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道德 「陶醉」 ?或者說,道德優越感?

很多人有道德優越感,無論何事儘力保持言行一致,說到做到,且生活中注重素質修養。

同時,本身有道德陶醉感,認為自己品行道德高於身邊人,常以「他人無素質,但我不能無素質」自律。

大家如何看待這種道德陶醉?


在一個缺德的時代,保持一點道德優越感,至少不是壞事。「Dont be evil」也可以被視為一種道德陶醉,或者一種不願突破底線的自省。

道德不等於法律,而是一種社會準則,用以保證族群的延續。中國傳統儒學的「禮」,以及佛教的「善」,都強調人的自我剋制、自我完善,也是一種道德要求。在禮崩樂壞之後,社會平均道德水平大幅下降,社會會降低道德的標準——至少你不能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至少你不能賣假藥,至少你不能用工業乙醇冒充酒。如果連這樣的底線都守不住,族群的未來也就成為空談。

不過我也同意連岳的說法,道德可以用來自律,不能用來律人。

其實在這個人人都可以發言的時代,更多的不是道德優越感,而是智力優越感——傻逼太多,腦殘太多。


道德優越感帶來一種「世界皆在我掌控」的幻覺,時常顯現出其兩面性,在順境中令人討厭,而在遇到麻煩時則顯得可貴。


說個自己的例子,512地震那會,我大概在震後三四天的樣子買好了火車票,準備參加本地紅十字會組織的志願者活動一起去災區。然後被神通廣大的學生管理機構知情並勸退了。

這事沒什麼,當時無數志願者入川,是個感人而奇特的氛圍。我得承認我在之後很長一短時間以「志願未遂」低調自居並自我感動著。

後來聽一次人文講座,北大一位頗有巴黎左岸文人風骨的女教授,主題是對中國中產階級缺乏本應有的社會責任感的反思和批評,但提到了四川地震後大量湧現志願者,說讓她非常意外和驚喜。但是也峰迴路轉得點了一句:當然也有可能部分是出於道德自戀。

這簡單的一句卻讓我當場觸電一般反省。

當然從整體效果上,其實無論何種動機的從善都是值得鼓勵的,但個體上應該反思。

尤其當道德走向原教宗,對社會多元的侵害是不亞於任何一種民粹情緒和獨裁思想的。例子還是512時候出現的「逼捐」這種幺蛾子事情


先說一個親歷的故事,一次行車途中,前面一輛車壓死了一隻鴨子,群鴨立即團聚在死鴨周圍,高聲啼叫,而不讓路。讓我肅然起敬。有一種東西,大過了對死的畏懼,那就是對死去的同類的保護。物傷其類,在動物中相互保護的需要,催生了動物之間的道德,如果這可以稱為」道德「的話,這種道德中有一種高尚,哪怕自己受傷害也在所不惜。

  說到道德問題,涉及到幾個方面:道德高於法律,道德與價值,道德與理性,道德讓人產生崇高,道德的適用範疇及歷史範疇。現分別簡說如下:

  道德是人的行為規範和準則,高於法律法規,連道德的底線管不住的部分,由法律法規去管。這是維護社會秩序的雙重規則線。道德所需要管束的領域,比法律要寬泛得多,他通過兩個方面來管束,一是自律,屬有道德修養者的自覺行為;二是他律,通常屬於輿論讚賞或譴責,屬激勵或迫使人選擇有道德的行為。

  道德有利於人類保持良好狀態,當個人的行為有利於他人時,或自我滿足,或得到他人激賞,個人會因此而感受到存在的價值。

  道德中的一部分會讓人有崇高感,一部分人會因為這種崇高不惜犧牲自己。社會需要這種標杆。如一條救生船只能載5個人,但共有6個人,其中一個人選擇了跳海,其餘5個個人得生。那個選擇跳海的人是崇高的。

  但道德有其適用範疇,一旦超越,就會淪為荒謬。如他人的一頭豬或者是公家的一條木材落入洪水,你不顧生命去撈,英勇是英勇也,卻不值得。不要笑,這樣的例子,放在30多年前,上報紙報道都是可能的。還有的歹人,你明知是非要和他鬥智斗勇才行,卻非要期望用道德去感化他,則屬於迂腐。有一句話,叫「好人辦壞事有底線,壞人辦壞事沒底線」。想用道德去感化他,恰好中了他的圈套。

  道德還需要理性。現在我們說人心不古,或者道德淪喪,和這類現象多了,和不知辨識有關。

  道德是一個歷史範疇,在這個歷史範疇中,甚至在當時就是不合理的道德而又無奈地要去接受,這是為維護那個社會的所謂秩序所付出的代價。如過去的所謂「三從四德」,導致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現象,乃至寡婦不能改嫁,改嫁對夫家是不道德的。用今人的觀點,這就太荒謬了。

