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總動員4哪都好,為什麼要設計伍迪失去發聲器和離開,就不能換個大團圓的故事?
是換個故事,不是結局,也可以用大團圓的故事來表達伍迪的成長,伍迪又不是鋼鐵俠合約到了,鋼鐵俠不想拍了,現在都那麼喜歡拍這種結局嗎
伍迪失去發聲器,從玩具的角度來說,變得「不完美」了。
但從伍迪的個人角度而言,他面對了自己最大的恐懼-不再被人類主人需要,從而失去了到此為止人生的目標和價值。其實他一直在做著存在主義的思索-最早可以追溯到系列的第二集:在那個故事中,伍迪除了玩具以外的可能性是成為玩具博物館中的藝術品,然而這個選擇是和玩具的價值觀相背離的,彼時安迪還是需要伍迪的,伍迪追求自我價值就必須放棄和主人的契約。
在第四部中,牧羊女這個角色的設定的存在就是為了代表和象徵伍迪除了玩具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一種完全脫離了人類的生活,一種自由的、充滿冒險精神的生活,同時也是他一直以來內心真正的渴望和需求。所以當故事的結尾,當所有外部的衝突得到解決,伍迪沒有像前面三部一樣,回到主人身邊,而是選擇了自己。他不再「屬於」任何人,他只屬於自己。
同時,雖然伍迪和朝夕相處的夥伴們暫時告別,但這種分別恰恰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之間的友情是多麼寶貴。
所以我認為這個結局是【圓滿的】,而且打開了更大的故事的可能性,如果前三集故事的核心是以伍迪為代表的玩具和與安迪為代表的玩具的關係,第四集則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故事,第五集之後就可以完全以伍迪為主角,開啟一系列冒險的故事了。
你是不是把Pixar跟Disney弄混了?Pixar的電影一直都是從成人的角度講故事的,不搞虛假繁榮,幾乎每一個Pixar動畫電影都有一個沉重或者成熟的主題,劇中人物面對的是真實的心理/社會問題,如何面對恐懼成真,如何應對抑鬱,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等等,Pixar之所以是奧斯卡的香餑餑也正是因為這份「思想性「。
Toy Story系列,你第一次看時候可能年齡太小,現在請回頭想一下,說的是什麼問題,這些玩具們是那一類人的化身?是父母啊,玩具本身就是父母養孩子的工具,父母早晚是要放飛的,大團圓豈不就是把孩子養成家裡蹲了?
後,說了一個我覺得非常走心的地方。因為玩具系列跨度非常長,真正從1一路追下來的人多數都是8090。迪士尼真的是充分的回應了受眾群體的心裡變化。
曾經,玩123都還是善惡分明的。迪士尼自始自終都是做善惡分明和大團圓結局的。
專門破壞玩具的隔壁男孩Sid。
唯利是圖只想用玩具賺錢的肥宅。
因為自己被取代了而變得心理變態的草莓熊。
他們都是前三部的完全反派角色。
然而第四部,我更看到了一些成人世界的灰色地帶。沒有哪一個角色是真的壞掉的。我以為按照迪士尼的套路,一定是蓋比娃娃把從叉叉手裡得來的胡迪的過去,用花言巧語美化一變,用來騙取胡迪的發生器。最後胡迪發現被騙,要拿回發生器回到邦尼身邊。
但是,當蓋比娃娃發現,自己沒有被重視,沒有被愛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發聲器損壞,時便同意胡迪拿回她的發聲器這一點,這也更是側面的說明,胡迪能夠遇到安迪,真的是太幸運了,這世上有太多的玩具,一生都只活在等待和期許之中。
一些人,一些像胡迪一樣受著運氣恩惠的人。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是源於自己的努力。然而很多時候,自己所享受的一切,並不僅僅來源於努力。胡迪在安迪還小的時候就能有幸陪伴安迪。胡迪有一顆出場時完好的音效卡。這些胡迪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都是蓋比娃娃做夢都想要的。蓋比娃娃每天,練習喝茶,努力的想要修好自己的故障想要得到一丁點,她珍視的那個女孩的愛。胡迪與安迪的習以為常的每一天,是蓋比娃娃做夢都想要得到的一天。
成人的世界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
這一路,
他得到過主人的視若至寶,
他嘗過擔心自己不在重要的心焦,
他在孩子玩具箱里的短暫和博物館裡的永恆里進出,
他在無數的艱難險阻中尋找回家的來路,
他是幼兒園等級制度的改造者,
他是光速長大了的孩子給後來者的託付,
他是壁櫥里的灰塵,
他是孩子融入集體前最後的看護,
他把希望之聲讓給了守望之人,
他把遵從內心化作最後的謝幕。
他與摯友相遇又離別,
他與愛人破鏡又重逢,
他的嶄新的人生即將起航
接下來的生活,
是之前的任何一個他都不曾觸及的遠方。
So Long.
