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每天對生活的感悟是什麼?

我在鋪一條路,有興趣一起來嗎?


1、想到的立即去做,過了那個時間很可能就沒那個氛圍

2、我的行為違背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我喜歡她),所以我受到了懲罰——我X,老端著你累不累啊?

3、不要讓任何事情損害了你的內在動機——是任何事情!

4、給一個東西定的門檻過高,會導致你喪失信心及興趣——丫的,門你還沒入呢,裝什麼大尾巴狼!

5、當你拐到錯誤的頻道上時,你需要的不是溫聲細語,而是一記板磚

6、無論做什麼,認認真真去做

7、你永遠都在路上,即使死亡也是如此

雞湯嗎?不雞湯?雞湯嗎?不雞湯…WHO CARES?

———————————————————————

1、我喜歡你,XXX,我希望一輩子都能對你好,疼你一輩子

2、在求知的這條路上,請切勿攀比,那會讓你陷入一種盲目的自大與無知的傲慢之中。向每一個被我傷害到的人懺悔,乞求得到你們的寬恕

3、那些教條讓人混亂,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你的獨立思考

4、一切東西,都應該以愛為出發點

5、別捂著,越捂越臭,我願一生都在路上


我還小人生路還長

談談的說一點吧

詩人北島有一首詩,名字叫《生活》。內容只有一個字:網。有人說精闢,因為生活,就似網一般的剪不斷,理還亂。

我們的生活,由那些密密麻麻的東西互相交織。

人際的網,情緒的網,經歷的網,跳不出,逃不過,躲不掉。

但是我覺得還不夠貼切,如果讓我也來寫一首叫《生活》的詩,我不會去寫內容,因為生活,本來就是無聊和空白的。

轟轟烈烈的故事屬於文藝作品和少部分的人,大多數的男生過得還是平平凡凡的日子。

沒有校園裡你儂我儂的愛戀,沒有人生中絕地反擊的逆襲,也沒有主角光環的幸運加身。

回憶青春,他們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單調,迷茫而又彷徨的曾經,就像海子說的那句詩一樣:我年華虛度,空有一身疲倦。

最後在借用趙雷的一首歌詞

有時候想哭就把淚 咽進一腔熱血的胸口


人生,只有不停地奔跑,才會看到奇蹟。

一圈圈重複的跑道

一遍遍重複的交替

最自虐的運動項目之一便是跑步

跑步是孤獨的但不寂寞,這時候可以思考、感悟生活。

要想跑得久遠,需要付出極大忍耐,一不解釋,二不抱怨,讓我們體會戰勝自己,突破自己的極限。

跑步的過程是不斷進取的過程

跑步的過程是充滿活力的躍動

生活中最大的隱喻是跑步

因為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


生活如一碗清茶

——靈遁者

越長大,越經歷一些事情,越發現生活不易。每個人的生活如此不易,我不願意讓你在我這裡也是不易的。一個真正寫作的人,不應該是俗氣的,不應該總是被瑣事纏身,也就是說你必須給自己留出獨處的時間,寫作的時間。

所以你會發現,沒有哪個首富,能成為大作家。不是他們沒有思考,是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去寫。他們的日程表可能排到了一個月後了,怎麼靜心寫作呢。我挺敬佩馬雲,不迷戀金錢,不執著權利,敢於做時代的弄潮兒,又敢於放下,他的成功順理成章的。所以首富往往影響力很大,甚至比很多作家影響力大。

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作家,但幾乎每個人都想成為首富。作家本身也希望自己有錢,不為生活所困。

但還有一點,完全不暗事理,獨居在家,不經歷瑣事困難的人,也不適合寫作。因為寫作寫的是人,人的生活。人的生活不易,就體現在這些或高興,或悲傷的事情上。所以你還要深入生活,深入觀察生活,觀察人。

醫生是從死神手裡搶人的人。魯迅棄醫從文,就是覺得從文能喚醒和拯救更多的人。所以這方面來說,作家也是從死神手裡搶人的人。每個人都值得被救嗎?這是一個問題。

你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會引發更多的思考。我在小說里,看過一個關於抗日的故事。一個日本軍人受了重傷,找當地的中國名醫醫治。所有的人都勸這位名醫,你不能去。日本人不該救,不值得救。而且救不活你得死,救活你也不撈好。但名醫不為所動,不顧罵名,依然奮力搶救這個日本軍官。

在他的醫治下,日本軍官脫離了危險,存活了下來。但就在日本軍官快要出院的時候,這位名醫又用刀捅死了這個日本軍官。日本軍官臨死問為什麼救他,又殺他。名醫說:「我跟師傅學醫時候發過誓,救人不問男女老幼,不分貧富,不分種族,懸壺濟世是我的職責。你在垂死中,我不得不救,我是醫生。殺死你,我也不得不殺。我不殺你,國恨家仇難下心頭,我死去的女兒也會恨我的。」

這是我讀的一個非常深刻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相信,任何人都值得被救。但值得被救,和最終被救是兩個概念。你欺負了別人,就要想著別人可能會報復。因果律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適用的。

說到因果律,你大概會想到佛。佛說人皆有佛性。所以在佛的眼中只有兩種人。向佛靠近的人和即將放下屠刀靠近佛的人。所以佛學講眾生皆有靈性,不可殺生。殺生就是在造孽。

我看到網上有人這樣評論向佛的人,說很多向佛的人,都是懦弱的人。都是不大敢面對貧窮和現實,通過佛學來得到安慰。評論這樣語句的人,大概忘了,釋迦摩尼是什麼身份。他出生為王子,家境富裕,何來懦弱和貧窮?

