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家和外兩種性格心理由毛病嗎?

在家脾氣很大很暴躁尤其是放了假在家不想跟別人溝通。但是在外邊就特別開朗,回到家立馬變成另外一個人。我的心理是有問題嗎


沒什麼問題。

我在家就是很內斂不愛說話的人,家裡人甚至會說我有點孤僻,不怎麼和家裡人說話,就算是親戚逢年過節聚餐也很低調。

但是在外面和朋友和同學我是很活躍的一個人,基本一起吃飯喝酒我都算是主角的那種,在大學的時候我是團支書嘛,需要組織活動啊,還有些黨的先進思想要組織學習啊,都是我一手操辦。

在家的時候就會被說要多交朋友,不能太孤僻,但是在外面我從來不存在這種問題。

就我自己來說,關鍵是小時候被管束的太多了,所以就算有事也不想和家裡人說,因為就算說了得到的也是什麼不懂事啦,這樣不對啦這種空洞的反駁,如果稍微爭辯下就會被各種苦口婆心的方式進行批評,甚至是以我是某某長輩身份進行謾罵,從來沒有誰能好好的分析為什麼不對。


根據你下面的述說,你肯定是沒有心理問題的。

我覺得你這個不是兩種性格。你在外面活潑開朗,在家裡脾氣暴躁,這只不過是不同環境對你情緒的影響而已。在家裡,父親嚴厲,母親的約束,父母的爭吵,家庭環境的不和諧等等,都會對你的心理造成壓抑,你本能的想要逃離這個環境,可是當前你又沒有能力徹底逃出去。

你在外面活潑開朗,那個才是你本來的樣子。在外面,沒有家人的束縛,一切都那麼和諧,你可以自由自在的,開開心心的做自己。但是你總是要回去的,這是你眼下比較痛苦的一個地方。

總的來說,就是你的家庭環境不太和諧,你不想回去。不要想太多了,既然你目前沒有能力去徹底的改變眼前的這一切,那你就要從心裡接受這一切,把逃出這個家庭環境作為自己的一個目標。

好好學習,努力掙錢,是比較實際的逃離途徑。

願你以後過得開心!


你是想確定自己有無心理問題,這裡有一個理論可以解答你的困惑。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流派: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中有一個基本的理論:

1.自我:代表現實原則,意識,淺意識,你就理解邏輯思維能力。

2.超我:代表道德規範,至善的,你就理解規則約束。

3.本我:代表享受快樂,你就理解追求快樂的動力。

那麼,你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有可能因為社會環境,你外出工作,你的超我和自我,可能在發揮一些作用。

比如,我的超我,社會規範要求我出門要穿整潔的襯衫,因為要見求助者。這時候,我的本我跑出來說,要開心,要舒服,穿拖鞋,寬鬆的T恤出門吧,那麼我的自我會出來調節,根據現實原則,我對自己說可以回家後再這麼穿,回家不穿衣服都可以,想怎麼放鬆就怎麼放鬆。

那麼這個對話,可能是自動的在淺意識里發生,我回家就換寬鬆,看電視哈哈大笑,出門後,我笑的委婉點。這是根據環境,自我、超我、本我會進行調整的。

那麼,心理裡面一個人正不正常,從三個角度來看:

1.心理

2.生理

3.社會

你感覺自己在家,在外,心裡都舒服嗎?有什麼情緒,比如焦慮、不安、緊張、失落、等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嗎?

如果有負面情緒,持續超過2周嗎,有影響到你的生活嗎?

生理上有不正常嗎,比如失眠,身體上感受到不舒服,而醫院說找不到原因?

社會角度,工作有受到影響嗎,有存在不想見人的現象嗎,等等。

如果有一些問題,建議找心理諮詢師求助一下,如果沒問題,其實你就挺正常的反應。


沒有毛病

我在家因為是姐姐,表現得相對成熟。我已經出來工作,在大城市,相對於我們那裡的同齡人來說算是優秀的,所以在家裡面有足夠的話語權。為了讓大人安心,給妹妹做榜樣,我必須成熟。

在公司我是最小的,所以我表現得相對可愛,大家也很喜歡我的這種可愛,還有就是因為我人隨和,很謙虛,工作負責,所以這也是大哥哥姐姐們都喜歡我的原因。


沒有,因為在家跟在外感覺是不一樣的,在家是真實的你,在外你會有偽裝,所以性格是不一樣的


我是在外工作上班時稍微輕鬆,回家卻心情沉重的人,可能小時候父母常生氣的緣故,常年互相不說話,氣壓極低,中午睡覺翻了下身子,炒醒我媽(她睡覺極輕)瞪著紅眼珠子罵人,爸爸更是心眼不大常年鎖眉頭的人,打對面他都不會搭理我。不敢歡笑多語,天天看他們臉色,到現在一回家也會有餘悸,不想有什麼動作或者言語,這已經三十多年了改不了了。