對我來說,這結局也不算完美。我個人也更喜歡完美的結局,但這個結局其實很合理。
首先,電影里著重描繪了叉叉對邦尼的重要性,但同時也側面反映了邦尼對一旁的胡迪是忽視的。所以可以很明確的就是邦尼並不是十分在意胡迪,而且邦尼身邊有自己原有的類似「管理者」這樣的玩具角色,警長這個責任交付給了翠絲。結尾彩蛋也應證了翠絲在成為警長後的確就如同胡迪一樣。綜上,胡迪對邦尼來說可有可無。所以在我看來胡迪最後選擇聽從自己的內心和牧羊女一起去冒險是合理且非常正常的。
其次,說說胡迪失去發聲盒這個安排。胡迪一開始進古董店就是因為看到了牧羊女的燈,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因為胡迪對牧羊女有愛慕之情,一切都不會發生。所以最後結局胡迪選擇和牧羊女在一起也是很合理的。另外,胡迪之所以失去發聲盒,一方面因為蓋比娃娃的遭遇,一方面也是蓋比娃娃說中了胡迪的心。當然,主要原因還是為了救叉叉,因為這是胡迪唯一感到被邦尼需要的地方。
不過由於蓋比娃娃拿到發聲盒的方式並不光彩,所以她沒有被心心念念的小女孩留下可以說很公平了。而胡迪作為一個老好人自然不可能放任不管,或者就這樣拿回發聲器。所以胡迪幫助了蓋比娃娃找到主人,這點上其實和結尾胡迪和牧羊女決定幫助全世界的玩具找到主人相得益彰。作為一個正面人物,胡迪自然也沒有再去和蓋比娃娃討要發聲器。那剩下唯一的可能就是蓋比娃娃主動給出發聲器,這樣問題就來了,蓋比娃娃是不可能自己拔出發聲器的,且不說她夠不夠得到自己後背,假設可以,那麼她時候有這個力氣扯破棉絮呢?繼續如果可以,那麼能不能完好無損地將發聲器拿出來呢?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黑人小女孩(主人)將蓋比娃娃放在一旁,沒有在意。但實際上,在黑人小女孩決定留下蓋比娃娃後,沒有一時放開蓋比娃娃。換句話說,蓋比娃娃沒有機會交出發聲盒。再想一下,蓋比娃娃真的不需要發聲盒了嗎?或者說胡迪還需要發聲盒嗎?
胡迪不再需要發聲盒了,因為胡迪不再需要主人,他是個自由身。我個人理解是,發聲是為了讓孩子覺得有趣,胡迪沒有主人也不打算找一個新主人,自然不需要。其次,發聲盒是個人工內置的聲音,不屬於胡迪的聲音,胡迪已經不會再迷失了,他已經堅定了自己的決心,他的心聲告訴他應該幫助更多玩具找到主人。這裡可能和巴斯光年一直按自己的發聲鍵有呼應,當時巴斯光年不懂傾聽心聲,而如今胡迪不僅懂了,更加清晰了。所以對胡迪來說,這個發聲器實在不是什麼必需品。
總結,這是一部愛情喜劇,所以在一切的一切都顯示胡迪不再需要成為一個孩子的玩具時,他選擇和心愛的牧羊女一起幫助更多的玩具找到主人。而英雄形象總是需要犧牲一點的從而襯托其不凡之處,失去發聲器或許就是其中之一吧。
Woody放棄發聲器是他自我意識覺醒的第一步,當下他可能還沒有意識到,但是他的潛意識已經不再把「玩具」「取悅人類」這一身份作為自己的唯一使命了. 寶貝的經歷讓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生活也存在另一個可能.
放下自己所依賴的東西,跳出舒適圈,是自我覺醒的第一步……正是因為這樣,這片才沒有落入俗套,而且無比感人啊……
求你了,標題就劇透。真的是服氣唉。
謝邀。
發音盒是我對《玩具總動員》4第二大意難平,第一是胡迪和巴斯光年分開。
原來這麼多人也對這段意難平,大概是因為人類對完美的追求的天性和「完整強迫症」。
首先回顧一下發音盒這條線。
蓋比發現胡迪發音盒跟她是同一款,要搶,胡迪這個時候是不願意給的。
※你最崇拜的人是誰,為什麼?
※小鎮疑云:警察找了四年,對比了6000多張嫌疑人照片,最後破案的是食堂大師傅
※你給孩子起名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嗎?
※我沒有錢,我怕養不起她,可我真的很喜歡很喜歡,很愛很愛很愛她,想要和她說我愛她?
※小狐狸的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