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是否符合杠精的標準?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xswl
這問題太精闢了(我讀reading的時候也曾這麼想過lol)
杠精一般是沒有solid論證來支撐自己觀點的 甚至有的觀點也不明確只是為了挑刺否定你 而且杠你的原因往往是因為杠精已經有了成見 完全拒絕接受你的觀點 所以可能類似某些壞sophist 現代意義上詭辯的那種人 但還要差很多 因為他們連詭辯也不怎麼會
但是 蘇格拉底雖然形式上在杠人 他其實就只是在就事論事指出對方邏輯中的謬論 他並沒有杠精的成見以至於提前否定對方觀點 蘇格拉底自己其實老說(雖然我不信哈哈)是因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才會不停問問題哈哈哈哈
廣義上肯定是符合的,蘇格拉底是對形而上學的追求,杠精實際上也是,但是一點小區別是蘇格拉底是通過談話試圖尋找到真正的「道」,但是由於杠精大多在網上,所以只要將話題說到你回復不得就可以算他獲勝了,往往情況並不是他真的說對了,而是因為由於缺乏條件和足夠的知識做支撐話題進行不下去了。
比如你說今天天氣好棒啊,應該會遇上對的人吧。會有人跳出來說你遇不遇到對的人跟天氣好壞有什麼關係?
如果評論你的人是蘇格拉底,你完完全全可以用一長段話來論述,比如說如果天氣好那麼人是更大概率會到室外來的,如果是我認為對的人會和我有很多相似之處所有此事更有可能選擇出來玩,這樣增大了我們見面的機遇。蘇格拉底會很喜歡這個回復但是他一定會繼續問下去,比如他可能會問,為什麼你對的人一定要和你有諸多相似之處?而且蘇格拉底會讓你咬定某一點,他需要從你嘴裡聽到一個你確信的定義,比如對的人到底只有一個還是可以有許多,但是蘇格拉底是允許你的論述中出現問題之後修正一些部分之後重新論述的,比如你堅決認定對的人只有一個,最後發現論述不下去了,蘇格拉底會允許你改變這個前提重新論述為什麼天氣好就更容易遇到他(她)
而杠精就全然不同了,當你像我一樣碼了那麼多字去回復他的時候已經落入了下風,和杠精的對話必須精鍊,他說「天氣好不好跟你遇不遇得到對的人有什麼關係」似乎是辯證唯物的問題,不妨唯心一點回應「勞資就覺得遇得到關你屁事」,如果杠精再回應魯迅的「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就已經踏入了唯心,就已經和他之前的唯物立場不同了
先說結論: 符合. 以下細節.
蘇格拉底自詡是智慧的助產士. 若要分娩智慧, 必然經歷痛苦. 蘇格拉底又自稱是神派給雅典人的牛虻, 讓雅典人不能再愚昧中混混度日, 而是要清醒過來, 做深刻而痛苦的思考. 蘇格拉底在雅典的街頭遇到一個人就問他有沒有智慧, 如果這個人說自己有智慧, 蘇格拉底就要想方設法的證明給他看他沒有任何智慧. 最終雅典人受不了蘇格拉底, 將他審判. 仔細看柏拉圖寫的蘇格拉底的對話錄, 很多詭辯 (sophistry) 和胡攪蠻纏, 對對方發問常常是窮追不捨, 而且有引導性發問, 把對方在不知不覺中帶入自相矛盾的說法中, 來顯示別人的 愚蠢.
兩千多年後, Keierkegaard 從蘇格拉底的對話中悟到了 間接溝通 (indirect communication) 的方法. 所謂 間接溝通, 就是進入到對方的世界中, 用對方能夠聽懂的語言與他溝通. Keierkegaard 由此出發, 採用很多筆名發表文章, 而且一個筆名之下, 就是一整套世界觀和思想體系, 好比是他帶上了另一個人的 面具 進行寫作. Keierkegaard 晚年 (他很年輕就死了, 所以晚年也不是年紀很大) 為了向讀者澄清他 帶著面具 寫作的目的, 專門寫了文章說明自己這幾個筆名之下都代表了哪些典型的人的思想狀態.
又過了幾百年, 尼采讀了蘇格拉底之後, 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蘇格拉底自己打造了 對話方法 (dialectics) 這一把鋒利的匕首, 然後去雅典的街頭 見到人就捅. 尼采不禁在書中質問蘇格拉底: 你所說的為智慧做助產士那樣高尚, 其中是否也摻雜有自己私心的考量? 在你向路人連連發問之時, 你是否也獲得了巨大的心理上的快感? 是否在你的 面具 之下的嘴角, 也有著狡黠的微笑?
這樣來看, 蘇格拉底的眾多面具中, 當然有一個 杠精 的面具.
我讀蘇格拉底, 滿腦子想的都是: 在蘇格拉底這麼多面具下, 他的真面目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他的真實動機到底是什麼? 我腦中的蘇格拉底的面具感:
※同樣是看《奇葩說》,你笑成狗,卻成了杠精...
※閉嘴吧,杠精!
※為什麼杠精意識不到自己在抬杠?
※網路上的吃瓜群眾
※「杠精」
TAG:哲學家 | 柏拉圖Plato | 蘇格拉底Socrates | 杠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