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為一名茶葉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覺得最困難的是什麼?

這是我在看到下面這個問題以後想到的

關於茶葉的幾點基本常識有各茶種原產地的朋友來科普一下的嗎? - 健康科普

這位題主希望能為茶葉消費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信息

但我覺得,在提供信息之前,還是應該先了解一下茶葉消費真正的痛點在哪裡

希望廣大茶葉消費者能在這個問題下倒到苦水,說說自己買茶過程中的困難


作為消費者來說一下。

感覺這個是整個初級農產品中最大的問題,沒有標準化,信息不對等。

就茶葉來說,我遇到的幾個問題。

先定義我為綠茶的初級消費者

1. 什麼是好茶。

這個有部分硬性標準。基本上我們認為的核心茶區,幾采,品種,工藝

但是說實話的太少。

那我首先的去學習這個品種的茶,什麼是好茶

以去年買茶為例;

碧螺春查了東西山核心區的最好,於是優選這2個區的找茶,找到最後,發現所有人都說自己是東西山核心區的,精撿過的旗槍

2. 好茶的量。

到底有多大的量?如果說這批X茶在核心產區總共就2噸的產產量,我能買到么

參假的太多。

這個可能喝茶的都不太關心。我接觸普洱多,其他少,所以普洱幾個山頭的古樹量就那麼點,結果滿世界都是。我延伸的認為,其他差也會這樣。

3. 哪裡買

大品牌,小品牌,農戶都在賣,都說自己是核心區的頭采,都說自己是群體種,都說是古樹。

幾個渠道,淘寶,線下店。

以去年買茶為例;

我不太選擇線下店;我認為這些店的運營成本過高,茶的售價包含了成本

所以選擇網店,了解碧螺春的價格應該在2000-3000間,淘寶去找這些的價格,然後搜。

我認為我網購能力應該算非常優秀了,但是還是很難選出我應該買哪家

4. 試錯成本高

在沒有確定這個茶的正確感官認知下,我沒法做到我買的是不是真正的價值的。

在沒開湯前,所有的只能是商家的描述,沒有建立正確感知,就算現在給我10個店鋪的茶樣過來適合,我也不會知道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優秀的口感,因為我只能認為,這個茶是否不錯,是否適合我。

所謂茶無好壞,喜好在人心我認為是不對的,好茶就是好茶。好茶就應該有明確的標準。

所以是錯成本太高,而且沒有帶領的情況下,我沒法做到認準某個買點後一直購買


不懂茶是否正宗,價格是否合適,這是消費者最痛苦的問題。

買茶一定要試茶,推薦一個簡單的方法:不管什麼茶,用沸水泡5分鐘,再聞是否有異味、香氣是否正宗持久,喝一下茶湯是否濃稠,是否有回甘。

這就是專業的審評方法,在這種泡法下,茶的缺點會放大容易識別好壞


試答。

喝茶有8年左右的時間了,沒深入地研究過茶葉。但就一般性問題還是可以暢談幾句的。

既然題主表明了身份,我就自己的感受講一下吧。

茶葉算是大眾消費嗎?我認為不是,至少我身邊的親朋好友喝茶的僅僅一兩個而已,但僅有的這幾個人消費茶葉量還是可以的,購買渠道很固定。

在茶葉消費過程中最困難的是什麼?我認為:標準為何?

1.價錢。

100一斤的鐵觀音和1000一斤的鐵觀音有什麼區別?

淘寶或者天貓上的價錢怎麼會那麼便宜?

即使不喝茶的人,他/她都會潛意識覺得茶葉是暴利。

能通過什麼公認的標準且有說服力地告訴他們這個100和1000的差別?

2.口感。

去(新的地方)買茶葉,賣家都會問你,喜歡喝什麼口味的?好喝的就行啊!可怎麼算好喝的?最終還是以顧客喜歡的口感為標準。如果不經常喝茶,不會有種被騙了的感覺嗎?因為在他不懂的情況下,最終結果還以他的標準來作為最終的衡量依據……誰能happy?

3.去一個新的茶葉店都不敢大聲說話,弄不好就被騙。也就是多花冤枉錢。(我所聽過馬連道茶城很經常這樣做,不過我沒在帝都生活)

4.茶葉到底給了消費者一個什麼感覺?

5.中國人做生意有個詬病,不看長遠,也難為做生意的這些人了。前幾年好的時候……結果現在……

其實說得啰哩啰嗦,但自己想表達的還不知道有沒有表達清楚。

題主一定也接觸過紅酒咖啡之類的外來飲品,粗略的感受就是我買一瓶1000塊錢的紅酒或者咖啡肯定物有所值,但茶葉,怕被騙到不行。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消費者。

說的誇張點,九塊九包郵的和九百九十九不包郵的,都說自己有花果香。

買著心累。沒有標準,沒有保障。


作為茶葉消費者,最困難的,是茶葉的農殘和製作工藝等食品安全問題,畢竟是直接飲用的。再有就是茶葉的價格體系和判別標準,所以一般會選擇品牌茶,特別是需要送人時候,質量和價格都有些保障。


1、每一種茶都有國家標準,如果真的對茶有興趣可以購買一本(專業類)茶葉審評的書;

2、按照書本找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茶,可以在當地茶葉市場少量購買品嘗(多找幾家店,也可在網上尋找),把每次喝的體會和書本描述對比,再接著少量購買,再對比……

3、這樣對自己喝的茶有些概念後再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茶友交流及拓展購買渠道

4、對一種茶有真愛後到該茶產區感受茶葉魅力……


價格層次過多,說白了就是質量差別太多。


茶葉在中國屬於熟人商品,而不是一般意義的標準工業品。這種性質上的差異導致採用的銷售策略也不同。雖然我國是產茶大國,但是茶葉還沒有真正成為國人日常消費品。有句話:喝茶的人不買茶,買茶的人不喝茶。可見在我國,茶葉承載著微妙的文化內涵。幾千年的茶文化現在真正出口的茶葉有多少?在國人的普及率又有多少?

現在政府喜歡搞花式宣傳,品牌有時候是上面給基層下達每年要創多少省級、市級品牌,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品牌。

想想很著急。


好茶缺消費者,消費者缺渠道。


推薦閱讀:

送禮的茶是什麼價位的?
「茶藝」,要怎麼學?
加鹽加姜做拉花,這樣的中國茶才最正宗?
王老吉開設第一家線下現泡茶概念店,探索「新式茶飲」市場
【韻海茶識】詳解:何為拼配?何為純料?選哪個?怎麼選?

TAG:消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