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組一台電腦,不想大機箱,又看不慣 itx,有沒有 matx 的小機箱推薦?


我使用過或者了解過的幾款可裝MATX主板的小機箱,總體來說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這裡還是要自己多了解一下才可以哦,不要只因為顏值和價格就入坑。

1、機械大師聲波-C26(799):

315*155*265mm大小,顯卡最長310mm,支持SFX/SFX-L電源。

賣家公布的問題:

a.C26並不是全尺寸MATX機箱,只有4個PCI槽位;

b.MATX主板,需要看主板的usb3.0母插座位置,如果在主板最下方(以IO擋板在左為參考),USB線的會與12cm風扇衝突,無法安裝12cm風扇。

2、Toriel風冷快樂盒(399/499):

290*272*195mm/282*272*185mm大小(有兩版),顯卡最長275/285mm,支持標準ATX電源。

賣家公布的問題:

a.部分MATX主板開機鍵針腳位置過於靠內,需要用到開機針腳延長線;

b.若使用的電源較長,例如一些模組電源或超大的ATX電源,將無法使用3.5寸硬碟!

3、SKTC Q2(239):

300*193*285mm大小,裝SFX電源顯卡限長280mm,ATX電源限長240mm。

賣家公布的問題:

a.MATX主板尺寸需小於244*195mm;

b.機箱僅有3條PCI槽位;

b.ATX電源尺寸若大於140*150*86mm只能安裝200mm的顯卡。

4、玩嘉金剛(359):

380*290*480mm大小,主板可裝ATX主板,顯卡限長300mm,支持ATX電源。

5、M99(299+100顯卡延長線):

280*290*120大小,顯卡限長285mm,支持1U(FLEX)電源。


這套應該符合相關需求,同樣可以做到體積小巧性能強大的MATX鋼炮主機

價格、擴展性、體積,誰也沒想到在這三者取得最佳平衡點的M-ATX方案,在現在會如此難以選擇,這種選擇並非因為東西太多導致的選擇困難,而是精品太少導致的選擇尷尬。近期在裝了幾套ITX主機之後,這次總算又有機會可以挑戰下MATX的方案了。

目前MATX方案的最佳選擇:銳龍3代+B450M

因為市場的成熟及天生的逐利性,MATX相關配件(主要就是主板、機箱),不能說沒有,只能說被廣泛的廠商定位為性價比向,導致一些個性化、精品化的的產品選擇面較少。這幾年,幾乎都只有B360、B450這類定位入門的產品,箱體也集中在500以內的入門型號,中高端型號基本是系列化順帶衍生的產品,針對性結構優化並不多,並不會突出MATX的優點。

這點在intel平台帶來的限制尤其明顯,選個B360,搭配i7、甚至i9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特別是內存頻率普遍超過3000頻率且價格便宜的現在,中高端Z390的 MATX板,能買到型號一隻手就數的過來,更別說值得買的型號,還好今年AMD夠給力,「升級不加價」,B450老當益壯。

目前個人推薦MATX方案的選擇:銳龍3代+B450。超頻,反正銳龍3號稱「灰燼版」,你用一塊五百多的B450,跟兩千多的X570超頻效果未必會有怎樣的結果差異,而內存部分靠譜型號基本上個3733、3800都沒有問題;價格,600不到可以拿到大廠經典型號,功能不縮水,玩法眾多,下到3400G,上到3900X,上限下限一樣驚人;擴展性,標準4內存插槽,雙M.2,未來弄個64G內存完全不是問題,甚至4內存情況下依舊可超。一定程度這個組合都可以理解為買U送主板系列。

當然並不是我不想買X570M,價格貴不少不說,這次最大的問題買來之後還不滿意,不指望超頻就算了,內存穩定個3733都有問題,所以最後換回微星的B450M迫擊炮,這套案子個人建議主板顏色選黑色的,這次因為跟U一起收的,所以買的是鈦金板。

微星(MSI)B450M MORTAR MAX迫擊炮京東¥769.00去購買

偷懶,內存依舊搭配芝奇焰光戟,超起來省事,優化到最後延時大概可以控制在64ns以內,對銳龍3來說已經算不錯。另外個人也有試過3600的皇家戟,個人建議如果你圖省事,然後特別喜歡xx戟的燈光設計的話,那麼焰光戟3600是比較省心的選擇,要麼就是3200C14(無燈光要求就是芝奇海軍條)。

