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卑是因為成長中的心理營養不夠,他們早年的經歷大概有這幾種:1 成長中被忽視的。2 成長中被貶低、被打壓的。 3 同胞競爭失敗的。(家裡總有一個比自己優秀或比自己得寵的兄弟姐妹)4 在學校遭受被孤立,被排擠,背後沒有人幫他面對。總之,他自己的感覺,願望,都是不被看見不被認可的。二一個人是可以試著讓自己不那麼自卑的,《認知行為治療,從業者指南》裡面有100多種技術,可用於一個人自我療愈。 比如,小玲對高考很焦慮,覺得考不上好大學,自己就完蛋了。她可以用一項技術「多種可能性」對自己工作:如果高考考不上理想的大學,A 自己可以先讀普通大學,然後考研,B 自己也可以考慮復讀,C 如果家裡有條件,直接出國也是可行的,總之,一次失敗,不代表人生失敗。 這樣工作之後,小玲發現,自己不那麼焦慮,能夠專心投入學習了。三上面的自我療愈是一個人在意識層面試圖修復自己的努力。不過,自卑是來自於潛意識,如果一個人想在人格層面提升,變得自信,她需要求助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因為,關係中的滋養才能改變潛意識的運行。 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說:人生來有四種心理需要,A融合的需要,B被看見被認可的需要,C難過時被安撫,迷茫時有人指出方向的需要,D同伴分享的需要。自卑的人缺的是第二種需要。假如這個人來尋求專業幫助,諮詢師會根據談話推斷出他心理的發育大概在什麼時候停滯,如何工作可以讓他的心理再次發育。 比如,一個來訪跟我說:「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很努力學習,上課的時候,我很認真聽講,不敢錯過老師說的一個字,通過一學期的努力,我終於在期終考試中,語文考了90分。放學了,我很興奮地把試卷給媽媽看,我以為媽媽會誇我,沒想到,媽媽看了一眼我的試卷,對我說 你考90就了不起了?你看隔壁小剛,每次都是100分。」 我知道,來訪在被看見被認可的位置上受了挫折,他希望媽媽看到他的努力和成就,我就可以回復他「你很認真地聽講,你很認真地做題,期末考試,你考了90分,這是很不容易的,你希望媽媽看到你的努力和你獲得的成績。」也就是,我知道他心理受挫的位置,在這個位置,我給了他想獲得的心理營養。(我替代他的媽媽完成了對他的認可)他就從那個被卡住的位置釋放了,獲得了再次發育的機會。長期這樣的反饋,來訪對自己的確定感會出來,演變成自信。所以,自卑的人格是完全可以修復的。四假設有一個來訪者(芳芳),我們來理一理這個過程: 1 芳芳童年被不好的養育(多種可能性:有條件的養育,語言虐待,身體虐待,性侵犯),芳芳內化了信念 「我不可愛」 「我沒有價值」 「我是有缺陷的 」「我不好」等等2 長大後,芳芳帶著自卑生活,可能會因為內在信念而不自信,影響工作和生活等等 3 芳芳很痛苦,尋求心理幫助,和諮詢師建立新的關係,諮詢師以不同於她父母和她周圍人的方式對待她,她體驗到新的關係和新的感受,安全感和自信出來,她開始認為:「我是好的」4內在,自己和自己和諧了,外在,和周圍的人關係必然會改善(可能包含父母)。因為他會把別人的信息正確解讀,或者別人的負面信息他不吸收。 這就是「修復缺陷人格」的過程。祝你早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相關問題的解答在這裡。迴避型人格的特徵有哪些??www.zhihu.com(我是自體心理學系統受訓500小時的諮詢師,歡迎同行批評指正。) 想成長自己,你可以預約個體諮詢,也可以加入我的心理社群:微信:dmyxinli 首先,自己內心確實想要改變,是要下定決心的。一旦有決心了,你自己就會想方設法的逼迫自己去融入各種集體,克服在改變過程中產生的精神上的痛苦,慢慢適應了,就不會再那麼排斥與人打交道了。上面是我以前看到的一些大道理,很空洞的,但我現在回頭看看,發現卻是事實,因為我自己就是例子。我以前是很孤僻的一個人,高中畢業的時候一個同桌三年的同學告訴我的。內向、自卑、畏懼與人溝通,就是獨來獨往的。這種情況在讀書的時候自己感覺不出來的,因為一切以學習為主,學習好就行。但是我那個同學跟我說我孤僻的時候,我才突然意識到,以後踏入社會了,我肯定不能再這樣獨來獨往了,我必須要改變自己。大一入學,進宿舍看到新室友,我第一時間就介紹了自己,雖然當時只說了自己的名字和來自哪裡,但那已經是我鼓起很大的勇氣才做到的了。可是說出來之後,我發現挺容易的,沒想像中的那麼難開口。所以,遇到同學打招呼,有班級活動也參加,儘管每次都是充當旁觀者,但後來也慢慢的能參與進去了。這個過程很難受,真想離開這裡回家得了。但我總不能一直待家裡不出去吧,只能忍著。後來慢慢的也就適應了。 所以,現在我覺得自己有決心是非常重要的。跟人打交道,多聽就行了,不必擅長表達,絕大多數時候都是聽對方說。