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總說學習不是給他學,但孩子學成什麼樣子卻總喜歡指手畫腳?

為什麼不直接說你學不好就是對不起我的學費?這樣豈不是跟好理解,就像國家培養運動員是為了讓他們為國爭光,說直白劃清利益關係豈不是更好


沒錯,學習的確是學進你的腦子裡,就像吃飯是吃進你的胃裡一樣,但你想不想吃飯,想不想學習這主動權好像不在你手裡,你只有按指令吃飯學習的權利,你要說是義務也可以;沒有決定吃與不吃,學與不學的權利,這權利在你父母老師手裡,你只有按他們的要求學成他們滿意的樣子,否則他們肯定得指手畫腳,因為他們覺得他們是為你好,也許你自己感覺吃一個饅頭就飽了,但你並沒有權利決定你吃多少,所以只要他們覺得你沒飽,你就得繼續吃,因為他們是為你好,他們希望你身體健康,長的像姚明一樣高大威猛,所以他們有權決定吃多少飯,你信嗎?


一,人的學習結果是自己負責。

二,父母愛你。

這兩點你要知道的話,就不會疑惑他們這麼說。

這句話是真心替孩子著想的,也包含了他們對你好的期盼。父母說你不是為了我們學習,是你學習好壞的結果是你自己承受,我們代替不了,學習好了你受益,不好的話,生活差我們也無能為力。社會大而複雜,人都是有優秀的有差勁的,優秀的人生存能力強,生活質量高。差勁的人養活自己都成問題。這點也是學習結果導致的。所以你學習不是為父母學的。

他們想在你學習上進行干預,都是希望你有好的結果,讓你有好成績,將來有好生活。對你完全不管,任你發展的話,你年紀小不懂事,走了歪路也不知道,將來生活艱難,活在社會底層,吃苦頭父母會心疼難過的。

有的孩子只看到有人不學習天天玩就羨慕也想這麼做,是他們沒看到這種行為的後果而已。也有孩子看到當明星,打遊戲也能賺錢。以為賺錢容易,只是他們沒看到這種看似簡單的行業背後的艱苦而已。更不明白還有「天分」這兩個字,區分了輕易就很優秀的天才和不辛苦付出就不成事的平凡人。

所以,學習是為了自己,是清醒人應該明白的話,是你自己應該常對自己說的話。不要等著父母來告訴你,干預你的學習。那你的學習成績就值得擔憂了。


樓主的角度挺對。

從家長的角度,孩子學不好就是對不起他付的學費。家長讓孩子學習,這是家長的一項長期投資,孩子畢竟還小,容易看到眼前的利益,不懂得每天傻玩有什麼後果,所以需要家長約束一下,以保證投資收益率。而且,這項投資如果操作正確,從長遠來看也的確對家長、對小孩雙方都有利。

家長往往不好意思承認教育投資的本質,畢竟家長投資、家長監督、孩子出力、孩子克服自己想玩想休息想舒服的衝動,而成果要未來幾十年才能看到,這就像企業給員工高額退休金,但平時拚命壓榨一樣,那個想像中美好的未來還很遙遠,先逼迫了再說,這種逼迫或者指手畫腳會讓家長產生一種幻覺,覺得自己離那個美好的未來更近了一點。

所以就產生了這種扭曲的現象,家長不好意思承認自己的投資+剝削本質,選擇性的把學習的責任全推給孩子,不管這是不是出於孩子的意願。同時,為了自己心中想像的學習好走上人生巔峰的幻覺,去逼迫孩子,去指手畫腳。


因為家長希望孩子以後可以獨立生活,不用啃老,不用再來麻煩父母。

這樣說來,其實孩子讀書也不只是為自己。


因為事實並非如此啊。

讓孩子好好學習當然不是因為學費啦,學費無關緊要的,家長主要是看到孩子學習成果不好或者學習有困難的時候很著急嘛。家長還是希望幫助孩子的,只是可能表達的方式有些強硬,畢竟心裡著急嘛。

不同的家長對孩子要求不一樣,但是肯定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發展的越來越好的。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時候控制不好自己。家長說孩子也是好心,孩子卻不一定理解,矛盾就由此而生了。


確實不是給家長學的,我和孩子爸爸有退休金有幾套房,沒有孩子晚年也能過的很好,完全不指望孩子以後對我們有啥回報,所以這話也沒毛病。

現實狀況是,現在大多數孩子別說超越階層了,就是要維持父母給他們的生活水平也是夠嗆,做家長心裡急呀,看著孩子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特別焦慮,難免會對孩子指手畫腳,其實我們也不想啊,破壞親子關係不說,還勞??勞力。

最後感嘆一句,我們這代家長,真!的!特!別!累!


大部分家長不會覺得對不起學費 他們只是見過那些沒文化的人是什麼樣子 吃過什麼虧 他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變成這樣

一個年齡段一個心態 我小時候的心態就是不想學 被家裡逼著學 現在25了 看到身邊碩士研究生出來的起點 我看著自己的本科出來的起點 呵呵

在學校里學 主要是為了讓像我這種平民提高平台 你仔細看看你的同學的變化 你就知道了 小學一個模樣 初中一個模樣 大學一個模樣 研究生一個模樣 博士又是一個模樣 你就能感受到平台的高度是啥了

我記得當時有人因為說這個社會的應試教育不對 不想學 這個只有兩種選擇 要麼出國去選擇其他的教育模式 沒有那個能力就踏實的繼續應試教育吧 不要怪父母 而且應試教育屬於努力就有收穫的教育模式 這讓所有人都有機會得到更好的平台

