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智堡公眾號:zhi666bao。
譯|智堡 夏立
本文系芝加哥大學 (UChicago) 貝克爾·弗里德曼研究所 (Becker Friedman Institute, BFI) 主持的拉丁美洲財政及貨幣政策史 (The Fiscal and Monetary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 研究項目中有關阿根廷的國別章節。
篇幅等原因有刪節與改寫,原文請見附件。該系列的研究皆基於全系列第二章(另見附件)中提出的基於政府預算限制 (budget constraint) 和對真實貨幣需求 (demand for real money) 的概念框架,將在下文中加以概述。
摘要
本文將回顧1960 - 2017年阿根廷貨幣及財政政策的歷史,在此期間,該國遭受了數次國際收支危機 (balance of payments crisis),三次惡性通脹,兩次政府債務違約和三次銀行業危機。總而言之,在1969年至1991年間,經過數輪貨幣改革,阿根廷貨幣的面值中已經刪去了13個0(譯者註:因惡性通脹後同單位貨幣購買力下降,支付產品和服務所需的金額也就隨之增大,為便於使用,政府會進行貨幣改值,稱為去零)。
本文認為,上述歷史都可歸結為一個反覆發生的問題:阿根廷遏制財政赤字的失敗努力。阿根廷未來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能否建立良好制度架構及加強治理能力,並保證政府支出不會超過其一定時期內的真實稅收收入。
關鍵詞:通脹 (inflation);赤字 (deficits);財政與貨幣交互 (fiscal and monetary interactions);政府預算約束 (government budget constraint);宏觀經濟史 (macroeconomic history)
1. 緒論
※成敗之鑒 阿根廷為何而衰8
※阿根廷的經濟差成這樣,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阿根廷首次向中國出口藍莓
※看世界--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人口發展
TAG:阿根廷 | 新興市場 | 財政赤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