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斯粒子是產生質量的根本原因嗎?
基本粒子在通過希格斯場時,通過對稱性破缺機制獲得質量。
但這質量只佔組成物質很小的一部分。
然後這種物質與其他物質產生聯繫,通過更為宏觀的自發性破缺機制,獲得更大質量。
所以可以理解為這種更為宏觀的自發性破缺機制是產生質量的主導原因。而希格斯玻色子是產生質量的根本原因嗎?
希格斯粒子,嚴格一點應該說是希格斯場,是我們現在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的質量的來源。與此同時,宇宙中物質主要的質量不是這些已知是基本粒子的質量。
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暗物質,目前尚不知道暗物質究竟是什麼,所以其質量起源不明。可能和希格斯有關,也可能沒有。
剩下來我們知道性質的物質的主要的質量集中在質子和中子這樣的核子上。這主要來源於強相互作用形成的束縛態的能量。不是基本粒子的質量。不是一個對稱破缺的結果。
當然,質量起源往往是指基本粒子的質量起源。
自然界中存在兩種質量產生機制,一種是higgs機制,另一種是DCSB(動力學手征對稱性破缺),我認為兩者更像相輔相成的關係。從宇宙演化的順序來說,早期宇宙是高度對稱的,夸克沒有質量,然後電弱破缺產生,夸克開始分為6味三代,獲得了流質量,再後來夸克禁閉,手征對稱性破缺產生,擴大了質量。但是實際上,即便流夸克質量為0,DCSB仍然可以產生質量。
強相互作用中的DCSB最早由Nambu提出。不同於自發對稱性破缺,動力學對稱性破缺沒有往QCD里添加任何東西,這純粹是非微擾的結果,但是它卻產生了宇宙中90%以上的質量。
Dyson-Schwinger 方程和格點的計算一致指出,QCD的夸克部分獲得了一個動量依賴的質量函數,即在紅外動量下,夸克質量比流夸克質量大兩個數量級,這是由於低動量夸克上覆蓋著一團厚厚的膠子云,這也是DCSB的物理圖像。①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流夸克質量為0時,由於DCSB,在紅外夸克質量並不是0,在紫外趨向於0,這表示另一個獨特的性質,漸近自由。
在此基礎上考慮介子質量,利用Bethe-Salpeter 方程可以很好的計算贗標道和矢量道介子的性質,而流夸克質量被作為一種輸入參數,參考文獻②里提供了隨流夸克質量變化介子質量變化的曲線。
可以看出,當流夸克質量為0時,贗標道的介子質量確實是0,但是矢量道的並不是。
參考文獻:
①Craig D. Roberts 2016 J. Phys.: Conf. Ser. 706 022003
②Bhagwat M S, Maris P. Vector meson form factors and their quark-mass dependence[J]. Physical Review C, 2008, 77(2): 025203.
不好回答,這是個有很大爭議的問題,勉強強答一下。雖然我離開理論物理已經很久了,知識也早已生疏,如有誤差請諒解。對於質量的問題,最早源於楊-米爾斯方程的質量困惑,為了解釋這26組非阿貝爾變換中波色子質量為零和弱作用粒子有質量這一尖銳矛盾,這才引入希格斯機制,我們把這個質量稱之為流質量。但是質子和中子等質量過大,最多只有5%是該機制產生,其餘源自QCD低能情況下的手性對稱破缺。問題的關鍵在於沒有該機制手性對稱破缺是否會存在,這是一個極有爭議的話題。比如一對由正反夸克構成的介子,如果沒有希格斯機制,則在計算對稱破缺時無法得到質量項,因此介子的質量確實是由希格斯機制引發的,但是質子和中子似乎卻沒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只能認為目前無法確認。
事實你都知道了,叫什麼名字重要嗎?又不是政治考試。。
將夸克束縛在原子內部的是什麼?是「膠子」,膠子還傳遞著「強核力」,通過夸克交換膠子傳遞,所以大部分的「99%的質量」由膠子貢獻,而最後那一丁點「1%的質量」則由「希格斯玻色子」貢獻。甚至還有人錯誤的聲稱希格斯玻色子是「質量之源」
就像你借出去的一筆錢,別人還是要還回來一樣。
另外我看到還有民科誤解「自發對稱性破缺」,這裡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自發對稱性破缺」