最後說回來 家長知道讀書的好 而處於這個年齡段的人體會不到


好好學習產生的結果是作用於孩子自己的,但是學習的過程是漫長的,依靠孩子自己不可能做到完全自覺,就需要家長的監督,對孩子的人生做出指導本來就是家長的責任,如果一個孩子不好好上學,學習弔兒郎當,你會不會首先想到他父母怎麼管的。

在這個社會,一個普通家庭,還是需要通過完成學業,取得學歷學位,才能增加就業和優質就業的概率,那種劍走偏鋒的事情不是家長們願意讓孩子嘗試的

因為在人生的戰場上,家長們知道,一生很短,他們希望你好過,過好


謝邀。父母著急,怕你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你確實不是給他們學的,因為你未來走的路好與壞,都是你自己的要去承擔的,父母無非就是你好他們驕傲點,你壞他們傷心點。最終的體驗都是你自己的。確實學習好的有時未必混的好,學習差的未必過的差,但是大概率來說,學習好的選擇的機會會多一些,父母是過來人,見的比你多,希望你能在活在那個大概率中,所以會把他們的經驗教訓告訴你,可你還小,還看不到這麼遠,自然不能理解。


親爹媽才給你指手劃腳,後爹後媽才懶得管你。


家長有控制欲唄


別人家的事情管不了…

你看不慣的也許是他們極其enjoy的…


我孩子現在上小學,我得觀點是,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得干預是為了他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現在來說還小,自我約束力不好。必須有大人進行干預約束。

但是在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後,我會慢慢的放手,不會進行過多的干預。至於到什麼時候我也確定不了,畢竟我孩子還小,也沒什麼經驗。

在孩子以後長大以後我還是會進行干預,但是這些干預是孩子心智不成熟的情況做出的決定進行干預,並和孩子進行協商。


「你學習是給你自己學的。」這句話嘛,其實沒必要拎出來討論對錯,因為就是在陳述事實。

大人又不是石頭裡蹦出來的,都是從小朋友長到大,他們小時候也聽這句話聽到嘔吐,當然也有你這個疑問。

後來他們長大了,經歷了很多事,明白了答案確實如此;在你還沒長大、還不知道答案的時候忍不住劇透了你,希望你莫走彎路,就是這麼回事。

然而實際上聽別人說都是白聽,人生很多事一定要自己走一遍才會有切身體會。趁年幼不多嘗試幾條路、幾種想法肯定不會甘心的。

沒有那麼多利益牽扯,誰沒事想那麼多。真計較利益,生養個孩子二三十年擔驚受怕操心費力花錢,而且他還不領情,要是為了利益,是你你想生么?可是真生了個孩子啊,你看他小小的,軟軟的,熱熱的一小團肉丸子,明明禿頭腫眼泡醜醜的,可是你只恨不能把心都掏給他,誰傷害他我能宰了他。

不過我的孩子,我希望他在「學習是給你自己學的」這個認識的基礎上,還有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意識,不然一輩子糾結於自己的感受,只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格局太小,反而限制了自身的高度。做一個冷漠自私利己的中產,這樣過一輩子有什麼意思。


因為愛,才會有要求,要求你上進,要求你優秀,以後能有個好生活。

因為愛,才會有焦慮,生怕自己的孩子學業無成,事業受限,長大吃太多苦。

因為愛,才會關心則亂,為孩子的懶惰、貪玩、墮落而傷心、痛苦、焦躁甚至大發脾氣,哪個父母不是教訓完孩子心疼的想掉眼淚?

孩子對父母的愛,純粹,無條件,父母對孩子的愛又何嘗不是?

正常情況下的父母,沒有誰會算了投入產出比才去生孩子,沒有誰會為了投資為了利息去生孩子,也沒有誰會為了孩子有出息了給自己養老才去教育孩子。

父母培養孩子,要求孩子努力,只是源於愛的驅使,只是為了孩子可以過得更好,人生可以更精彩一點。

當然,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的,難免也會出錯,在教育理念或者方式上出現傷害孩子而不自知的行為,所以父母也要多學習,多自省。但不能因為父母的不完美就都定了父母的心。

做為孩子,多聽聽父母的,積極向上,完善自我,總是好的。


因為你的父母愛你。

學習確實不是給父母學,是給你自己學的。父母都是過來人了,他們清楚的知道不好好學習是什麼後果,他們也吃過虧,他們不希望你也要面對這些後果。他們不在乎那些學費的。他們願意為了孩子的學習付出更多。確實有人不好好讀書後來也過得不錯,但你能保證你的未來可以和他一樣嗎?誰也不能保證吧?對於普通平民來講的出路就是,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有高學歷,再找一個好的工作,或許有的人在此過程中積累了資金人脈又自己去創了業。你現在應該還沒步入社會,意識不到也體會不到這些人生問題,社會的競爭壓力很大,好的企業很多都是985 211大學起步的。

父母如果不管你,現在的你能保證好好讀書提高自己的成績嗎?父母愛你,不想你受苦吃虧,希望你未來活的更幸福,更有底氣。另外,不要覺得等你步入社會了就不需要學習了,想要繼續往上爬,繼續賺錢,依然要學習,記住學無止境。


推薦閱讀:

寶寶一歲離婚,孩子歸男方撫養,對於孩子媽媽是經常看望比較好還是不看?
家長帶孩子搶橘子:孩子的未來,拼的是父母的格局
嫁給什麼樣的家庭會比較容易得到幸福?
五個月大的寶寶不會翻身正常嗎?

TAG:孩子 | 家庭教育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