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不可以縮短睡眠時間?

比如,可以睡一小時頂兩小時,或者通過藥物排除神經毒素和大腦產生疲倦感從而不用睡覺,等等。


現在就有啊,比如所謂聰明葯,實際上已經有相當多的人在用了。

可以參考一下

http://m.x-mol.com/news/14063


我覺得隨著未來科技的發展,在未來是有可能可以增加深度睡眠的品質和時間。

以此類推,應該也可以縮短睡眠時間。

深度睡眠的品質和時間提高了,如此就可以提高生活品質,還有工作,學習效率等等的了。


謝邀,知道一個不是科技手段的縮短睡眠時間的方法。

源自達芬奇的奇妙發明,通過對睡與不睡的硬性規律性調節來提高時間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時睡15分鐘。這樣, 一晝夜花在睡眠上的時間累計只有不足1.5(24/4.25*1/4 = 1.41)小時,從而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工作。

其實這是一種多相睡眠或(相對於我們平時8小時的單相睡眠),是一種將人類習慣的單睡眠過程分散成多個睡眠周期進行,以達成減少睡眠時間的睡眠方式。

印象這麼深刻是因為之前醫科生突擊考試的時候試過:

第一段睡眠:吃完飯,散個步,19:00開始睡,20:30醒來,然後看書。一般連續看4小時書,就準備休息一下了。因為這個時候腦子亂糟糟的,效率極低。

大概看書3個半小時,差不多第二天的00:00。這個時候,我到客廳去打開電視,看夜間體育新聞,換換腦子,清理思路。然後自己煮一碗煎蛋面。看完新聞,吃完面,洗完碗。繼續看書。

第二段睡眠:04:00-05:30。這個時候睡眠也比較容易入睡,還有就是,醒了剛好可以出去散步,透口氣,在屋裡關了一天看書,早上空氣好得出去透氣。散完步,然後吃早餐,換了腦子後,開始繼續看書。

第三段睡眠:看書4個小時後,差不多到吃午飯時間了,這個時候又到了休息腦子的時間。吃午飯,看看午間新聞,然後可以運動一下。然後準備睡第三次。13:30-15:00睡第三段。

睡醒後,繼續看書,重複以上過程。

效果確實不錯,比起單純的熬夜通宵學習要有效率,也不會太累。但是也有後遺症,就是恢復單相睡眠之後,不太愛睡了,一般睡4小時就會醒,然後起來看看書發發獃,累了再睡。。(覺得睡覺是一種享受的胖友們慎用)


這不就是研究中樞神經興奮劑嘛?前蘇聯為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曾經秘密研究過,讓士兵打仗時可以連續作戰幾天幾夜不眠最後讓敵人崩潰,但最後實驗對象基本都精神分裂了。人類進化了幾百萬年的生物鐘已經植入在人體的染色體里很難改變。不過其他哺乳動物睡眠都不一樣,老虎每天只睡4-5小時,考拉每天要睡18-20小時,未來科學上允許人獸雜交的時候也許會出現會飛的鳥人-會下海底的魚人-會飛岩走壁的蜘蛛人的時候,不睡覺的神人也可以出現的。


我記得BBC有一個紀錄片提到了睡眠,說睡眠中大腦是在自我修復和整理信息。那答主的意思就可以說成是加快大腦自我修復和整理信息的速度。emmmmmm看著就很難做到。


我勸你最好不要期待這方面的深入研究。更短的睡眠會帶來更多的競爭壓力,為什麼要把你從基因裡帶出來的娛樂放鬆方式就此遺棄呢?


同意前面有一個回答很科學。

人的各項體能機能在科技發展下是可以提高的。但生物體有一個自我限制,叫極限。人可能跑的跟豹子一樣快嗎,連兔子和羚羊天天被追都不能鍛鍊出豹子的速度,何況人呢。每一個生物體都必須尊重自然規律。睡眠,是自然界所有動物都需要的,包括人。

我以前好像看過類似文章,有極少數人有病,睡的很少或者不睡。但大部分都需要睡眠,就像太陽每天東升西落,因為萬物都需要一個循環。

這個世界不存在永動機,連機器一直運轉都會壞,何況人。

略偏題。太少了也不行啊。


小時候看《小靈通漫遊未來》裡面有提到過這種技術,但人的生理活動的本質不能違背,睡眠必不可少。

現在很多的智能穿戴設備都有計算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的功能,或許這能成為突破口吧。無夢安穩的4個小時深度睡眠,對於人的好處肯定大於7個小時不斷做夢起夜驚醒的淺度睡眠。從生物學手段控制人的深度睡眠狀態,應該還是有一定希望和值得研究的課題。


推薦閱讀:

賦能健康睡眠 慕思備戰3.21世界睡眠日
2個月大的寶寶,喜歡趴人身上睡怎麼辦呢?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晚睡呢?
怎麼才能不失眠?
有什麼非藥物改善失眠的方法可以分享嗎?

TAG:生物進化 | 睡眠 | 生物學 | 生物化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