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很固執,不好溝通怎麼辦?
父母都是事業單位,父親在研究所教授高級工程師,母親是學校教師,本人在澳洲留學。這是背景。
兩個人都是十分固執絲毫不聽我的一點建議意見。父親大概還有5年退休,早年工作f非常辛苦要下鄉工作(海洋方向研究 ?? 幫外面公司養殖之類的然後 提成 回來還要分給研究所),後來大概我初二以後就回研究所里上班不出去了,大概就從那個時候開始 早上3,4點起床看電視,到7點多然後開車送我去上學 然後父親去上班。(3,4點起來看電視是因為早年下鄉工作習慣了 早上需要3,4點起來觀察養殖的海鮮魚苗之類的)。 晚上下班後吃完飯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看到睡著(大概9點左右) 然後醒來去房間睡覺。每天都如此,偶爾去要出差講座或者出國交流什麼的。只要在家就是看電視看電視 還都是抗日神劇。
重點
這次放暑假回來和他溝通中,我說你在家沒事看看書 做點別的事,他就說看書有什麼用 反正要退休了 也不能掙錢 你看外公天天看書 有用嗎。(外公退休後 上老年大學 天天看書 學書法 學用電腦 但小姨不讓外公學電腦 說都眼睛老花了還天天看電腦, 反正就是外公很愛學習)我就接不上話,為什麼好歹說也是個正高級教授(雖然我不懂 但我媽說可以了很厲害了?)為什麼說出的話 讓自己覺得好丟臉,根本接不上來。說心裡話 父親怎麼可以這麼土 這麼沒文化,絲毫不能溝通。日常中有些對話也是 讓我覺得明明讀過書 走出平窮 見過世面 為什麼父親還是這樣 很無法理解他心裡的想法。讓我很困擾。
母親是教師,課後不帶學生不收紅包 天天炒股 沉迷炒股 每天晚上炒股分析股市和微信里所謂的特級分析師 分析股票到晚上12 點凌晨1 點這樣 白天7點起來上班(身體都不要了 怎麼說都不聽要她早點睡覺)。我本科研究所都在澳洲 本科金融碩士 數據科學在讀中。 我怎麼用我學過的知識和我媽說你炒股掙不了錢 都是閉著眼摸也是一樣的, 你的設備 知識 技術 資源和那些 fund managers怎麼比 怎麼從人家手裡掙錢阿,網上找了很多資料給我媽看 我自己學習的書給我媽看(正經金融經濟的教材)她看了2天說不看了 看不懂 要用她自己那套方法炒股掙錢 靠本事炒股(???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這幾年虧了十幾萬 ),我讓她把微信那些炒股的人或者群刪了 都不肯說是一首消息 小道消息很準的 我看了都是那些頭像穿著很劣質的西裝 朋友圈都是那些亂七八糟的推送 然後名字就某某特級分析師。我媽就信他們也不信自己兒子。 還天天年化20 30% 我說你怎麼不把房子全抵押了 錢全貸出來 年收益 20pa 躺著數錢了 還0成本 讓我沒想到的是 我媽說因為我爸不肯??? 她還真想過 想想真的後怕。
還有一件事就是這次鄉下老家 我媽和舅舅小姨想把鄉下他們小時候的房子也就是外婆老家 拆了重建以後去玩。然後舅媽是設計院的 所以要設計 要地的具體數據 然後就所以數據都有了就差東面離別人家大概有多遠然後有多少是我們的地 然後我媽和外婆就說 全是我們的, 說了半年吧 這次我回來和小姨一起去實地量測了以後吧數據給舅媽才完事。 然後我才知道 這件事拖了快半年 舅媽和我媽還有外婆沒法溝通 本來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 但是我媽和外婆就是聽不懂 然後只顧自己說 全是我們的全是我們的不用量 真的是又好笑又好氣。
所以綜上,不知道該如何更好的方式和父母溝通 有什麼書籍或者建議可以傳授給我或者我的父母 感激不敬。
就不說空話了,你的父母比你多生活了幾十年,肯定會有許多觀點看法和你的不一樣,他們沒有錯,你也沒有錯,很好溝通的家庭畢竟是少數,時間的魔力就是會產生差異性(就是隔代溝通障礙),你認真想一下以後你有可能也會跟你的子女產生矛盾,說不定更嚴重呢。話說,你和你的同齡人有時還會產生矛盾,00後和90後也有時不能理解對方,這再正常不過了。最讓人難受的是,明明是最親最愛的人,明明是最該理解你最該支持你的父母,「不理解你」,這讓人心裡很難受,卻又無處發泄,發泄了就會吵架,就很容易傷害到對方,而我們都不想互相傷害。