一群人的時候,聽他們聊,聊到自己也知道的事情時就附和一聲,插一句話,存在感就有了,聽的多了,自己也會慢慢的變得會說了。前期盡量避免和人單獨相處,除非對方比較善談。我從原來的孤僻,到現在周圍的朋友都說我幽默,自己想想改變也是很大的。可其實我並沒有說什麼,90%的時候還是在聽對方說。如果遇到對方也不善談的,那就會翻翻手機,看到好玩的就分享一起看。太高深的人情世故我也不懂,也在慢慢的學。希望能對你有用。 只有自卑需要改善,其他兩個不用考慮。認認真真堅持做好一件事,小有成就的那一天就自信了。 不擅長表達和不願意表達是兩個概念。表達的方式有很多,找到屬於你方式就好。 沒有人是內向,自卑,不擅長表達的。原來,我以為自己是個木頭,不會聊天,也不敢在人群中大聲說話。有什麼事情從來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處理問題,因為害怕有人會拒絕,有人會敷衍。後來,某一天自己不自覺地改變了,開始大膽的在人群中說話,開始讓自己儘可能的幽默搞笑。至於因為什麼自己心裡很清楚,人群中有自己喜歡的人,就特別想要自我表現的引起一個人注意。雖然,不確定自己的做法是不是靠譜,但一切都不受自己控制的想要表現,去刷自己的存在感。這樣說並不是感情的事偉大,畢竟感情有時帶來的傷害也很大。只是,不要在心裡給自己定義成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要是一味的覺得自己內向,自卑,不擅長表達,心理就會不自覺給出這種信號讓自己越來越迷失。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只是習慣於一種生活方式輕易地改變會讓自己莫名的恐慌,但你要相信自己也有自信,勇敢,健談的一面,只是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讓自己發生一個質的變化。 前提是要讓自己從心裡放下,自己或者別人給自己貼的自卑標籤。嘗試著撕掉這種標籤,多發掘自己更具潛力優勢的東西。嘗試著多鼓勵自己,不可輕言自暴自棄。 推薦閱讀:
一
自卑是因為成長中的心理營養不夠,他們早年的經歷大概有這幾種:
1 成長中被忽視的。
2 成長中被貶低、被打壓的。
3 同胞競爭失敗的。(家裡總有一個比自己優秀或比自己得寵的兄弟姐妹)
4 在學校遭受被孤立,被排擠,背後沒有人幫他面對。
總之,他自己的感覺,願望,都是不被看見不被認可的。
二
一個人是可以試著讓自己不那麼自卑的,《認知行為治療,從業者指南》裡面有100多種技術,可用於一個人自我療愈。
比如,小玲對高考很焦慮,覺得考不上好大學,自己就完蛋了。她可以用一項技術「多種可能性」對自己工作:如果高考考不上理想的大學,A 自己可以先讀普通大學,然後考研,B 自己也可以考慮復讀,C 如果家裡有條件,直接出國也是可行的,總之,一次失敗,不代表人生失敗。
比如,小玲對高考很焦慮,覺得考不上好大學,自己就完蛋了。
這樣工作之後,小玲發現,自己不那麼焦慮,能夠專心投入學習了。
三
上面的自我療愈是一個人在意識層面試圖修復自己的努力。不過,自卑是來自於潛意識,如果一個人想在人格層面提升,變得自信,她需要求助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因為,關係中的滋養才能改變潛意識的運行。
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說:人生來有四種心理需要,A融合的需要,B被看見被認可的需要,C難過時被安撫,迷茫時有人指出方向的需要,D同伴分享的需要。
自卑的人缺的是第二種需要。假如這個人來尋求專業幫助,諮詢師會根據談話推斷出他心理的發育大概在什麼時候停滯,如何工作可以讓他的心理再次發育。
比如,一個來訪跟我說:「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很努力學習,上課的時候,我很認真聽講,不敢錯過老師說的一個字,通過一學期的努力,我終於在期終考試中,語文考了90分。放學了,我很興奮地把試卷給媽媽看,我以為媽媽會誇我,沒想到,媽媽看了一眼我的試卷,對我說 你考90就了不起了?你看隔壁小剛,每次都是100分。」
我知道,來訪在被看見被認可的位置上受了挫折,他希望媽媽看到他的努力和成就,我就可以回復他「你很認真地聽講,你很認真地做題,期末考試,你考了90分,這是很不容易的,你希望媽媽看到你的努力和你獲得的成績。」
也就是,我知道他心理受挫的位置,在這個位置,我給了他想獲得的心理營養。(我替代他的媽媽完成了對他的認可)他就從那個被卡住的位置釋放了,獲得了再次發育的機會。
長期這樣的反饋,來訪對自己的確定感會出來,演變成自信。
所以,自卑的人格是完全可以修復的。
四
假設有一個來訪者(芳芳),我們來理一理這個過程:
