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變得憤世嫉俗?
我來自我剖析一下。
在我成長的經歷當中,有過幾次憤世嫉俗的,所以可以談一下自己的體會。我的父母家教甚嚴,事事都要談規矩二字。這樣的教育好處是自律性比較強,壞處就是當嚴於律己的時候往往對他人的要求也會比較嚴苛。所以當我在學校里遇到一些不規矩的事情的時候,會非常氣憤!
譬如上課不允許講話,但有的同學就是特別喜歡亂講話。有些老師比較和藹,對於這種學生往往很寬容甚至還偶爾會垮其聰明。我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會認為「太不合理了」。
其實簡單地講,就是把父母定下的規矩當作了放之四海皆準的法則。那段時間裡,我很不快活,總是覺得這些人都不守規矩。
後來搞明白了學校的規則跟家裡規則的區別,也就慢慢適應了。
第二次,憤世嫉俗是因為網路。接觸網路後,大批的博文挑戰了我對歷史事件的認知。看這些博文的時候,我年紀尚輕,根本區分不出什麼是謠言什麼是嚴肅真正的結論。只是很多東西從來沒見過,從來沒聽人講過,因為這些角度似乎也能自圓其說,所以我越想越覺得自己多年都受到了愚弄,不平之氣油然而升。跟當前的憤青們一樣,我也認為「中國完蛋了」,「這種不符合普世價值的制度」早晚要完。其實那個時候我根本沒有工作過,沒有真正理解過社會,也完全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現在想想還是很汗顏的。
在這裡我插入一句,如果不允許任何反對的聲音,那麼會導致青少年對政治和歷史缺乏辯證思考,變得極其容易去相信一些似是而非卻有充滿煽動性的言論。
第三次憤世嫉俗,可以算是第二次的一個延續。在工作中遭遇越來越多的不順利。社會規則跟學校規則到底是不同,我又一次不適應。不適應的時候,就會接著把「自由,民主」之類的口號喊出來,來發泄自己的不滿。
這次憤世嫉俗隨著我逐步進入社會,一點一點地完成各種事情,一點一點地認識社會的規則而結束。當我切實地去做成了一個又一個的事情,切實地感受到了社會的複雜和人性的脆弱。我才發現並沒有一種萬能的方法能夠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所有人都不過是用血肉之軀在對抗不確定性。每一個規則乃至每一個潛規則都有著其深刻的意義。接受規則並融入其中,才能真正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其實,我的憤世嫉俗究其實質就是一顆自大的心,總認為自己比別人高明,所以才拒絕接受眼前既定的事實。我幸運的地方在於,本質上我是一個務實的人。為了證明我憤世嫉俗的正確,我會拼盡全力地按照我自認為正確的方法去做事。這樣一來,每一次失敗都迫使我重新認識自己,認識周圍的人和環境。在一次次地失敗和改進中,我才得以走出憤世嫉俗。也即是,我的憤世嫉俗不是只說不練的,是真的去嘗試的。
如今的我,見識了真正厲害的人,對很多事是心服口服的,基本上已經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算是找到了自己跟這個世界的一個平衡點,所以也就不再憤世嫉俗了。但是這樣平靜的生活會持續多久我是不知道的。當外力把這個平衡再次打破的時候,我想我可能還是有極大的可能會破口大罵的。但是我同樣也相信,要不了多久我依然能夠重新找到那個平衡點。
因為有過這些經歷,對於網上憤世嫉俗的年輕人,我是沒有那麼反感的。人活著本來就不容易,年輕人若是也像老年人一樣默默無聞,那麼這個社會是沒有希望的。我們的社會恰恰就是一代又一代不滿的年輕人推動的。儘管這些埋怨幼稚,可笑甚至邏輯錯亂,但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一個過程吧,一萬個自以為是的人裡面往往有可能出一個高斯這樣的天才。沒有自以為是就不會有天才。很不幸我不是天才,但我希望年輕的天才能夠憑著他們的不服氣,不認輸和自傲開出一片天地,讓這個世界更好。
最後說一句,沒有自大過怎麼知道自己不是天才?沒有憤世嫉俗過怎麼知道社會規則不能改變?當然,希望後來者能把自大和憤世嫉俗變成奮鬥的動力,而非不作為的借口。否則將會陷入萬劫不復之中。不能接受這個世界,也沒有辦法能力改變這個世界
能力跟不上野心,慾望跟不上腳,那就只能靠嘴了揭開大多數憤世嫉俗者的面紗,你看到的是受傷的理想主義者。這些人錯誤的認為,理想的東西卻就是應該得到的東西。比如,許多憤世嫉俗的人都曾經對別人抱有很高的理想和期望。由於別人沒有達到他們的理想值,他們就失望了,受傷了,並且漸漸變得憤世嫉俗。
不要過於爛漫的待人接物,因而也不會在人們失信的時候,經受那麼大的心裡壓力和痛苦。
孫中山等不是因為憤世嫉俗而民主革命嗎?
毛主席等不是因為憤世嫉俗而建立新中國嗎?
孔子不是因為憤世嫉俗才有了《春秋》嗎?
社會世俗的力量太強大,有太多的既得利益和不確定性。
所以,一代一代人拚命的努力,才會得到一點點進步。
民主制度不好嘛?但是中國維持了3500多年的封建制度,如果沒有西方打開國門,會不會繼續持續下去?
理想現實矛盾衝突的不可調和
推薦閱讀:
※狗粉和他人衝突的根源
※缺乏自我認同,經常有傾訴的慾望,總是產生消極的幻想?
※為什麼,我女朋友喜歡看我拉屎?
※怎麼活得沒皮沒臉?
※男人「有錢就變壞」的心理分析
TAG: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