我覺得其實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價別人,在你了解了別人的過往之前,甚至他們是你的父母、愛人、朋友、孩子,就算了解了也不可能感同身受,個人的經歷、感悟是獨特、孤立、封閉、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我以前也有過絕對父母落伍了,爸爸工作消極、愛抱怨,媽媽愛看電視、玩手機、辦了卡卻很少去練瑜伽,有點嫌棄、不屑。但我的爸爸為我們家庭忍受了太多,當時因為家裡沒有錢,沒有去復讀,他成績在當時很不錯,他們同學中上了大學的大多都是復讀的,上了大學的後來都混得很好,比他好很多,「大學」是他心目中的一個永遠無法抹去的痛,如果當時去復讀,去上大學,他整個人生可能都會不同。爸爸掙錢很不容易,以前起早貪黑、經常被老闆罵,但還是送我去上培訓班(書法),事實證明書法在我人生前期階段比其他人有了很大優勢,爸爸也影響了我的閱讀習慣,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很多同齡人都沒有上過大學,我們村裡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個人上過,我算走的最好的一個。
其實,父母和我們都希望對方變得更好,比如你,你對父母有不滿情緒,是因為你想他們通過你真心真意的建議能變得更好,你很愛你的父母。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也算是一種「強加」、」強迫「,打著以愛之名,正如你的父母有時強加於你一樣。很多矛盾恰恰出在溝通上,溝通恰恰又是最難的,人世間的一切矛盾莫過於產生於此。說實話,現在我有時也會和父母吵架,但有時都不想吵架,吵架心太累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吵架也是一種解決方式,也是一種溝通方式,也是一種自由表達自己觀點的方式,吵架不是刻意避免的結果,而是某一方覺得忍無可忍時就自然而然爆發出來的一種情緒。當然,我不是鼓勵你吵架。你有許多方式可以去溝通,正如你小時候覺得父母不應該這樣對你,如果你以後有了孩子,你會換另外一種更好的方式去溝通,你會有這種思考。所以,現在該你有耐心去調整和你父母的溝通方式了。你可以換一種他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可以陪他們出去玩,在玩的開心時巧妙的提一下(或者暗示);如果你能夠主動叫你父母一些新的技能,相信他們會很開心很樂意的;你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寫出一封信給他們,這個我覺得最有效。為什麼老是要求父母去改變什麼?首先,不僅無效,而且容易互相傷害。
當然,我認為吵架不是一種手段,它也是一種溝通方式,通過激烈的爭吵,大家終於不用做好好先生、不用偽裝和掩飾自己的想法了,可以去反思自己,說出自己的想法是一種權利。其實,你的父母內心也很改變,但他們一方面渴望改變,另一方面也害怕、也拒絕改變、然後樂於維持現狀。這次,該你牽著父母的手,幫著他們改變。
下次,評價父母時,想想你真的了解他們嗎?還是你只是一廂情願的站在你的角度去「理解「「解讀」你父母,那樣你父母自然有很多方面都錯了。他們每一種生活方式背後,其實都有一種情感訴求,只不過不是按你想像中理想的方式去進行,我贊同你,他們有時確實該換換一種生活方式了,你應該去想想他們的情感訴求。
總結,可能以後我和父母還是會吵架,還是會有矛盾,這我接受。很久沒有回答知乎了,我可以接受對我的批評,但不接受對我父母的批評,沒有經歷過的人沒有資格去批評別人,管好自己就夠了。當然,我很樂意接受善意的建議和評價,也樂意接受不同甚至相反的觀點。受邀回答,謝謝大家,希望能有所幫助。
你好歹跟你外公是統一戰線的吧
首先我覺得得搞懂,他們的理由起源
