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提升是一個相對值而不是絕對值。當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去旅遊,體驗全新的歷史文化,是提升;當一個害羞膽怯的人去旅遊,嘗試與陌生人去交流,是提升;當一個小學畢業的人去旅遊,學會了幾句英語、學會了看外文地圖攻略,是提升; 當一個依賴型強的人去旅遊,學會了獨自面對突發情況,是提升;當一個心情抑鬱的人去旅遊,給自己一個期限逃離生活恢復平靜,是提升;當一個辛苦工作拿到獎金的人去旅遊,給自己獎勵一些奢侈品,也是生活水平的提升。我承認旅遊花錢,只要自己能負擔起就行。我也承認有別的更實惠的鍛煉方法,但是人各有所愛。 因為確實是一種提升啊,第一次出行的收穫最多,在計劃、交流溝通、應變能力等方面收穫很大的。 之前朋友圈裡被刷屏的這個足跡軟體,又一次的揭示:大部分人的旅行,還停留在農業文明的心態。什麼是「農業文明心態旅行」?更高級的旅行心態又是什麼?先看一個污衊勞動人民的笑話。一個地主問長工:如果你有錢了做什麼?長工:天天燒餅吃個飽。 地主:如果更有錢呢?長工:蓋上三間房,取個媳婦兒!地主:如果比這更有錢呢?長工:蓋上六間房,其中三間裝滿燒餅,然後再娶個小媳婦兒。地主:… … 看到這裡,大家哈哈一笑,估計地主再問下去,也是九間房,三個媳婦更多的燒餅等等等等。不是貧窮限制了想像力,用時髦的話說,是當時的社會結構限制了大多數人的想像力。農業文明的特徵是: 物資供給不足; 生活自給自足; 很少需要和外界打交道; 糧食和基本農業生活生產資料的佔有是最重要的事。 簡單說來就是盯著自己的一小片地使勁兒,家裡餘糧越多越好。長工如此,帝王將相也是如此。征服更多的領土,才有更多的燒餅房子和媳婦兒。別以為我們離農業文明很遠了,其實很多人穿著西裝襯衫,開著賓利賓士但是還是一顆農民的心。幾千年農業文明下來,家裡沒房每地就空落落的,特別不踏實。什麼探索未知,那是玩票不正經沒正事兒。最典型的就是,人生好像就是為了房子。這是典型的農業文明的心態,房子只是個住的地方,理論上租房住酒店公寓也能起到同樣效果,但是很多人就是不踏實。 而這顆「農民心」,也會被體現在旅行上。農業文明心態旅行 炫耀自己去過的國家、城市、景點數量(就像文章開頭例子一樣); 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儘可能趕路增加簽到數量,旅行計劃滿的像在跨國送快遞; 不注重體驗感,吃住行都對付,但是很重視盡量拍照打卡數量,把旅行拍照當做種地的收成,越多數量越賺。 旅行結束後,真心覺得比日常工作還趕還累還枯燥。 農業文明的最基本心理特徵就是不斷積攢基本生產生活物資。就像土財主,即使他的金子已經幾輩子花不了,但是還是不斷地積攢,晚上睡覺前床底下拿出來摸一摸,特別開心。幾千年農業文明下來,家裡沒房每地就空落落的,特別不踏實。這種心態在旅行方面的體現就是,有限的時間儘可能去多的景點、多的城市、多的國家。因為旅行在農民心態里,也是一個物資一樣的獲得過程。自己花同樣的錢同樣的時間,去了比其他人多的景點城市和國家,就是賺了,晚上睡覺前想起來,也會像地主一樣很開心。當然,所謂體驗感、深度游、放鬆休閑甚至反觀自我,完全沒概念。 工業文明心態旅行 炫耀美食美酒美女; 炫耀頭等艙私人飛機豪華酒店; 注重體驗感和滿足感,景點和旅行地不再是簡單的積累,而是為了放鬆休閑、娛樂、運動等等目的而服務,不再趕路湊數量; 不是積極地思考體驗,而是放空,把自己交給外界滿足慾望的機器; 旅行結束後更空虛。 工業文明的特點是,是商品經濟交換的極大發展,也是過剩經濟,儘力開發人的慾望,把一切都盡量商品化和可流通。資本的眼裡,沒有國界沒有人,一切都是產生利潤的手段、是消費、是享樂。後工業文明心態旅行 追求沉浸式深度體驗的旅行,旅行地是自身探索無盡未知的延伸; 注重旅行地的經濟、文化、歷史等本地知識的體驗; 不同文化間的旅行就像鏡子,能通過其反觀自己的社會和文明,反觀自身的行為思想和身體; 每次旅行都是身體和靈魂的提升及心靈解放之旅。 工業文明到了後期,終於在它的內部出現了顛覆它的種子!人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人不再是商品而是人本身,人不是為了滿足他人而活的客體,而是探索世界和自身的主體,人不是為了生產而活,而是為了自身的自由和解放而存在! 有多少人在假裝旅行, 其實是種地收割的方式來旅行?