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和大黃都能導致拉肚子,為什麼一個藥性屬熱,一個藥性屬寒?
區分中藥藥性寒熱的標準是什麼?
既然藥性是中藥的一種屬性,能否從現代研究的角度給出一些解釋?
冷熱寒涼是個感覺指標啊.
巴豆油是最劇烈的瀉藥,口服半滴至1滴即能產生口腔及胃粘膜的燒灼感及嘔吐,在1/2-3小時內即有多次大量水瀉,伴有劇烈腹痛和里急後重,產生嚴重口腔刺激癥狀及胃腸炎癥狀。外用巴豆油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引起發紅,可發展為膿皰甚至壞死.
30名受試者每日服大黃3次,每次3g,共5日,所有受試者均產生一系列胃腸反應,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嘔吐、噁心、腸鳴,其中3例因嚴重腹瀉、腹痛、嘔吐而被迫卧床休息,經對症處理後緩解。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巴豆吃完了肚子覺得熱,大黃吃完了覺得涼此方法有危險……慎用……
藥性的寒涼最早是嘗出來的,吃了覺得怕冷是寒,反之為熱。怕冷的時候吃了能緩解甚至消除怕冷感為熱,反之為寒。這兩個葯,也是如此,也是從臨床上觀察出來的,幾天大便不通,腹部有寒涼感,用巴豆正合,便通寒去,用大黃的話,大便是通了,寒涼感還在甚至加重,就是這樣,簡單講
寒熱溫涼四性,我個人覺得一種根據服藥後癥狀推導出來的感覺指標。但是現在也有學者研究是不是存在相關物質基礎,提出了一些假說例如藥性三要素、分子藥性等,並且還取得了一些相關進展。舉例說明:附子、細辛、吳茱萸、丁香等溫熱葯中,均含有消旋去甲烏葯鹼。消旋去甲烏葯鹼的藥理作用具有加快心率、促進糖代謝等作用,跟熱性葯的表現一致。麻黃所含麻黃鹼,青皮、陳皮所含新福林均具有強心、升壓作用,也跟熱性葯的表現一致。而消旋去甲烏葯鹼、麻黃鹼、新福林均具有兒茶酚胺的類似結構,故有學者提出這個結構是熱性葯的物質基礎。
字面上看應該和甲狀腺有關係,關係到體溫的
早期沒有什麼指標可以選的,體溫變化最明顯了。
說起來,體溫和疾病的關係倒也不是很大。
巴豆倒是可以導致炎症,或許讓人產生「熱」的錯覺吧。
郭昌燕等. "大黃對體溫中樞調節介質cAMP的影響." 中國中藥雜誌6(1989):50-51.
萬莉, 周振海. "巴豆的藥理研究進展." 江蘇中醫藥 24.11(2003):60-61.
現代藥學是從生物化學、生物分子學角度來分析藥物成分的,希望能找出各種所謂的「有效成分」,雖然我認為這種尋找有效成分的舉措有點像刻舟求劍和盲人摸象。
至於中醫,正好相反,不會認為是天然藥物中的某種成分起作用,而是整體的「能量----信息」作用,那麼這種觀點,用古人的話講,就是藥物的四氣五味、寒涼溫熱這些了。所以如果站在現代生物化學的角度上來研究中藥,那就叫南轅北轍、雞同鴨講,完全不是一種體系的東西。
古代的人類始終對自然有著敬畏之心,所發展起來的科學體系是源於自然,用之自然,認為人類和萬物一樣,都是自然造化的神奇產物,所以無論醫學還是其他文化藝術社科農工等等,都應該運用「自然之物以盡自然之生」,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和諧的系統。而建立在還原論、機械唯物論基礎上的現代科學體系,沒有這種敬畏心,總認為「人定勝天」,雖然仔細推想之下這種念頭時多麼的可笑;總認為人要改造自然,卻不曾想,所謂目光短淺遺患無窮的改造自然背後,給自身生存的環境造成多大的破環,所謂竭澤而漁、飲鴆止渴,大抵如此。用藥學來比喻,現代科學就像偉哥這類化學壯陽葯,看著快,好使,但是有種你長期用用試試?而傳統科學,就像中藥調理,不求速效,但是解決根本問題。
所以一看到無知的現代人狂妄自大的認為自己比古人高明,現代科學如何比古代發達,古代代表的就是矇昧無知等等論調,就馬上浮現蚍蜉撼樹、狂犬吠天般的可笑景象。現代科學再牛逼,一場地震都預測不了;現代科技再發達,卻改變不了全球氣候異常的事實;現代科技多麼好,卻改變不了整個人(類)普遍感覺不好的糟糕狀態。。。
區分中藥藥性寒熱的標準是什麼?