假如有一個完美的圓球,沒有任何瑕疵,當它掉在地上敲成碎片,它的「對稱性」就被破壞了。注意這個名詞前面的那個「自發」,它是自己發生的,沒有牛頓曾經認為的有什麼「第一推動」甚至上帝的存在。
宇宙剛剛誕生,引力就很快的被分離出來,而且變成四大作用力中最弱的一種。當然這很好理解,如果宇宙剛誕生時,引力的強度還非常高,宇宙將在誕生沒一會兒就會發生坍縮。在宇宙的「大統一理論」時期(10^-43秒),除了引力之外,強核力、弱核力、電磁力的能量全部處在同一條線上,也就是說這三種力的性質都是一樣的,為同一種力。直到「自發對稱性破缺」發生作用,將「大統一力」分裂成了「強核力」(膠子)、弱核力(W+、W-、Z0玻色子)和電磁力(光子)。
宇宙,在動,我們的宇宙是活的~
物質在動,希格斯粒子可能是我們物顯的主力~但其可能並不是宇宙在動的原力![力如已作用在物上,那麼推測作用在宇動上可能已減弱]
那麼,請准我們猜測,宇宙內還有某種力場在作用,並且不是物顯的~
希格斯粒子是產生質量的根本原因嗎?筆者認為希格斯粒子並非是產生質量的根本原因,為什麼呢?因為由宇宙中的兩個最小粒子正負d夸克即可產生質量,無須由125Gev能量的希格斯粒子作用才能產生出質量極微小的中微子,即是基本粒子質量的產生都與希格斯粒子無關,希格斯粒子只是一種假想粒子,在歐洲的核子研究中心,由高能質子的對撞實驗產生的125Gev粒子,很快就衰變為各種夸克粒子,表明希格斯粒子只是一種複合粒子。
希格斯粒子是產生質量的根本原因嗎?
基本粒子在通過希格斯場時,通過對稱性破缺機制獲得質量。
但這質量只佔組成物質很小的一部分。然後這種物質與其他物質產生聯繫,通過更為宏觀的自發性破缺機制,獲得更大質量。
所以可以理解為這種更為宏觀的自發性破缺機制是產生質量的主導原因。而希格斯玻色子是產生質量的根本原因嗎?======================
不是!
是物體,必有其實質部分,實質部分就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粒子」叫物質,
最小粒子的數量多少叫質量。
得:是物體,必有物質(沒物質就是絕對真空{},又叫0)
有物質必有質量,因為質量為0,就是沒物體,就是絕對真空{}。
絕對真空定義:{}
人類最早是沒有物理理論的,人類只有定義了物體、物質後,
再由物質 定義出 物質屬性。==== 物理理論才出生。
謝靈:告訴你宇宙真相(三):物質?zhuanlan.zhihu.com![圖標](http://i1.wp.com/pic4.zhimg.com/equation_ipico.jpg)
希格斯粒子嚴格的講;是場能態的『玻色子』能譜,希格斯玻色子參與能量衍射,後續衰變會耦合夸克,耦合正負電子(正反粒子耦合)獨立一體的激發態(馬約拉納費米子)的衍射,有關物質質量的形成。同樣強關聯類軸子粒子--磁單極粒子惰性中微子粒子暗物質粒子的方程。關聯-超對稱性超對稱粒子的本徵物態-有實圖圖例(原創者中國科學家-李殷)
。
產生質量的最根本原因是靜能型自旋量子,靜能型自旋量子有極強的定位能力,就是保持空間位置坐標不變的能力,並且與熱效應性質相反。這種靜能型自旋量子屬於短波型,位移能力差,或運動矢量小,只能在極微小的局域內運動,所以定名為靜能型自旋量子。
靜能型自旋量子也是各種有質量的基本粒子的組織結構成份之一。光子,引力子,反引力子,電磁素子不含靜能型,最小的五大類型的自旋量子都是各自獨立的,互相不包含。有一定質量的,至少是有可觀測質量的基本粒子才有可能包含多種類型的自旋量子,其中就有靜能型自旋量子,所以靜能型自旋量子也是有一定質量的,尤其是有較大質量的基本粒子的組織結構成份,這也是產生質量的原因之一。
再就是與遊離態的,或者說與離散態的靜能型自旋量子相互發生作用,形成質量,這也是產生質量的原因之一,這兩種原因都有。這種廣布宇宙空間的遊離的,離散的靜能型自旋量子很可能就是看不見的暗物質之類的。這是一種靜能場,能夠穩定存在,是自然界本來就有的,不是人工拼湊的。
所以希格斯粒子並不是產生質量的真正原因。希格斯粒子是人工強行拼湊的,比質子的質量還大一百多倍,壽命極短的粒子,僅有億分之一秒的壽命,很快衰變分解,不能穩定存在。或許自然界本來就不存在這種所謂的希格斯粒子,只不過是人類強行拼湊的短壽命的私生子,不是上帝製造的。這種短壽命的粒子有意義嗎?是產生質量的真正原因嗎?很值得懷疑。
自旋量子型永動機簡介把這些問題講得較清楚,可參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