每個人其實都是修行者,修的不是學歷和能力,一定是修養。說的通俗點,就是性格。一開頭我就說了,人都難。有的人遇難事耿耿於懷,很多年不能釋懷。而有的人,遇事要麼堅強,要麼坦然,總之心態敞亮。這樣的人,勢必活得自然。

大多認真思考過,這些問題的人,大概可以有這個感悟,那就是你離真相越近的時候,往往離你自己越遠。當然這不是悲哀,是一種獎勵吧。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沒有一個不是這樣的。

人害怕孤獨,害怕無聊的生活,是因為人害怕一成不變。你需要不斷刺激自己。有一些東西,就是這樣被我們發明出來,好像就是要刺激,甚至毒害我們自己。但我們樂在其中。比如煙,酒,檳榔,毒品……我們都知道吃多了有害健康,但還是樂此不疲。

一個嗜酒如命的人,喝的不行了,到醫院,我們不能說,他不值得被救。即使他的妻子兒女總是罵道:「喝死算 了,禍害人的人。」所如何愛自己,愛別人,這也是一個問題。

我曾經寫過一句話:「妄想從無盡放縱中得到解脫,是自取滅亡。」遠離死亡,愛自己,坦然面對生活的快樂和挫折,就總結這一句就夠了。但能堅守信仰的人,又有多少呢?

從心理學角度,在《探索生命》里,我也分析過,人確實是有矛盾的一面。這種矛盾性無法避免。但沒有矛盾的人生,不可想像。你無法從平靜中得到動力,有交互才有力的作用。人生不就是如此嗎?

品人生,就像品一碗清茶。微澀中帶有淡香,慢慢品,入口不要急。形形色色,人來人往,都在一碗茶里。生活不易,才有嚼頭。當你遇見一個人的時候,他讓你舒服,如沐春風,你就好好和這個人學,你學別人的時候,學著學著就像了。當你遇到另一人的時候,他讓你恐懼,不安,你也好好看著這個人,你一定要問,我是這樣的人嗎?不要畏懼任何人,你是什麼樣的人,你也不要畏懼。因為我說了,任何人都得被救,即使總是迷失自己,想放棄自己。但我也說了,值得被救,和能被救活是兩個概念。

一個嗜酒如命的人,如果真的不要命的話,再好的醫生也救不回來,再好的作家也說服不了他。因為他認為自己的生命是屬於他的。但生命的矛盾性和社會性,告訴我們,生命不只是屬於自己。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父母在不遠遊。」「人的價值在於奉獻。」「春風十里不如你。」……看到這些句子,你就知道了,愛絕不是一個人的事情。這就是如何愛自己,如何愛別人的秘訣。

我以為最好的生命的狀態,就是一碗清茶。男女老少都可近它。不會厭惡,也不會生出狂熱。所以好好品自己這碗茶,好好生活。我在這裡等你,希望你春光滿面,攝人心脾!

摘自獨立學者,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散文作品。


我覺得感悟這東西,我沒辦法每天產生。

只是偶爾在生活中會因為一些事物產生觸動,這些觸動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觸發我的思考,思考之後才能說有所感悟。所以我認為感悟不是一瞬間的事情,一定是有感而悟。但是在我的世界裡,並不多姿多彩,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重複做著一些事情。而我本身又不勤于思考,我沒有每天都感悟了什麼。這個感,是一件事?還是一些事?什麼樣的事?這東西沒法兒定時定量的每天產生。而感悟到的東西,也未必有用。當然從大的角度看,你想的一切都沒什麼用。從小的指導生活的角度看,感悟也僅僅就是感悟,有感而想。我覺得感悟是動詞,不是名詞,感悟是個行為,不是一個結論。外在世界的表象讓你有所感,所以,要想有悟(我覺得感悟的悟是指思考不是指思考結論),就要多觀察表象世界的方方面面。總會有些感觸動了你去悟,悟出來的東西呢?有用嗎?未必,因為內在的思想體系還需要融會貫通,這是一個長年累月的過程。而後呢,融會貫通了之後,還得有自己對自己與萬物關係的見解吧。那這個見解需要什麼?需要你有判斷力?沒有判斷力,那你感了之後悟出來的,就說不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了。你用悟出來的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能給自己的內在搭建一個什麼樣的體系,這就不用說了吧。