  當著一個社會已經前進了,道德還在用他嚴酷的標準一成不變地審視和規範人的行為時,歷史的悲劇就會發生。如果今天還在用類似這樣的道德來要求人,悲劇就會大面積的發生。

  當著一種舊的道德秩序已經不能規範人們的行為,或者說繼續規範,則意味著反動,而新的道德秩序尚未建立,任何一種新道德的產生,都需要積澱和成熟。在這個階段,人們不是不需要道德,而是特別需要,只是同時需要更多的理性。理性地對待,對新道德的催生,會有更多的正面作用。


自由主義致力於平等,但它需要優秀;自由主義致力於自由,但它需要美德。


八成以上是沒有什麼道德的人給道德正常的人戴的帽子


之前看連岳的一篇對一個大學生的疑惑回答的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道德只宜律己,不宜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標準,那些有道德優越感的人想用自己的道德標準批判別人的行為本身就是片面的


覺得道德層面的東西為的是讓自己的良心得到安寧,說到做到,更像是一種良性的生存策略。


道德只宜律己,不宜律人。在這種狀態下,優越感何來,應該更多的是抖擻精神認真做人的感覺吧?自我鞭策還來不及,有什麼可陶醉的?


毫不客氣地說,有道德的人確實是高等動物,沒有道德的人是低等動物。道德是文明的基礎,沒有道德的人:1)無法組成有效延續生存的群體,2)無法形成文明,3)不利於一個族群可持續發展。大量沒有道德的人的存在會大幅降低一個文明延續的可能性。人沒有道德以後甚至比一般的動物還要低等,因為很多動物族群都存在道德。


三聚氰胺和假藥應該是法律的範疇,但是這個國度現階段法律的底線都一再打破,因此多一點道德優越感不是壞事。


讓人無話可說的道德往往是伴隨著巨大的犧牲的。

而父母是貪官,自己天天嚷著要做國際義工,其實連身邊的人都算計隱瞞欺騙的,是一種自我安慰式的道德優越感。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孔子都不持肯定態度,對別人負責還是對自己負責自己決定。


道德優越感的前提是自己言行一致,否則那只是站在道德制高點過嘴癮罷了,內心還是虛的。沒道德優越感,遇到對自己不公正的行為,那就自己扛著,不要抱怨不公平。如果一個人選擇做一個缺德不自律不自責的人那是容易的,但自己缺德又怪別人不講道德,只能用無底線無原則無信無賴幾個詞形容了,大多數我們平常罵的也是這種,自己不講道德要求別人講道德。


道德沒有優越感,我們的道德體系不是正確的。所以和談優越一說?

對道德我在這個裡面詳細的說一下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87019


講道德一是因為有道德陶醉,其實是為了讓自己生活狀態更好,讓自己的心靈更高尚,還可以得到許多無形財富。


說句大實話 很多道德優越感並不是真正的善人,只是為自己的無作為開脫的借口。


道德優越是實用主義者用來隔應人的詞語吧,非得把有信仰叫作優越,信仰共產主義還成信仰優越了?難不成信仰一定要像伊斯蘭教那樣發自虔誠心嗎。。。


少拿「道德」說事兒,聽到這詞兒就噁心——

誰tm敢說自己沒幹過虧心事兒?

誰tm見過自己幹了虧心事兒就去以死謝罪的傻x?

道德這種狗屁東西,只能律己,不能律人。

拿道德說事兒的傻x,留著道德回家自己慢慢擼吧,別tm拿出來噁心人——順帶顯示你的智商已經低到需要靠道德來維持的程度了。

(此處的「你」並無特指,只是為了行文方便讀著順口)

看著不順眼點沒有幫助就行了,拒絕被各種傻逼評論。


如果生活在一個失去道德準則的社群里,那些仍陶醉於道德規範的人就真的是自尋死路。在路邊扶起一個跌倒的不認識的老婆婆會是什麼結果?那些所謂的道德優越感可能只是做給別人看而已,一種可能具有另一層含意的行為。

在一個失去道德準則的社群里,那些---認為自己品行道德高於身邊人,常以「他人無素質,但我不能無素質」自律---的人,最大的可能是:一是自尋苦惱,自找麻煩的人,一是那些把自己的愛好提高到道德規範而強加在別人身上的人。而後者是非常可怕的。

失去社會基礎的所謂道德陶醉,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不幸生在這麼一個社群里,那就只能大智大勇,大是大非,對於那些所謂「小問題」,就只能壓抑自己的「良心」。

只有全社會行動起來,從事道德行為、言行誠信的人得到社會認同的時候,那種道德優越感才值得我們仰望。


推薦閱讀:

投自己一票是否要背道德的黑鍋?
聖人執兩用中,凡夫執兩失中(作者:東方陽熹)—道德真源
怎麼看待以暴制暴的問題解決方式呢?
八個選擇困境,拷問人性,第七條堪比「電車難題」
在一條你知道沒有什麼車會過的馬路口,紅燈的時候你覺得有必要繼續等著紅燈過去嗎(基本上兩邊沒有來車)。?

TAG: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