有多少人在假裝旅行,其實是做買賣的心態來旅行? 地主:如果你有錢了做什麼?長工:上回鄰國看到他們用人體工學的鋤頭很好,想整一把。地主:如果更有錢呢?長工:種地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想去海邊用一周考個潛水的AOW證,感覺一下人在水下和魚兒一起游的狀態。地主:如果比這更有錢呢?長工:我從莊稼生長中悟到了人與自然的交流哲學,想去印度幾周走訪當地的佛學者。地主:如果比這更有錢呢?長工:據說北極圈附近都是漁獵民族,我想去住幾年,體驗一下不一樣的人生。 地主:… … 能有一定的提高,但非常不值得。旅遊的本質還是花錢出去玩,開闊眼界和提高見識占的成分非常低。為什麼人會有「旅遊能提高自己」的想法?我想原因有三點。1.古人常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估計很多人很認同這句話。但事實上,古代的「行萬里路」和現在的「行萬里路」,完全是兩個概念。在古代,「行萬里路」,短則十幾天,長則一年半載,需要準備各種衣物錢財,而且古代的交通可不是現在的交通,旅行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會遇到這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危險,如車馬損壞,如遭遇自然災害,甚至遇到盜匪響馬想謀財害命,種種危險和磨難,能磨礪人的意志,提高人的能力。現在隨便一個飛機火車,幾個小時最晚幾天的功夫就到了,現在旅遊和古代出行的難度不在一個檔次。 2.對於第一次出行的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出遠門往往可能也會接觸到一些人和事,鍛煉一些出門在外的能力。但這種能力想得到質的提升,根本不是靠旅遊能鍛煉的,因為歷練的難度不夠,鍛煉的能力頂多是成年人的標配,而不是你強於別人。所以未成年人出去玩,可能超前一點,但到了成年,真的想提升自己,旅遊幾乎沒有任何幫助。3.對於極少數專業人士來說,旅遊確實對他們有幫助。比如《阿凡達》導演卡梅隆來中國的張家界「旅遊」,《阿凡達》中的幾處場景就是依張家界為原型的。當然,卡梅隆旅遊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了。但平常人,我看還是算了吧。 心情一變好,做什麼都會豁然開朗的,精氣神都不一樣,個人覺得旅遊對身心都有益,還能舒壓。 謝邀,旅遊途中會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在這些事情中,你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角度,所以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把每一次的旅途當做一種體驗。 去的地方多了 看到體驗到當地的風俗人情 視野更開闊 會發現並不是自己才是最慘最底層的 如果按收入排名發現自己也不算低 心情豁然開朗工作回去後會更兢兢業業工作 自然就會得到更多報酬 每天待在同一個城市,做著同一件事,你會以為那就是全世界,不再追尋,不再擁有。你得離開你的世界一陣子,去遇見世界的另一面。所以,這就是旅遊帶給你的「提升」! 反正出去就是看不一樣的景,體會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也算是開闊眼界的一種吧! 那要看你為什麼去旅行了 人和人絕對是不一樣的 見識自己想像中的世界,遇見一群從未想過會遇見的人 旅遊就是從自己呆膩了的地方去別人呆膩了的地方,會接觸到很多新鮮事勿和人。開眼界,算是一種提升吧 出門看看可以放鬆我們的心情,暫時逃離紅(gong)塵(zuo)俗(sheng)事(huo),徹底的放鬆身心。 是給自己對生活的獎勵吧 不可否認,旅行會給一個人帶來很多機遇,冒險還有難忘的回憶,在旅行過程中也會增長很多知識。但是作為提升,真的談不上。為了旅行而旅行,很多樂趣就會變成任務。行萬里路之前要讀過萬卷書,才能理解旅行中碰到的文化和事物。沒讀過萬卷書而行萬里路,會提升很多技能但也無法帶著動人的故事領略各個景點 它確實能提升 之前刷抖音,看到這樣一種觀點:旅遊就是去另一個地方花錢。我承認這是對的,不花錢的旅遊好像不太現實。但是如果只是旅遊的話,好像又有什麼地方不太對 。 