1. 你和你外公都能意識到的一件事 : 時代進步必須學習新的知識,其實仔細想想年紀大了還學東學西 ,非常困難 ,並且不在意他人眼光,首先我個人認為這很酷,人必須更著時代走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因為科技進步和思維方式的發展,如果跟不上很容易導致跟社會脫節 」,,而 年輕人和老年人 ,都可能顯然處於一種接觸不久的狀況,他們對外屆信息獲取只有這些,他們會好奇,因為這對他們沒接觸過的來說很新鮮。但是現在這種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果你信息的來源只是書本,確實不夠, 但是裡面有最純粹的知識,不用日積月累,並且增長速度快。
2. 父母輩的安於現狀: 認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足夠活下去,因為,他們有屬於自己的圈子,也許有自己的成就,但是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慢慢的於這個時代脫節,打個簡單例子 網路上跟自己的父母網路聊天 她會發送 「呵呵 」其實就是哈哈的意思,但現在呵呵已經變成了嘲諷的意思, 他們渾然不知,為什麼因為他們就是這樣在自己的圈子裡跟圈子裡的人這樣溝通。人思考方式和交流方式也在進步,他們把你放在他們的圈子裡思考了認為你可以做的很好,你可以像他們一樣,沒把你放在你自己的圈子裡。但是事實上 ,不是這樣, 時代是屬於年輕人的,把自己置於一個人年輕人的角度,對所有的年輕人來說 呵呵=嘲諷 而不是呵呵=哈哈 ,這樣你在你們這一輩中可以找到共同話語,可以簡單的交流,而你,工作上事業上都與年輕人打交道,所以獲取信息才這麼重要,而對於父母輩的呵呵=哈哈就夠了
我認為信息獲取的不同的種類和數量就構成了代溝。
至於為什麼父母太頑固這件事,我覺得解釋說明非常重要,而且一句兩句話說不清,但是要說非常長的話記不住,做個ppt他們工作忙就又沒時間看,你說的太直接,他們又沒辦法理解,所以 溝通這回事,其實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就他今天讓你啞口無言,你就回去仔細想想為什麼,第二次嘗試溝通的時候可以反駁他了。
1. 你得表明立場
2.你得表現出你有思考的能力3.對他們所說的話表現出批判,並解釋說明。大概就是這樣吧 只能幫你到這了謝邀!我認為您父母的這種情況很常見,到了這個年紀,內心很空虛,找不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其實這是跟心理狀態相關,建議請心理諮詢的朋友到家中拜訪,與您的父母交流時看看能不能讓他們及時了解自己的問題,家庭中這種狀態出現,一定有某種問題一直存在而沒有被發現,時間長了也許會變成大問題,不容忽視!跟父母溝通時注意自己的狀態,如果您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們,他們內心會反抗,反而會越來越執著,您覺得呢?
這個問題太難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史書翻遍了也找不出你需要的答案。
藥石無醫。
![](http://i1.wp.com/pic2.zhimg.com/v2-414c2f3f3883d0165d61549ccb2201f4_r.jpg)
1、首先你要明白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你能改變他不是因為你說的有道理,而是因為你說的觀點正好貼合他的心理需求,他覺得認可你這個人,然後才會對你的其他觀點進行思考和認同
2、這個事情分三個情況:你外公、你爸爸和你媽媽
3、你外公是自己覺得雖然自己老了但是人還是需要有點追求,因為他要與現在世界接軌,所以他學習電腦,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4、你爸爸是覺得年齡已經這麼大了,沒必要再去學習了,他的退休工資也能保證他的正常生活,所以沒有學習的計劃
5、你媽媽接受你的想法,並嘗試去做,但是因為概念性的書籍太晦澀難懂,決定還是用自己的老套路
6、他們三個人誰做錯了嗎?
