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回答知乎的問題,也難得找到個有發言權的問題。
我是浙江溫州人市區人,93年出生。溫州話也是在中國方言系統里相對難懂的一門語言。雖然我從小大在溫州長大,只是大學去了杭州,然而我根本不會說溫州話(只能聽懂)。也是歸咎於小學那段時期大力推廣普通話,我又特別老實,所以就不說了(==),家人用溫州話回我,我會用普通話回復他們(直到現在)。
我自己普通話水平客觀地說在溫州人里算是頂尖的,南方人分不清我是北方的還是南方的,去北京的時候發現北京人還是完全能夠分辨我是南方人的。評價我發音的一些同學會覺得我翹舌後鼻音相對南方人明顯很多。
這感覺吧,有得有失,普通話標準會有很多好處,人家可能覺得我受到教育相對好點,但是我覺得缺點也非常明顯,因為自己本身是英語專業的學生,所以十分清楚多一門語言就會多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溫州話里有非常多的用法跟古漢語相似,無論是用詞還是語序上,以及一些溫州話形容事物的方式也相當靈動。此外在身份認同感上,溫州本地人會對我差點,我一次聽到一個計程車司機說:「你一個溫州人連溫州話都不會說,算什麼溫州人?神奇的是,有的計程車司機因為聽我口音像北方人,所以拼車的時候有時會宰我。
我的普通話標準是以不會說自己家鄉方言為代價的,我總覺得失去了些什麼,其實也挺感嘆自己家鄉的方言流失嚴重,如果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個小學生模樣的孩子說溫州話,第一反應是TA的父母是刻意培養TA學的,因為在我們這年齡層朋友間,聚會聊天基本都是在說普通話,更不用說小學的孩子了。
雖然文化是變遷的、是演進的,但是顯然保持多樣性是個好事情。
補充回答:有一首詩是這麼說的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鄉愁的人大概是我內心太多愁善感了。上了知乎才發現,原來那麼多人跟我有同樣的困擾,瞬間覺得自己還有人陪伴~題主這個問題困擾了我10年之久,上初中之前還沒什麼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問題在我心裡越來越難以跨越~本人土生土長河南人,但是生活的圈子卻是東北人的圈子。媽媽姥姥一家在30年前跟隨工廠從遼寧搬遷到河南,後來媽媽經人介紹認識爸爸,再後來結婚,再再後來就有了我,七歲之前爸爸長年在外打工,媽媽經常加班,所以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姥姥家度過的,因為奶奶家距離我家有40公里之遠,跟姑姑叔叔之類的親戚也很少走動,到了過年才見一次面,再加上上學也是在工廠子弟學校,學校的同學老師大都是東北人,所以在學校也是說普通話,直到初二的一次轉學,我才意識到不會說自己的方言是件特別悲哀的事情,因為轉學轉到了附近的學校,同學老師本地人,因為是在小鎮上,所以不太注重普通話教育,上課也都是方言,雖然自己聽得懂,但是並不會說,再加上性格內向,所以一整個學期都無法交流,可以說連十句話都不到,所以成績也就此下滑到倒數,從此我就踏上了「不歸路」,此處省去很多字,因此有一種想要逃離家鄉,甚至找男朋友,以後定居都拒絕本地的這種極端想法,我把我的這些想法叫做心理障礙,因為這個障礙,它實在影響了我的生活,我為此感到無比悲哀和痛苦……
上高中之前都不會講方言,父母親由於工作原因,和我都是講普通話,小學初中都是在老師同學都講普通話的環境。
高中是在一個本地縣城上的,那裡老師上課(包括語文課)都是用方言,在那裡一開始因為講普通話,過得挺糾結。
因為自我介紹用普通話,聽見同學傳我是上海人(不知道為什麼);
學校後賣水果的小販聽我說普通話,四元的蘋果直接報價十元;
化學老師叫我回答問題,在我用普通話答題後直接打斷我,還說我說普通話很「滲人」,
同學之間看見我最多的反應就是一個同學用普通話問我「XXX,你好啊」,然後一群同學哈哈大笑。
進了高中特意花了兩個月學習方言,總算有些成效,勉強算是融入班級了。
然而進了大學之後說了三年的方言又被我扔了……
「你為什麼說普通話」
「你能不能說家鄉話?」
我是真的不會說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