旅遊在很大程度上,能增進一個人的閱歷,見識,甚至多了一些酒後吹牛逼成為全場焦點的資本。 可是呢,如果我們有機會能做一個實驗,你讓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和一個高學歷的人一起去旅遊,當他們回來的時候,高學歷的人會告訴你一個或者幾個你可能沒有經歷過的精彩故事,沒有文化的朋友可能會告訴你你在百度圖片里就可以看到的東西。 So,旅遊是可以提升的,但是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導致每個人眼裡的世界也會有不同。 能去不同的地方認識不同的人,開拓自己的眼界,知道這世界還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 為了看看其他人生活的地方 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沒錯的 推薦閱讀:
我覺得提升是一個相對值而不是絕對值。
當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去旅遊,體驗全新的歷史文化,是提升;
當一個害羞膽怯的人去旅遊,嘗試與陌生人去交流,是提升;
當一個小學畢業的人去旅遊,學會了幾句英語、學會了看外文地圖攻略,是提升;
當一個依賴型強的人去旅遊,學會了獨自面對突發情況,是提升;
當一個心情抑鬱的人去旅遊,給自己一個期限逃離生活恢復平靜,是提升;
當一個辛苦工作拿到獎金的人去旅遊,給自己獎勵一些奢侈品,也是生活水平的提升。
我承認旅遊花錢,只要自己能負擔起就行。我也承認有別的更實惠的鍛煉方法,但是人各有所愛。
因為確實是一種提升啊,第一次出行的收穫最多,在計劃、交流溝通、應變能力等方面收穫很大的。
之前朋友圈裡被刷屏的這個足跡軟體,又一次的揭示:大部分人的旅行,還停留在農業文明的心態。
什麼是「農業文明心態旅行」?更高級的旅行心態又是什麼?
先看一個污衊勞動人民的笑話。
一個地主問長工:如果你有錢了做什麼?
長工:天天燒餅吃個飽。
地主:如果更有錢呢?
長工:蓋上三間房,取個媳婦兒!
地主:如果比這更有錢呢?
長工:蓋上六間房,其中三間裝滿燒餅,然後再娶個小媳婦兒。
地主:… …
看到這裡,大家哈哈一笑,估計地主再問下去,也是九間房,三個媳婦更多的燒餅等等等等。不是貧窮限制了想像力,用時髦的話說,是當時的社會結構限制了大多數人的想像力。
農業文明的特徵是:
簡單說來就是盯著自己的一小片地使勁兒,家裡餘糧越多越好。長工如此,帝王將相也是如此。征服更多的領土,才有更多的燒餅房子和媳婦兒。
別以為我們離農業文明很遠了,其實很多人穿著西裝襯衫,開著賓利賓士但是還是一顆農民的心。幾千年農業文明下來,家裡沒房每地就空落落的,特別不踏實。什麼探索未知,那是玩票不正經沒正事兒。最典型的就是,人生好像就是為了房子。這是典型的農業文明的心態,房子只是個住的地方,理論上租房住酒店公寓也能起到同樣效果,但是很多人就是不踏實。
而這顆「農民心」,也會被體現在旅行上。
農業文明心態旅行
農業文明的最基本心理特徵就是不斷積攢基本生產生活物資。就像土財主,即使他的金子已經幾輩子花不了,但是還是不斷地積攢,晚上睡覺前床底下拿出來摸一摸,特別開心。幾千年農業文明下來,家裡沒房每地就空落落的,特別不踏實。
這種心態在旅行方面的體現就是,有限的時間儘可能去多的景點、多的城市、多的國家。因為旅行在農民心態里,也是一個物資一樣的獲得過程。自己花同樣的錢同樣的時間,去了比其他人多的景點城市和國家,就是賺了,晚上睡覺前想起來,也會像地主一樣很開心。當然,所謂體驗感、深度游、放鬆休閑甚至反觀自我,完全沒概念。
工業文明心態旅行
工業文明的特點是,是商品經濟交換的極大發展,也是過剩經濟,儘力開發人的慾望,把一切都盡量商品化和可流通。資本的眼裡,沒有國界沒有人,一切都是產生利潤的手段、是消費、是享樂。
後工業文明心態旅行
工業文明到了後期,終於在它的內部出現了顛覆它的種子!
人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
人不再是商品而是人本身,
人不是為了滿足他人而活的客體,而是探索世界和自身的主體,
人不是為了生產而活,而是為了自身的自由和解放而存在!
有多少人在假裝旅行, 其實是種地收割的方式來旅行?有多少人在假裝旅行,其實是做買賣的心態來旅行?
有多少人在假裝旅行,
其實是種地收割的方式來旅行?
地主:如果你有錢了做什麼?