所以,我說感悟是動詞。但是裡面需要一個判斷力在,這個判斷力的角度應該是多方面的。首先得建立在符合邏輯的基礎上,你的想法首先都應該是可在邏輯上推導的。否則那不是胡思亂想嘛。其次,這個判斷得建立在理性思辨的角度上,要思辨、要理性。通過感性搭建的思想體系,簡直就是兒戲,隨著思維能力的成長,這個體系早晚要崩塌。另外,我們不能離群索居。我們要考慮到所謂世俗世界對我們的看法,因為通過邏輯、理性、思辨得出來的思想結論往往是和世俗世界的價值觀、道德觀是相矛盾的。比如說父母無恩論,好吧,你去以邏輯、理性、思辨的角度去想,那麼結論是什麼?怎麼推都證明父母對子女是無恩的,但是你把這個結論往世俗世界用一用試試看?不被這個世界修理死都見鬼了。所以,邏輯、理性、思辨之後,還需要用這個世界的普世價值觀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正。

這樣構建的內在思想體系,我個人覺得,才是完善的(注意完善是指體系,不是說這樣形成的體系好)。

你也可以完全用感性構建自己的內在世界,當然,那肯定是在邏輯上一塌糊塗,但是你不去深究內在的邏輯性,那又有什麼問題呢?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一樣活著,甚至困惑更少,幸福感更強。宗教+心靈雞湯,可以讓人活的倍兒好呢,驗證幾千年了,沒事兒。不較真也一樣活的。


感悟是某人某事某個場景觸動靈魂,感同身受,從而催生你的思緒,讓你對人生對生活對事業。。。。。總之方方面面的一次重新認識。所以我不會每天都有震撼,也就不會每天都有感悟!也許,人這一生重要的感悟卻是那些最平淡無奇的生活點滴,因為它是記錄時間年輪的纖維,是生命旋律的每一個音符!

我們都是凡人,長期是一種吃飯,工作,睡覺這種平靜中搖擺的生命,忽然有那麼一天那麼一個人那麼一個場景投石擊中你這譚靜水,激起浪花,有感而發。。。。。。


界限感:

不讓對方為你過分負責,也不對他人過度負責。有界限感才不至於過得那麼累,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於讓別人對我們負責,如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通常想找一個可以傾訴你人,可以陪你的人,但殊不知這是一種喜歡把丟給他人,讓他人對你負責的方式。最好做法是:與自己的感受在一起,自己陪伴自己

愛情中的激情期與分手階段:

愛情中的激情期與分手階段,大家都知道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我們總會在心中無意識的美化對方,殊不知分手階段我們也會無意識的貶低對方,降低對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以保護自己減少傷害,無論你願不願意承認,這兩種效果在你的戀愛中實在存在著,所以說愛情是「人世間最大的幻象」

關於你的意見和想法:

在生活中,當你向別人表達你的看法或建議時,可以試著加上「我感覺」、「我覺得」這樣一些字眼,比如你和朋友聊到某本書,如果你脫口而出這本書不好,萬一朋友正好喜歡的就是這本呢?也許可以換種說法:「我感覺不是很好,你感覺這本書怎麼樣呢?」 說完自己的看法後還可以問問對方的看法,給對方表達的機會。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做的事情可能是「無用的」,然而,無用又必有大用,凡是你喜歡的,對你而言就非常有意義。

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可以活躍思維,激發創造力,讓整日忙於繁瑣他事的大腦得到一個能隨它自己支配的時間和自由

實際年齡和心理年齡:

先說愛情,愛情是兩個心理上成年的人的遊戲,別看自己有多少歲了,實際年齡都是浮雲,心理成熟度最重要,有的人也許30好幾,甚至已婚,但他們的心理成熟度是沒有能力建立好親密關係的,所以就算結了婚,婚姻也不會幸福。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實際上也是心理年齡最重要,如果兩人都是心理上的成年人,可以說婚姻是錦上添花,生命走多久,愛情走多久

再說各類人生選擇,心理年齡不夠的人沒有能力選擇,所以只能隨波逐流,最後以為無法選擇就是生活,實際上環境是可以塑造的,你還可以有更多選擇

關於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

很多人,他是這樣,就認為別人也應該也是這樣,在生活中只認同和自己相似的人,只和自己相似的人相處。

實際上,如果不知道對方過去的經歷,自然無法理解對方,就算知道了對方大部分過去的經歷,也很難完全理解對方。

大千世界,可以說每一個與你不同的人身上都有你值得學習的地方。最好的做法是,看到差異,尊重差異,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才能更寬容地接受各種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

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RJLYUU


路邊看見一個老人牽著狗 嘴裡哼著曲 看著他 我發自內心的感到一絲愉悅 他老了 或許人真的只有老了 才可以不再每天一醒來就是為了利益 才可以開始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 我猜他年輕時為了財務自由 為了晚年不再為俗事煩惱 也付出不少

醜陋的世界 勢利的社會 真是厭惡至極 又不得不參與進去 不過是初次涉世 以後日子還長 有的是時間適應。


推薦閱讀:

小外甥比較貪吃,已經給過巧克力了還要再討要,母親就給了但老婆很生氣,到底誰對誰錯?
上聯:良師益友能對者皆才子,如何對下聯?
突然失業了,該怎麼規劃以後?
對女生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