沒有人喜歡一個暴躁的人,也沒有人想成為一個暴躁的人,特別是在家。

但很不幸的,大多數人都是「窩裡橫」,容易在家人面前發飆。發飆之後,又會發現自己其實很後悔,「我也不想成為這樣的,但在家就是控制不住情緒!」

心理學對情緒的研究還是很多、很深入的,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談談。

首先,「窩裡橫」是因為家讓我們感到安全。

我們不會隨便表達自己的攻擊性,因為在社會中,惹到別人就要吃苦頭,所以我們往往都會「謙恭有禮懂事」。但在家就不一樣了,我們知道家人對我們沒有惡意,不會因為我們發飆而對我們實施報復。簡單的說,家庭是一個相對社會安全得多的環境,我們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攻擊性。所以如果實在社會中,我們會更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或者乾脆不表達。但在家,我們就更容易去直接釋放自己的情緒。這是人之常情。

第二,回家不想溝通,可能是因為我們長大了。

與外邊的花花世界比起來,家雖然熟悉,但也顯得乏味。關鍵是,世界的多樣性給了我們多樣的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呆在自己喜歡的空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在家,選擇就少得多了。我們要待在別人安排的時間和空間里,還不能隨心所欲。因為我們已經嘗到了世界的味道,回到家,即便家人並未刻意限制我們,我們也會因為兩下的對比、因為自己自由度的減少而煩躁。這是我們自我適應的問題。假期是個特別的時期,從校園回家要適應家庭環境,好不容易適應了家裡的作息,又到了開學的時候,又要面對開學焦慮,又要去調試自己適應學校的作息。

這種反覆調試,對人是一種挑戰。所謂成熟,就包括練就自己靈活遊走各種不同環境的能力吧。

第三,懷疑自己有問題,也許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表達愛。

發飆了之後,往往緊接著就是後悔。我們下意識的感受到自己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關係。但我們很少能夠直接面對對方去表達歉意,那太難了。認錯和真誠的道歉其實是最好的解藥,但要做到卻很難。因為那需要我們先考慮關係,後考慮自己,這聽起來容易,卻是非常難以做到的。

我們更容易陷入自責。我覺得自責也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指責而已,只不過指責的對象換成了自己。自責可能是來自於歸咎的問題處理模式,一般但發生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都專註於尋找「這是誰的錯?」。好像找到了那個罪魁禍首,事情就解決了。其實,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是找到「哪裡出了錯」,並修正那個錯失。但我們習慣上可能都急於歸咎,而疏於補救。

當我們自責的時候,好像我們就有了要求對方原諒的資本,「我已經知道錯了,你如果不原諒我那就是你不懂事了」。所以自責,可能,可能有一點向對方甩鍋的意思。通過自責,我們能攀上道德制高點,把解決關係困難的責任拋給了對方。

這裡是不是暴露出我自己面對關係困難有些無力?是不是更依賴對方來解決關係苦難?是不是我們缺少修復關係的能力?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每個情緒背後,都隱藏著我們的需要,向內觀察,發現那個需要,那個生命真正的需要,往往也就找到了自己要如何行動的指南。

情緒是心理學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如果你想從眾多的研究成果中吸取到營養,推薦你閱讀《象與騎象人》和《情商》這兩本書。它們總結了心理學研究的諸多成果,為我們認識自己的情緒、調控自己的情緒,建立優質的關係,提供了非常有幫助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傳統家庭情感表達自有其套路,如果想道歉卻難以啟齒,就為他們做頓飯吧。沒有什麼是一頓暖心的家常飯解決不了的。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sina.newsckey=CK1346428841879android_schema=sinanews%3A%2F%2Fch%3Dnews_toutiao%3A%3Aparams%3D%257B%2522ch%2522%253A%2522news_toutiao%2522%252C%2522chName%2522%253A%2522%25E6%258E%25A8%25E8%258D%2590%2522%252C%2522forceSubType%2522%253A%25222%2522%252C%2522isSilence%2522%253A%25220%2522%252C%2522skipAd%2522%253A%25220%2522%257D%3A%3Ak%3Dsinawap_clip*sina*ch*wm13500_0055_LAND_hcffhsu7706563_uid*SN_0254002*1562532450802*https%253A%252F%252Ftech.sina.cn%252Fi%252Fgn%252F2018-05-29%252Fdetail-ihcffhsu7706563.d.html%253Ffrom%253Dwap*ustat___10.13.240.102_1562532427_0.33120700_end::ustat=__10.13.240.102_1562532427_0.33120700::opid=1562532450830582189


謝邀

打個比方

你可以注意一下,你平時一個人的時候是沒有表情的(只是一個人呆著,什麼都不幹);但是有人過來找你聊天的時候,你會微笑或者掩著厭惡,反正一般會有一些表情。人的表情既是表達自己感情用的,也是做給別人看的。一個人的時候無表情,看見別人就有了表情,能說是心裡有毛病嘛。