長工:上回鄰國看到他們用人體工學的鋤頭很好,想整一把。
長工:種地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想去海邊用一周考個潛水的AOW證,感覺一下人在水下和魚兒一起游的狀態。
長工:我從莊稼生長中悟到了人與自然的交流哲學,想去印度幾周走訪當地的佛學者。
長工:據說北極圈附近都是漁獵民族,我想去住幾年,體驗一下不一樣的人生。
能有一定的提高,但非常不值得。
旅遊的本質還是花錢出去玩,開闊眼界和提高見識占的成分非常低。
為什麼人會有「旅遊能提高自己」的想法?
我想原因有三點。
1.古人常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估計很多人很認同這句話。
但事實上,古代的「行萬里路」和現在的「行萬里路」,完全是兩個概念。
在古代,「行萬里路」,短則十幾天,長則一年半載,需要準備各種衣物錢財,而且古代的交通可不是現在的交通,旅行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會遇到這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危險,如車馬損壞,如遭遇自然災害,甚至遇到盜匪響馬想謀財害命,種種危險和磨難,能磨礪人的意志,提高人的能力。
現在隨便一個飛機火車,幾個小時最晚幾天的功夫就到了,現在旅遊和古代出行的難度不在一個檔次。
2.對於第一次出行的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出遠門往往可能也會接觸到一些人和事,鍛煉一些出門在外的能力。
但這種能力想得到質的提升,根本不是靠旅遊能鍛煉的,因為歷練的難度不夠,鍛煉的能力頂多是成年人的標配,而不是你強於別人。所以未成年人出去玩,可能超前一點,但到了成年,真的想提升自己,旅遊幾乎沒有任何幫助。
3.對於極少數專業人士來說,旅遊確實對他們有幫助。比如《阿凡達》導演卡梅隆來中國的張家界「旅遊」,《阿凡達》中的幾處場景就是依張家界為原型的。
當然,卡梅隆旅遊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了。但平常人,我看還是算了吧。
心情一變好,做什麼都會豁然開朗的,精氣神都不一樣,個人覺得旅遊對身心都有益,還能舒壓。
謝邀,旅遊途中會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在這些事情中,你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角度,所以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把每一次的旅途當做一種體驗。
去的地方多了 看到體驗到當地的風俗人情 視野更開闊 會發現並不是自己才是最慘最底層的 如果按收入排名發現自己也不算低 心情豁然開朗工作回去後會更兢兢業業工作 自然就會得到更多報酬
每天待在同一個城市,做著同一件事,你會以為那就是全世界,不再追尋,不再擁有。你得離開你的世界一陣子,去遇見世界的另一面。所以,這就是旅遊帶給你的「提升」!
反正出去就是看不一樣的景,體會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也算是開闊眼界的一種吧!
那要看你為什麼去旅行了
人和人絕對是不一樣的
見識自己想像中的世界,遇見一群從未想過會遇見的人
旅遊就是從自己呆膩了的地方去別人呆膩了的地方,會接觸到很多新鮮事勿和人。開眼界,算是一種提升吧
出門看看可以放鬆我們的心情,暫時逃離紅(gong)塵(zuo)俗(sheng)事(huo),徹底的放鬆身心。
是給自己對生活的獎勵吧
不可否認,旅行會給一個人帶來很多機遇,冒險還有難忘的回憶,在旅行過程中也會增長很多知識。
但是作為提升,真的談不上。
為了旅行而旅行,很多樂趣就會變成任務。
行萬里路之前要讀過萬卷書,才能理解旅行中碰到的文化和事物。
沒讀過萬卷書而行萬里路,會提升很多技能但也無法帶著動人的故事領略各個景點
它確實能提升
之前刷抖音,看到這樣一種觀點:旅遊就是去另一個地方花錢。我承認這是對的,不花錢的旅遊好像不太現實。但是如果只是旅遊的話,好像又有什麼地方不太對 。
旅遊在很大程度上,能增進一個人的閱歷,見識,甚至多了一些酒後吹牛逼成為全場焦點的資本。
可是呢,如果我們有機會能做一個實驗,你讓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和一個高學歷的人一起去旅遊,當他們回來的時候,高學歷的人會告訴你一個或者幾個你可能沒有經歷過的精彩故事,沒有文化的朋友可能會告訴你你在百度圖片里就可以看到的東西。
So,旅遊是可以提升的,但是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導致每個人眼裡的世界也會有不同。
能去不同的地方認識不同的人,開拓自己的眼界,知道這世界還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
為了看看其他人生活的地方
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沒錯的
※塞爾維亞看最美日落的12個最佳地點| 日落餘暉華燈初上※用旅行洗去失戀的陰霾,路逸轎運隨你同行※劃界限的旅行模式之定製旅行 什麼是定製旅行?※穿行東南海岸線,中國的「一號公路」不止有風景※種草紐約必去的Top10博物館
TAG: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