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清自己的想法是成熟還是更加世俗?
po主現在大一,有時候和室友們討論問題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自己的想法和以前的自己(或者自己覺得應該這樣想)差異很大。
舉個例子,以前的自己總是會對政府政策或者是熱門事件積極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朋友交流等等;但是現在的想法卻往往變成了「活在當下,過好自己的就可以了,哪能管得了那麼多。」甚至覺得曾經的自己是個中二病患者,太過理想主義。同樣的例子很多。例如婚姻觀等等??所以也很疑惑,想法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到底是更加成熟,還是被所謂社會主流價值觀同化了呢?
首先呢,我覺得成熟和世俗倒不是完全相反的概念,主要在於我定義的世俗其實並不是潑婦罵街的那種俗,而是帶點平凡帶點油膩,像巷子口黑乎乎的大鐵鍋里炸出的老油條,以五毛錢為單位,被一層薄薄的塑料袋包著。你覺得好吃,但得配點豆漿,還要糊一手的流油。
其次就是,放心,沒有人會被社會主流價值觀徹底同化的,誰心裡都有著叛逆的角落,比如我,雖然想成為正義的夥伴(x,但就特別討厭正能量這個詞。再次,如何界定褒義的成熟和貶義的俗嘛,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還是內心的理智吧。這個詞其實不是很準確,而應該是一個大範圍,包括知識呀、閱歷呀、主見呀、不動搖不跟風呀之類的東西。懂得很多的人不一定是成熟的人,懂得很多有利於自身進益的,才算是吧。對事情的態度看法變了是伐,很正常,莫方。只是恰好在年紀的分層處來到了大學的小社會,梯子越搭越高了,可你看到的世界依然是你用自己的雙眼看到的,依然是你的世界。-作為朋友再說一點題外話吧。上了大學這一年,我自覺有的地方更圓潤,有的地方更凌厲,但總體來說的確更考慮怎麼做人、更顧慮怎麼說話。有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喪失了某種純真,可卻不算太憂慮這事,因為在我看來,人這一生追求的目標太多了,健康第一,善良第二,努力第三,再往後才有所謂的純真,我若是夠得上前面這些標準,那就算我是個俗人又怎麼了?就算我是個純人又怎麼了?一點兒也不重要了。
冷人有冷人的活法,暖人有暖人的活法,文青有文青的小資,小市民有小市民的浮世,我真心希望你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過活,抓住夢想和喜愛,同時漸漸滿載生活的智慧,於是保留最大限度的天真和最大限度的成熟,最後等價成全部的開懷。話說因為參加了校際辯論,最近的說話風格都比較奇怪(吐舌頭)。前幾天策划了個類紀錄片,看到了很多我校各年齡大學生心態的迷茫,所以反而有點慌亂中的寧靜吧。「啊這果然是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呢」,看著受訪人的時候會開小差地這樣想。所以Dont worry,這種問題也不是你一個人在問噢。
本人年不過十八,在知乎全然沒議論過如此沉重的話題,答案不周到、幼稚的地方肯定很多,望見諒,只當是看個消遣吧。簡單點來說,成熟可能就是多思少言以及適應這個社會吧。比如說話做事時想的更多,無論事前事後,總會有更多的思緒湧來,有的可能會推翻之前的想法,有的可能只是部分想法的延續。在想的更多的同時,說的就少了。因為你知道什麼話可以說,什麼話說出口會暴露自己的思想淺薄,這何嘗不是成熟的一種體現呢。
想法成熟是與自身知識的累積有密不可分的聯繫。所以為什麼從小到大父母老師都強調好好學習的重要性,這不光是為了以後的生存,更是為了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
婚姻觀也好,對政府的見解也罷,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作出相應的改變。這並不是說我們變得世俗化,變得自私了,而是我們把自己看作獨立個體對待,沒有好的個體,是無法組成社會大環境的。當你問出這個問題,當我們在這裡寫下自己見解時,如果還能想到感謝國家能讓自己悠閑的捧著手機啪啪啪打字,也未嘗不是成熟的一種體現呀。人生才走過1/4,可放眼望去,自己乃至人類都無比渺小。好好活著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好好適應這個世界。
個人拙見啦╮(╯_╰)╭成熟和世俗是對同一個東西的兩個情感色彩不同的描述。哪有什麼世俗和成熟之分,成熟不過是為自己的世俗洗地,世俗也只是給自己看的不爽的人扣個帽子。
保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到了,願挽盛世將傾便萬死以赴,願求風骨無埃即遺世獨立,然則愛惜羽毛漁樵耕讀也無可指摘。譬如大乘小乘,選擇而已。這是成熟。反之,則是陷入世俗與犬儒的深淵。
Introduction 我們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想法太多…
Body 鑒於每個人對於世俗的定義不同 每個人劃定的界限也就不一樣 拜金 虛榮 利己 個人主義 在有些人看來這些是生存在這個社會上而不得不產生的附加品 而在有能力不為生存而掙扎的人看來也許就是世俗
Evidence 讀書的意義在於日後長大了你可以有能力選擇你想做的事情 而不是為生活所迫 被同化的去接受以前那些被你認作為是世俗的想法 有能力去做自己想成為的人時 不知不覺中你就有了自己獨立的想法 也算是種成熟吧
In conclusion 當我知道我真正想要的 世俗成熟啥的我都不care lah
From
一個還沒嘗試過國內社會的girl【所以看你們的答案有點懵逼get不到qwq去做志願了 cya我覺得是當我們一點一點開始了解這個社會,了解了我們身處其中宛若砂粒,會思考的更多想的也越多,這是成熟的過程。也是面對現實的妥協。我和你一樣,在大學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都是超乎我以前想像的。但是一年快要結束了,我發現我開始習慣於這樣的生活了,我覺得這並不是說我變了,只能是說我在現有的環境下,找到了更適合的生活方式。但我覺得這也僅限於大學,畢竟離開校園,又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需要重新開始。
我們接觸這個社會,我們的思想難免會受其影響。當我們不斷的與其接觸更多,我們的思想就一定會帶有世俗的色彩,而這恰恰也是走向成熟的標誌,當你開始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更加穩重,開始思考我的這個想法是否更加妥當,是否嚴謹,可能就是一種思想逐漸成熟的標誌吧。思想的成熟與世俗本界限就不太分明,我們的想法在迎合這個社會的主流同時,也應保有獨立性。
PS:前段時間聽過許紀霖的講座,在這個世俗的時代是需要理想主義的精神的,有理想,有知識,有情趣。僅僅是一個涉世未深的淺薄的人的見解→_→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做到知俗不世俗?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在成人的世界裡哭是沒有用的。?
※是不是人長的老實了或斯文(女)別人就愛拿話堵你?
※你們有沒有因為世俗 放棄過愛一個人?
※迎合世俗是不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