標準是藥效。標準是藥效。標準是藥效。藥效可以讓身體向「熱」發展的就是熱的,藥效讓身體向「寒」的發展就是寒的。冰是寒的,剛燒開的水是熱的。雞蛋是微微偏涼的,炒雞蛋就是偏熱的,急凍里拿出來的炒雞蛋是寒的,拿開水燙一下又是平的了,好無聊啊我。。。既然藥性是中藥的一種屬性,能否從現代研究的角度給出一些解釋?看懂了上一個問題的答案你就能得出此題答案
看到這個問題,還是趁機複習一下中藥好了╰(*′︶`*)╯
1.寒熱溫涼是中藥四氣五味中的四氣,它的劃分依據並不是人對寒熱的主觀感受,是藥物對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的作用傾向,是由藥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同反應和療效總結出來的。例如能減輕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寒涼葯,反之溫熱葯。 2.巴豆和大黃都屬於瀉下藥,但適用的證型(導致大便不通的病因)是不同的。你要看除了主症(大便不通)以外其他能顯示寒熱病性的兼證(1)巴豆是峻下逐水葯,(其實巴豆霜比巴豆更常用,巴豆藥力太大,通常只外用不內服),藥性為辛熱有大毒,適用於寒積便秘,腹水二便不通,(2)大黃是攻下藥,藥力比巴豆更和緩,在方劑中也更常用。藥性為苦寒,適用於實熱積滯的便秘,除此之外大黃在淤血證方面也常用,比如桃核承氣湯是非常受醫生青睞的。所以不能只把大黃停留在瀉下這一作用上。除了性味,藥物歸經也是很重要的決定因素…但是我怎麼寫了這麼多TAT。
3.現代研究:(1)巴豆主要化學成分是巴豆油,對胃腸道黏膜有強烈刺激和腐蝕作用。提取出來後口服一滴就能讓口腔咽喉胃黏膜有灼燒感,並嘔吐,有大量水瀉(2)大黃化學成分主要是蒽醌衍生物和鞣質,蒽醌衍生物里含各種番瀉苷,能促進大腸蠕動並抑制腸內水分吸收。但是由於鞣製的存在,瀉後會又出現便秘現象。只寫了和便便有關的化學成分(也是主要成分)。而且要大量的大黃才能導致腹瀉的,致瀉作用遠不如巴豆君~巴豆君是有毒滴。大黃是屬熱還是寒?
根據人體感受(人體產生的涼或熱的感覺)分兩類,分類標準很多,比如會讓人體產生炎症反應的為熱,會引起肌肉痙攣的為寒,然後能緩解炎症的為寒,抑制痙攣為熱。然後抵制寒葯為熱,反之為寒。按照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那一套進行分類。不相干的就是平,程度輕能力弱的就叫溫或涼。
另外有些東西可以認為是又寒又熱,先寒後熱的,先熱後寒什麼的,比如冰啤酒,本身是寒,可以引起腸胃痙攣腹瀉,然後是加速代謝並舒張血管渾身發熱,最後人體散熱過度又不得不收縮血管渾身發冷,不同階段就是不同的寒熱屬性。
可見寒熱是個經驗後得到的參數,不是預測物質屬性的參數。冰棍兒跟熱豆包都能吃飽~
~~~~~~~
嘿嘿~貌似 大黃也分生熟吧~~~推薦閱讀:
※中醫中藥治療上熱下寒
※男人補腎,這幾味中藥給你好氣色!
※可以和人蔘媲美的中藥——黃芪
※三十五歲以上,床上不給力,白髮又耳鳴:好了,這些中藥適合你
※喝茶確實有療效,但是不能當成藥,要想效果好,中藥泡茶配合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