芝奇(G.SKILL)32GB(16G×2)套裝 DDR4 3600京東¥1499.00去購買

選擇太少的MATX機箱:前面說了現在市面MATX精品機箱是在太少,特別是結合MATX特性(擴展、緊湊)針對設計的。所以這次的案子只能從工作室訂製的箱體裡面選了。這機子的機主因為看過我之前另外一台ITX的案子,很喜歡那樣的機能風格,所以箱體也選擇了Deng工作室最新的MATX箱體,M25。這款箱體算是完整保留MATX的優點,就是保留擴展性的同時做到足夠緊湊,整機大小為25L,所以本身實際也可算ITX箱體。

整機用料、工藝依舊保持高水平,所以價格也較高,只能說從主板上省下的錢,最後跑到機箱這邊了。安裝好之後的效果如下,安裝一台整機怎樣才會好看?塞滿內部空間自然就好看,整機風格依舊走硬核風格,所以什麼一體水冷、RGB燈扇都被我PASS了,這樣才符合這箱子的質感。

可以算垂直風道,底部兩枚14cm進風風扇

這箱子前一版設計前面板也是開孔,然後電源從前面板進風,不過個人感覺這樣破壞前面板的視覺了,還好新的版本改成封閉的了。

配置選擇—鋼炮級的配置

定配置其實是3700X+B450+RTX2080S的組合,接下來機主準備換3900X或者3950X,前者基本沒問題,後者我倒是是沒搭配迫擊炮試過長時間烤機怎樣。

選定性能配件之後,另外一個要考慮就是機電與散熱了。M25這箱子散熱規格是可以堆得挺高的,底部可以裝兩枚14cm風扇,頂部跟尾部可以裝3枚12cm風扇;顯卡基本限制,電源也沒有,CPU散熱高度要求165mm,這些都是實際裝機要考慮到的。加上整個箱體一開始就考慮到的。

CPU: AMD R7 3700X

主板:微星B450M MORTAR TITANIUM

內存:芝奇焰光戟 ddr4 3600 16GX2

SSD:金士頓KC2000 1T

顯卡:iGame GeForce RTX 2080 SUPER Vulcan OC

機箱:DENG M25

電源:EVGA 750G+

附件:譽錸原裝定製線--EVGA版

散熱:利民FS140+C14+C12

總價差不多15K

接下來就是要把這對東西裝進去了

安裝過程—注意事項

安裝的便利及成品效果其實也是MATX箱體的優勢之一,相比ITX箱體來說空間更寬裕,安裝更便利兼容更好,而相比ATX來說,裝好之後看起來更加緊湊精神。不過難點其實就是走線,因為是定製箱所以針對走背線設計沒有品牌機箱的優勢,所以安裝最好有一定的走線想法,好的地方就是這機子沒採用RGB燈光,所以風扇電源線相對好整理一點。以10分算最高難度的話,這案子難度差不多在7分左右,大家可以直接用我文章參考。

底部兩枚風扇位,支持12、14cm風扇,建議一步到位14cm,增強進風量,不過這箱子並沒有防塵網設計,在意的用戶最好考慮弄個防塵網。

其它位置還有5個風扇位置,不過個人建議只用頂部3個12cm風扇位,其它兩個9cm風扇位置效益不大,而且會影響理線,除非你方案很特別,要不不是很建議。

我這邊也稍微翻車了下,就是底部兩個風扇位是同時兼容12、14cm,原以為D14也可以裝下,不過因為孔距變小,但實際框體依舊,所以反倒裝不下,所以如果要裝14cm風扇的朋友,記得選14cm標框大小的風扇(比如C14)

利民thermalright TL-C14 140mm機箱散熱風扇京東¥99.00去購買

安裝之前養成好習慣,最好可以裸機先測試點亮,安裝系統過一篇測試,沒問題再裝機,後面會省事點。

散熱器可以不用急著一開始裝好,裝好扣具即可,然後安裝倒機箱裡面,其它配件裝好之後,再安裝散熱器。

另外我簡單說下利民FS140安裝,這散熱器因為專門針對梳子條優化,所以相比不少舊版雙塔,便利性提高不少,哪怕雙風扇情況下都可以安裝梳子條,單風扇的情況也更不會影響內存拆裝,經常折騰雙體風冷的朋友大概就知道這代表什麼意思,反正就是兼容很好,安裝很方便就對了。

