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一條道德規律,無論放在哪一個歷史背景下,它都是成立的?如果有,為什麼它成立?它的成立有什麼意義?
08-08
如果認為不存在,也請論述之。
每個人都有自己主觀上的道德準則。
當這種主觀上的道德準則具備普遍必然性時候,即上升成為了客觀上的道德規律。所以,歷史上公認的道德規律有很多,比如不枉殺,不盜竊,人人平等,etc.
但是這種客觀上的道德規律是有局限的——有時我們在理性上對某一規律有了認識並表示贊同,但一旦該事項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時,我們能否按照規律去做,也不是沒有問題的。
舉例來講比如,在美國,一個一貫主張人人平等,反對種族歧視,並以此教育自己子女的人,當其女兒找了一個黑人做丈夫時,也會面臨倫理考驗,而需要做出艱難的抉擇。也就是說,他也需要一個把普遍規律轉變為行為準則的過程,因為對某一倫理原理的贊同和認識與把該原則變成具體行為的主觀準則之間是存在差別的。
我認為,正是這種「將個人準則轉為規律容易,再將規律轉為準則難」的現實狀況阻礙了人們對於道德規律認同的障礙,導致了人們對於規律是否存在的爭論。
個人認為,規律還是存在的。至於規律為什麼不能成為「鐵律」,因為社會範疇的規律不是物理定律,它還是依附於具體的人而存在的。脫離了實際,一切爭論的是形而上的
===========吐槽=========好吧,我承認我對這篇論文http://wenku.baidu.com/view/cf20222f453610661ed9f401.html詮釋的邏輯混亂+各種不嚴謹;沒辦法,誰叫俺不是哲學專業,沒有強悍的思辨\語言能力呢!但我直覺上認為張教授對於康德理論的詮釋是正確嚴謹而且契合題主問題的,求專業人士深入淺出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一條,就是:社會必須靠自身維繫其更長久的存在。
歷來西方哲學家們都力求尋找這樣的一個玩意,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傾向與道德不是客觀存在而是主觀的,但是這種主觀不是說每個人都能自己定義,而是可以形成共識,被大多數甚至所有人贊同的,大概和羅爾斯所謂「重疊共識」那樣。更有研究想要表明血緣道德是自古存在的,而社會道德可以用博弈論推出(這個最明顯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殺人要懲罰,不管是償命還是監禁之類的
因為沒人漠視自己的生命和生命權利不存在
同一個時間範圍內,世界各地的道德標準就很不一致。同一個地方在不同時代的道德也不會一致,比如現今的中國和歷史上的中國。不同宗教派別中的道德觀念也不一致,看看伊斯蘭和基督教就知道差異是多少大了。
道德只能是在一定時間一定區域內的由日程生活習俗、習慣演化出來的。
非常推薦 熊逸 的 我們為什麼離正義越來越遠,書中的諸多探討也許會讓lz感興趣。推薦閱讀:
※256、【道德】德性倫理學與規範倫理學之爭及其影響
※覺得中國教育有問題那你不去受教育就行啦。你讀什麼書?這句話是正確的嗎?
※在明知自己家族有遺傳病史的情況下,執意要生孩子,是否可以評價為道德低下?
※道德底線低的人是不是更容易獲得快樂?
※如何看待那些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攻擊別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