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句話如何理解?(轉載)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句話如何理解?(轉載)
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里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句話究竟什麼意思?為什麼六祖這樣說?末學簡單總結了以下兩點。
一,「若真修行人,不見世間過」這句話很容易被誤解,很多人認為真修行人就是是非不辨,黑白不分,稀里糊塗當老好人。其實這是錯解了經典的意思,這句話並不是說看不到世間人的種種過失,不是真的不見,那樣不就是非不分,變成白痴了嗎?但修行本來就是為了破迷開悟,提升智慧的,怎麼可能最後修成白痴呢?如果是那樣還不如不修行呢。
真正的修行人,心往內求,修的是自己,不是修別人,所以即使看到世間的是是非非,也不會放在心上,不會耿耿於懷,不會心隨境轉,因為別人的過錯而污染自己的心境,這是「不見世間過」。你要是經常把別人過失放在自己心上,整天掛在口頭上,常常說別人的是非長短,那別人到底錯不錯還不知道,反正你自己首先錯了,這又是何苦呢!
二,這句話其實也含有另一層意思,站在佛的角度看,這個世間確實沒有對與錯,只是我們分別心、執著心把一切事情分成了對與錯。
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世間無論任何事情,都是有它的前因後果的,如果我們真的能把整件事情過程的前因和後果搞清楚了,你自然就明白了,一切因緣果報,個人之間的恩恩怨怨,都是有原因的,很難說誰對誰錯,只是我們有一顆執著的心罷了。但我們世人很喜歡片面執著的看問題,只抓住一點或者一面,好比看電視連續劇,你沒有看完整部,而是只看到其中的一集或者一個情節,就盲目判斷誰是誰非,激情澎湃,這樣是很容易錯誤的。
以修道為目的的人,都是向內看,而不會停留在外境上,你天天看別人的過失,天天起煩惱心,障蔽你的自性,智慧就很難發揮出來,就不可能有正知正見。「不見世間過」也不是說硬要把過失看成優點,顛倒黑白,而是讓我們不要在這些上面執著,要從對別人產生的貪愛、嗔恨、嫉妒、厭惡、喜愛等情緒中解脫出來,保持一顆清凈心,避免因此而做出種種不理智的行為來,造下惡業。
那遇到壞人作惡怎麼辦?難道就不聞不問了嗎?當然不是,學佛就要發菩提心,利益眾生,碰到壞人作惡,肯定要儘力制止,這是必須的,但是不要著相,不要執著於心。
推薦閱讀:
※自己的清凈心即是真佛
※比丘記事:住在自己蓋的廟裡更安心
※宏圓法師:怎樣才是如法親近善知識呢?
※論受
※佛陀:修行人應當覺知五魔(圖)—道德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