走線參考。這類沒有單獨電源倉、隔層的箱子,搭配的電源當然最好選擇全模塊的(不過現在也很難賣到非全模塊高端電源吧,除了工作站型號),根據配置選了750W的電源,EVGA的750G+這款全模金牌,算是一款性價比的型號,如果擔心未來多核跟頂級卡冗餘不夠的話,也可以考慮850W以上型號。

為了視覺效果,額外定製了一套譽錸定製的模塊線,選了全黑的配色,他們那邊定製算比較專業,准原廠級別的工藝,另外印象比較深的其實是時間,基本2、3天就搞定。

這箱子怎麼走線,首先頂部風扇跟電源延長線部分可以一起走線整理好,其次就是電源內測跟下方可以藏線,所以前面才說這邊兩個9cm風扇盡量不要裝。整理完後的效果不會比背線箱差吧?

EVGA的750G+譽錸定製線,整體質感倒是挺符合。

EVGA艾維克 G+80plus金牌全模組京東¥799.00去購買

X-Enlazar(譽錸) 全模組電源定製線京東¥259.00去購買

設置優化—超頻設置

相比intel平台來說,AMD目前超頻難度是「少一些」,主要是CPU頻率別指望超多少,內存頻率難度較低(基本目標3733、3800),所以相比intel的K系列來說上限低了,難度也就下降了。

其實相比整天說供電、設計優化來介紹主板,微星B450迫擊炮系列另外有一個非顯性優點,就是玩家群體夠多,不管是超頻、優化、bug解決都相對比較容易上網搜索到相關信息,也是如此,BIOS更新也更勤快。假設你是一個微星B450M迫擊炮的用戶,而且還比較喜歡折騰,我這邊也說個TIPS,就是更新BIOS之前記得清空設置(超頻設置自己記得做記錄)再升級,否則會導致M-FLASH無法使用的問題。如果刷錯BIOS之類的也不用擔心,自帶的flashback+ bios 可以輕鬆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超頻設置如下,說了好幾次了,其實主要還是內存部分OC到3800,FLCK 1900,CL15,已經是這套機子最優設置。CPU頻率目前摸了幾顆3700x,基本可用頻率(電壓不會太高)都是4.3G,所以CPU頻率要不要超,重要性反倒沒那麼高。

性能測試—不亞於X570的表現

最後這套組合性能怎樣?超頻4.3G+3800 C15之後,其實這套CPU、內存部分,可能就只有內存不如intel平台表現,其它都讓9900K會有點尷尬,各種渲染測試可能比超過5G+之後的i9 9900K略低一點。當然這也不是說intel平台完全沒優勢,比如遊戲,還有一些只看重頻率的應用(3DMAX、C4D)。

而B450跟X570之間,大家也知道目前主要區別一個PCIe 4,另外B450畢竟定位入門級,像3900、3950這種對供電要求較嚴苛,需要長時間工作渲染的機子,想要選個供電強悍一點也只能從X570裡面選。至於B550,可能還要一段時間,等的意義不是很大。

corona渲染測試,比超頻的9900k大概慢個10秒

V-RAY CPU跟顯卡的渲染速度

blender benckmark 跑到15分鐘

遊戲測試—關鍵詞4K+光追

畢竟是價格過5K的配件,所以這次依舊還是用4K解析度來考核RTX 2080 SUPER,算起來,最近2080 SUPER差不多買了3、4張了。除了解析度以外,RTX這代卡也發布一年時間了,目前支持RTX光追技術的遊戲數量也更新了不少,所以這次也著重測試了下不少光追遊戲的的實際表現,及帶來的速度變化。

搭配風格顯卡選的是iGame GeForce RTX 2080 SUPER Vulcan OC這張看起來有點「中二」設計的卡,這卡除了外觀風格以外,最有名的莫過於「顯卡看片指日可待」,側面的液晶屏雖然滿滿的噱頭感,不過實際用了下,還是挺有意思的。

七彩虹(Colorful)iGame RTX2080Super系列京東¥6199.00去購買

「再過幾秒就要暴走」 搭配機子紅色內框後的效果,實在有點騷。

首先測理論成績。iGame GeForce RTX 2080 SUPER Vulcan OC有兩種頻率模式,就是標準跟OC模式,OC模式比常規模式大概高30MHz頻率。當然我這邊也試了下手動超頻,不改BIOS情況下,核心大概還可以+100,實際核心運行頻率2050-2080MHz,顯存上線更高可以拉到9000MHz。

