匱乏而引起相關的過度過激過敏甚至神經質的反應之類吧。而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必須親自去了解何為愛,因為愛是無條件的,它並不會因為你從小的欠缺而終生都與之無緣,因為愛也是人間最大的奇蹟,它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出現。
謝邀。
從去年我考上大學到現在我大二,我逐漸認識到了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
一個性格平和溫潤的人大多數都有一個圓滿的家庭關係,父母相愛,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融洽。一個從外顯特徵就能看出女性化的人,大多數家庭女性優勢或者父親早亡。家庭中佔優勢的父親或者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尤為明顯。
說道如何從缺失中彌補,我覺得很難,但靠你自己的話,但也不是不可能。多與社交情商高的人做朋友,向他們學習言談舉止。多與溫潤如玉的人做朋友,因為他們更懂得體諒別人,更懂得換位思考。向別人學習彌補自己的缺陷,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真的
有影響的
十一歲之前是我母親帶的我,但是有時候母親也會出去一段時間,去陪我爸,就把我寄養在我嬸嬸家。(因為我父親長年在外打工),別人總是說我像個女孩子
害羞,內向………那個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很喜歡花,家在農村,每次和母親出去~特別是在春天,每次回來就帶回來一大束花。上小學時,不敢和女生說話,別人看我一眼,我就臉紅(不是普通的臉紅,直到脖子都是紅的-哈哈哈)
父親不在,其實我與父親的關係不是很親,因為很少接觸,而且每次父親回來我都少不了一頓打。………
後來十一歲那年,母親因病去世,正致新年,那年我一個人過的年(全家人都在醫院陪母親)
後來我就開始一個人(基本算是)開始了我的初中和高中。我父親還是在外打工,但是每次回家在家裡待的時間變久了。(我還有一個姐姐)。我和我姐姐年齡相差比較大,可以說我初中,高中六年都是我姐姐在管我。 我姐姐給了我一張卡,每個月都會定時給我打錢給我生活費。
我獨立能力還是可以的,三年級的時候就開始一個人,城裡~鄉下往返跑,自己也能做點飯,不至於餓著。
母親走後,經常一個人的生活讓我特別堅強,碰到什麼事都自己忍著。有時候因為一些事,要用錢(比如說生病,自行車壞了要修理費(不過現在已經不需要了,因為我現在會自己修了)等等,我就在自己生活費里扣,平常買衣服都是家裡人給我買,直接寄給我。
後來我甚至覺得身邊的好多同學都好幼稚(順便一提,每次見到我姐姐,還有我親戚的時候,額……………就開始給我講大道理,說你母親已經不在了,你一個人要怎麼怎麼的。。很煩的)他們都很可憐我。
開始沒有父愛,很容易哭,害羞,內向。 有人說一個人小時候缺父愛的時候,性格上會缺少點硬度,反之。
其實,母親走後,父親對我很好,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對他感覺不是很強烈
知道很多,但不知道怎麼表達
真的比較敏感
情緒有時候不穩定,變化快,但不會過激
總感覺自己不屬於這個年齡
缺少安全感
………………
______自我感覺。 自己從另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______高三又經歷了非常具有戲劇性的事。。。之前只在書里見過
文字有點亂
等著有人來吐槽,我覺得挺扯的,而且還有很多語言漏洞,但是真的
推薦閱讀:
※你小時候玩過哪些遊戲?
※童年 最快樂的時光 是什麼?
※不要盲目追求極簡主義的生活
※還記得你人生第一次上學時候發生的難忘的事情么?
※理性討論不氪金玩賽爾號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