7、我覺得是都沒有錯,他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你現在唯一要了解的就是他們這種方式他們自己快樂嗎?
8、我們作為子女不就希望父母身體健康、快快樂樂的嗎?
9、如果他們是快樂的,而且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那你為什麼要試圖說服他們呢?
10、你想跟他們好好溝通,就去了解他們現在所做的事情,跟他們聊聊他們喜歡的東西,比如你爸爸看的抗日神劇,你媽媽認為厲害的分析師,你外公學習的電腦和書法
11、你完全不用去擔心他們的生活,因為他們都是成年人,會照顧好自己,你只是過於焦慮了,或者就是你在這個描述中隱藏了你想解決的問題
12、如果只是溝通問題,那就像你跟一個火箭隊球迷聊科比一樣,他可能了解科比很厲害,但是她就是喜歡姚明,你可能不是要跟他聊你可以試著去喜歡湖人隊,而是試著去了解一些火箭隊的花邊新聞,聊些他不知道但是又很有趣的東西,那麼一切溝通都變得簡單
拋開他們的職業,他們同樣擁有那個年代人的特有氣質。我猜題主應該沒有工作吧。你是無法理解快退休人的內心的。老子終於不用干這個了,以後我愛幹啥幹啥,沒有人管我了……
同樣的,你母親是個社會閱歷豐富的人。
只能說當你是一個成人的時候,面對同樣是成人的父母,你可以有你的見解和想法,至少在外是這樣,固執的是你的父母,何嘗不是你,你們的想法不同,點直接點就是三觀也有差別,不是同類人,他還是男性,不是同輩人,是你的長輩,會溝通不良再正常不過,不是每個人的靈魂都是有趣的,我只能說,你想得到別人的附和和贊同不是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就是和你同樣環境下的人才能尋求到。不要糾結這個問題了,至少保持自己不像他們一樣固執己見,古板守舊這才是最重要的吧。
跟父母溝通一定要先應承,然後再提出自己的觀點,語氣越輕鬆越好,切忌急躁。做個不恰當的比喻,人就像動物,毛捋順了,才好敲打,不然兔子急了還咬人呢。就像勸你母親不要炒股一樣,聊天的時候稍微帶入炒股的話題,再向她說說炒股賠錢並非個例,但是感覺到你的母親一旦有些反感就立馬扯開話題,下次再繼續,循序漸進(比如隱晦的向她說一說家裡情況也不是很好,投的錢打了水漂之類的),就像你說的,你的母親炒股好幾年了,說斷就斷肯定不容易,不如慢慢來。
通過您的描述,我看到的是:你們雖然也在「溝通」、「交流」,但實際上你們都是是在你們自己的世界說著你自己的道理,無論是父母還是你,都沒有聽對方在說些什麼……在對方說話的時候,甚至剛開始說的時候,你們彼此的心裡就已經開始有結論和評判了,只等著對方說完或者還沒有說完,就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了,你們都是在證明著自己的才是正確的,那自然出現不好溝通、互不理解。
沉下心來,沒有評判的聆聽對方真正在表達什麼,這個是很多人都難以做到的。
在這樣的交流聆聽的過程中,做到談話內容的真實表達,又是另一個很多人都不會的談話技巧了。很多的人的談話模式這樣的,我舉例說明你就明白了:11點回家看到老人還在看神劇……1、怎麼還在看啊……我昨天才說過的,這麼晚休息會影響身體健康的啊!你們怎麼就不聽呢?2、爸媽,我看到了您們還在看您們喜歡的電視,而現在已經11點了,我非常擔憂您們的身體健康情況,因為我很愛您們,為了可以多陪伴我們幾年,我們可以現在就去休息了嗎?
請你感受一下,這二種內容一致但是不同的表述方式,你是什麼樣的感受?
推薦閱讀:
※爸爸媽媽,請你們好好學習
※爸媽生病不肯治、亂買保健品、信外人不信你,問題其實出在你身上
※不用打罵吼叫,3個小原則,能減少80%的親子溝通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