超頻後理論測試成績如下

實際遊戲

這次找了幾款支持RTX技術的遊戲包含古墓麗影暗影、戰地5、還有相對較新的「控制」。

首先是RTX會帶來怎樣的畫面效果?這邊用「控制」示意,我分別截取了同一場景下,基本一樣的畫面設置,逆光及順光情況下開啟跟不開啟RTX帶來的畫面差異。

首先是逆光情況,這個是可以最明顯看出光追效果的,就是玻璃的鏡面會跟真是生活一樣,會有反光,而關閉之後就是顯示原來的畫面,不會跟隨光線角度變化而變化不同的效果。

逆光鏡面可以說是典型場景,那麼常見順光場景呢,可以看下這個皮椅的表面。開啟跟不開啟RTX,椅子表面光澤差異是很明顯的,開啟RTX這椅子顯得更加「油膩」,這其實也是RTX帶來的畫面差異。

說完畫面,接著就是對速度的影響了,我這邊依舊用「控制」來測試,都是4K解析度情況下,測試了三種不同畫面設置帶來的速度差異:首先是開啟RTX(中檔),DLSS開啟,畫質中;然後是關閉RTX,100%渲染,畫質中;最後是關閉RTX,2K解析度渲染(畫面設置是4K解析度),畫質中。三種設置方案分別的平均幀速是60幀、44幀、87幀。

三種設置場景可以看出RTX加上DLSS技術對遊戲幀數影響情況,只開啟RTX的話,對顯卡壓力確實巨大,加上DLSS這種適當降低渲染倍數的方式,一定程度緩解了幀數的下降。

古墓麗影開啟光追套餐(RTX+DLSS)前後對比,關閉RTX套餐的,同時也關閉了抗鋸齒。開啟狀態雖然54幀,已經算不錯了,畢竟是高畫質情況;而高畫質情況下,不開啟RTX,跟關閉抗鋸齒,平均達到了74幀,也算很不錯。

非RTX遊戲

刺客信條奧德賽:4K高畫質關閉抗鋸齒,平均也達到了56幀,可以算流暢了。

極限競速地平線:類似設置,平均達到130+幀數,

網遊雙傑,守望先鋒平均達到了107過百,吃雞也達到了87。綜合來看,4K解析度其實關閉沒必要的抗鋸齒,高畫質情況下RTX2080系基本都可以應付。

散熱效果—鋼炮會不會變悶箱?

那麼這套案子散熱效果怎樣?這邊首先關心的就是CPU部分採用的利民FS140溫度表現,另外就是七彩虹自RTX2080S自帶的散熱器散熱效果。

為了方便直觀理解,跟比較全面的測試,我這邊大概測試了3種場景下的溫度表現,方便大家參考:首先是CPU、顯卡單烤,然後是CPU、顯卡雙烤雞,這兩個都是偏理論的極限值,方便大家參考整體散熱設計的極限值,是否會導致嚴重的熱堆積。

結果是這樣,分別單烤的情況下,超頻狀態的3700X(4.3G,1.375V電壓)86℃;RTX2080S 65℃;

雙烤情況下超頻狀態的3700X(4.3G,1.375V電壓)96℃;RTX2080S 65℃。

TS140散熱效果確實不錯,這個電壓下單烤可以壓制在90℃以內,常規不少240一體水冷都會超過90℃;

iGame GeForce RTX 2080 Super Vulcan OC的散熱效果也可以說很不錯,大部分時候是在60℃,最高才達到65℃。

整機的風道因為是垂直,加上比較緊湊,所以雙烤情況下會導致CPU的升溫,不過日常情況下這種情況除了烤機基本不會出現;而顯卡受益底部進風設定,所以很明顯,單烤雙烤沒區別,都是最優效能。

這次內容就到這邊,希望今年MATX會有新的好玩的箱體,包含可用的主板可以選擇了。

利民(Thermalright) FS140 霜靈京東¥259.00去購買


海盜船280X

熾果Z01M


喬思伯v4啊,多好看,四四方方,超級喜歡


不缺錢可以考慮下m11g+ncase m1v6

這是支持matx的最小機箱

但只支持華碩m11g系列主板和itx主板


推薦閱讀:

提升信仰,美化機箱,鑫谷Moparty RGB發光板來了
網友拿床頭櫃當電腦機箱,這才是真正的「垃圾佬」
伺服器機箱和家用電腦有什麼區別
【茶茶】神仙打架系列?TR4 1920X對比測試報告
用厚重紮實說話,安鈦克P110開箱裝機全程錄

TAG:台式電腦 | 電腦DIY | 電腦硬體 | 電腦機箱 | 迷你機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