對不同的事物,我們有不同的態度和反應,這是很正常的事。只要你不是一直刻意討好別人或者其它什麼病態表現,你就沒問題。

(不負責任的瞎說八道,不了解題主具體情況


謝邀。

個人見解,並不是心理問題,簡單來說,不是有疾病,而是說在家有一種安全感,知道「即使怎麼作這個家會一直在」,而在社會上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


一般性格有區別很正常,因為交往人群不同。但從你的描述來看,你在家裡的表現,應該算有問題。找諮詢師一起搞搞清楚吧。


沒毛病。

我們經常聽說過一句話「不要拘謹,把我們家當成自己家就好」

其實這樣的話,聽聽就好,別往心裡去,該拘謹時要拘謹

實際上我們在家雞飛狗跳,甚至總是跟父母唱反調,因為父母才能容忍我們的小脾氣,只有父母了解,真正的我們

而在其他人面前,原本真實的我們難以做到毫無保留地呈現在別人面前,不是因為要逢場作戲,而是與別人相處,我們要止於禮,這是情商問題


慣的,打一頓就好。大部分都是這樣。


我覺得沒毛病呀很正常吧

我小時候就這樣,在外面乖的像小貓一樣,見到阿姨叔叔就問好,又因為長的文靜可愛,經常被人誇文靜聽話的小姑娘。

But!在家裡「媽媽!我不想吃這個菜!」 「我不想去學游泳了!」亦或是我使勁的在沙發上蹦噠可能又在反抗我爸媽。這時候我媽經常會幽幽的冒出一句話「你就在家裡有本事」

再比如在我初中青春期叛逆,在家裡一句話說不好就跟我媽吵起來了,跟我爸說話態度也非常不好,甚至有一次我把我媽氣的要打我,我就非常迅速的躲進了我的房間,我爸在外面死死的攔著才作罷。而在學校里,在同學的印象里我很溫柔,沒有脾氣,也很善解人意。還有小男生給我偷偷塞過小紙條。

再比如我現在高中,在學校別人會說我是淑女,很溫柔,笑點很低,幾乎沒哭過。就是很開朗很陽光的女孩。可在家裡我很玻璃心,受委屈了會在房間里哭。

其實我舉了我的例子,就是想說大概每個人在外面都會或多或少的「偽裝」一下下,但在偽裝中也會有很多自己真實的一面。比如我在不生氣的時候真的也挺溫柔的。不管在家還是在外,你都是你自己。所以我覺得在家在外兩個樣,其實也挺正常的。對待不同的人,我們會自動的用不同的態度,總不能對待老師同學用對待家長那樣「肆意」的態度吧。

不知道我所認為的情況是否與題主真實的情況相符,但看到題主的問題我想題主已經在自我懷疑了。其實有時候我也挺跟自己的過不去的,總是想太多,總是在懷疑自己。但是想到這是我的一生開心最重要我就會釋然很多,我們比很多人幸運的多。

題主在家不想跟家人溝通,但我還是希望能夠多和家人溝通,因為在交流中你會發現原來爸爸媽媽這麼可愛啊,你也會發現很多爸媽愛你的痕迹,他們不會直白的告訴你,但在很多小事上都體現的出來。

越說越跑題了,我不會說安慰的話,我只會說自己的心裡話。總的來說希望題主從自己的「圍牆」中走出來,對自己對前方有著百分之百的堅定。

我們都一樣。

我們又都不一樣。


官方哥,真的,真的我求你別再給我推薦回答關於性格上的問題了,我性格上真的沒有缺陷啊...

這麼多性格上的問題我也回答不出來了啊...

差一點我就真的以為我自己性格有缺陷了......

近好幾個月全都是關於性格上的問題,嗯,真好


不是心理問題。很多人都這樣,但是也都知道這樣不對,就是改不過來。記住脾氣是本能,控制得住才是本事。


不能說有毛病,只能說是一個包袱比較重的人吧。

在家可以放下包袱,因為不用去想家人會對自己有什麼看法,覺得即使自己不經驗不維護家人始終是家人,不會離開自己。

我們對家人的期許總是比較高,內心裡覺得家人會無條件包容和理解自己,即使不表達不溝通他們也應該並且能夠理解自己。

人都需要一個出口,情商沒問題的人在外很自然會對「外人」更包容些。如果是在職場,面對客戶和領導,想不包容也要包容,無形中壓滯了一些「氣」在心裡,有時候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把家人當作出口。


沒問題我就這樣


不會啊,一個是真正屬於你的你,一個是大家的你


老鐵,沒毛病。


推薦閱讀:

別拿性格內向的理由來打擊孩子的自尊
男生表現出來的性格和他朋友描述的性格完全不一樣,應該相信誰?
如何讓自己變得內向,就是安靜一點,讓別人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如何改變自己不好的性格?
性格很內向軟弱,也不會恁人怎麼辦?

TAG:心理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