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三觀是從什麼時候基本成型的?成型後三觀還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有大的改變嗎?有重塑三觀的可能嗎?
三觀」一詞及概念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首提,強調以正當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新三觀)
世界觀意思是「著眼世界之上」。這是德國知識論中所使用的語言,指的是一個「廣泛世界的觀念」。它指涉的是一種人類知覺的基礎架構。透過它,個體可以理解這個世界並且與它互動。
價值觀(Value)是一種處理事情判斷對錯、做選擇時取捨的標準。有益的事物才有正價值。對有益或有害的事物評判的標準就是一個人的價值觀。
世界價值觀調查,監控和分析:民主,對外國人和少數民族的寬容,對兩性平等的支持,宗教的作用和宗教的變化水平的支持,全球化的影響,對環境的態度,工作,家庭,政治,民族認同,文化,多樣性,不安全感和主觀幸福感。
價值觀也可以說是一種深藏於內心的準繩,在面臨抉擇時的一項依據。
價值觀會指引一個人去從事某些行為,例如:「誠信」的價值觀,會讓人坦承面對困境及對別人說明事情的真相,提升別人對其的信任度。「紀律」的價值觀,會讓人依規定行事,產生執行力。「關懷」的價值觀,會讓人關心別人,了解別人的困境,對別人有同理心。不同的價值觀會產生不同的行為模式,進而產生不同的社會文化。「自我」的價值觀,會使人「自我中心」。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決定一個人做人的標準,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擇人生道路的指南。
正確的人生觀是為別人服務的人生觀。為別人服務的人生觀是真正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科學的人生觀,是能真正實現個人與社會的有機統一,且最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人生觀。
三觀大概是在成年時基本形成,成型後三觀大體不會改變,好與壞不會突然轉變,像電視劇裡面的突然從大好人變成大奸之人,因為每個個體在成年之前受家庭和學校,村落,周邊環境城市文明等影響,都是侵入骨髓的,三觀就是個人的思想。成年後就已經是指導他做事的幕後指南針。大體方向是不會弄錯的。重塑三觀?除非周邊環境能讓你大徹大悟,不然周邊環境是緩緩變化,一個人的三觀應該不會有大的改變。所以你會發現10年20年未見的老同學,小夥伴,還是當年那個他,基本沒變化。
一個人幼兒時(三歲之前)父母要給予充分的關愛 如果這個階段沒有那麼在小學階段也可以補償 但如果到了初中再補償的話可能有點晚 有句話「人們忙忙碌碌一生都是在為十歲前的心理陰影買單」很對
瀉藥(個人觀點)一個人的三觀是從自身開始深度獨立思考時成型的,外界的影響也好乾擾也罷,作用不是太大,關鍵是個人的思維能力和拓展能力。
取決於你什麼時候開始承擔責任和為自己和家人開始思考
大約在小學初步形成,但是初中高中是三觀進一步打磨整形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三觀基礎不牢,容易動搖,如果發生什麼事,三觀很可能從此改道,而即使是長大成年了,三觀也一樣可能因為一些事而改變,不過耗時要更長點,我還只是個大學生,不知道再老點會怎樣,反正我的三觀在初中末到整個高中是被整個翻了個個兒,完全面目全非,(當時經歷了許多事,也看了一些哲學書)現在到了大學,又有了一些細微的變革。以上
讀書使人進步重塑三觀,這還是有可能的。
因為國家早已準備好了三觀的範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愛國,就要把這個範本裝在心裡,每次吃飯前念一遍。
具有初步是非判斷能力的時候三觀開啟形成,在隨著認知和理念的提升三觀開始微調。
謝邀,大約在懂事的那科成型,當已經有能力進行按自己的意願取捨的時候吧!
推薦閱讀:
※開跑車接送孩子被移出群:你的「偽三觀」,會拖累孩子一生
※網戀見多了,你見過驚炸三觀的網婚嗎??? 老了老了...
※美國頂尖大學的學習強度到底有多大?顛覆你的三觀
※花14年追蹤168對夫妻:共享三觀,才是婚戀長久的關鍵
※夜讀丨"結婚前,我們和平分手":三觀不同,就不要勉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