1 芳芳童年被不好的養育(多種可能性:有條件的養育,語言虐待,身體虐待,性侵犯),芳芳內化了信念 「我不可愛」 「我沒有價值」 「我是有缺陷的 」「我不好」等等2 長大後,芳芳帶著自卑生活,可能會因為內在信念而不自信,影響工作和生活等等 3 芳芳很痛苦,尋求心理幫助,和諮詢師建立新的關係,諮詢師以不同於她父母和她周圍人的方式對待她,她體驗到新的關係和新的感受,安全感和自信出來,她開始認為:「我是好的」4內在,自己和自己和諧了,外在,和周圍的人關係必然會改善(可能包含父母)。因為他會把別人的信息正確解讀,或者別人的負面信息他不吸收。
1 芳芳童年被不好的養育(多種可能性:有條件的養育,語言虐待,身體虐待,性侵犯),芳芳內化了信念 「我不可愛」 「我沒有價值」 「我是有缺陷的 」「我不好」等等
3 芳芳很痛苦,尋求心理幫助,和諮詢師建立新的關係,諮詢師以不同於她父母和她周圍人的方式對待她,她體驗到新的關係和新的感受,安全感和自信出來,她開始認為:「我是好的」
這就是「修復缺陷人格」的過程。
祝你早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相關問題的解答在這裡。
(我是自體心理學系統受訓500小時的諮詢師,歡迎同行批評指正。)
想成長自己,你可以預約個體諮詢,也可以加入我的心理社群:
微信:dmyxinli
首先,自己內心確實想要改變,是要下定決心的。一旦有決心了,你自己就會想方設法的逼迫自己去融入各種集體,克服在改變過程中產生的精神上的痛苦,慢慢適應了,就不會再那麼排斥與人打交道了。
上面是我以前看到的一些大道理,很空洞的,但我現在回頭看看,發現卻是事實,因為我自己就是例子。
我以前是很孤僻的一個人,高中畢業的時候一個同桌三年的同學告訴我的。內向、自卑、畏懼與人溝通,就是獨來獨往的。這種情況在讀書的時候自己感覺不出來的,因為一切以學習為主,學習好就行。但是我那個同學跟我說我孤僻的時候,我才突然意識到,以後踏入社會了,我肯定不能再這樣獨來獨往了,我必須要改變自己。大一入學,進宿舍看到新室友,我第一時間就介紹了自己,雖然當時只說了自己的名字和來自哪裡,但那已經是我鼓起很大的勇氣才做到的了。可是說出來之後,我發現挺容易的,沒想像中的那麼難開口。所以,遇到同學打招呼,有班級活動也參加,儘管每次都是充當旁觀者,但後來也慢慢的能參與進去了。這個過程很難受,真想離開這裡回家得了。但我總不能一直待家裡不出去吧,只能忍著。後來慢慢的也就適應了。
所以,現在我覺得自己有決心是非常重要的。跟人打交道,多聽就行了,不必擅長表達,絕大多數時候都是聽對方說。一群人的時候,聽他們聊,聊到自己也知道的事情時就附和一聲,插一句話,存在感就有了,聽的多了,自己也會慢慢的變得會說了。前期盡量避免和人單獨相處,除非對方比較善談。
我從原來的孤僻,到現在周圍的朋友都說我幽默,自己想想改變也是很大的。可其實我並沒有說什麼,90%的時候還是在聽對方說。如果遇到對方也不善談的,那就會翻翻手機,看到好玩的就分享一起看。太高深的人情世故我也不懂,也在慢慢的學。
希望能對你有用。
只有自卑需要改善,其他兩個不用考慮。
認認真真堅持做好一件事,小有成就的那一天就自信了。
不擅長表達和不願意表達是兩個概念。表達的方式有很多,找到屬於你方式就好。
沒有人是內向,自卑,不擅長表達的。
原來,我以為自己是個木頭,不會聊天,也不敢在人群中大聲說話。有什麼事情從來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處理問題,因為害怕有人會拒絕,有人會敷衍。
後來,某一天自己不自覺地改變了,開始大膽的在人群中說話,開始讓自己儘可能的幽默搞笑。至於因為什麼自己心裡很清楚,人群中有自己喜歡的人,就特別想要自我表現的引起一個人注意。雖然,不確定自己的做法是不是靠譜,但一切都不受自己控制的想要表現,去刷自己的存在感。
這樣說並不是感情的事偉大,畢竟感情有時帶來的傷害也很大。只是,不要在心裡給自己定義成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要是一味的覺得自己內向,自卑,不擅長表達,心理就會不自覺給出這種信號讓自己越來越迷失。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只是習慣於一種生活方式輕易地改變會讓自己莫名的恐慌,但你要相信自己也有自信,勇敢,健談的一面,只是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讓自己發生一個質的變化。
前提是要讓自己從心裡放下,自己或者別人給自己貼的自卑標籤。嘗試著撕掉這種標籤,多發掘自己更具潛力優勢的東西。嘗試著多鼓勵自己,不可輕言自暴自棄。
※到了下班的點,領導都不走怎麼辦※總共不超過70元!其中最被忽視的竟然只有2塊錢!※你對朋友的理解有多少?※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最多只有六步?
TAG:人際交往 | 自卑 | 內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