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性本惡,人的本質是自私,是否正確?

一切生物的目的在於繁衍,讓自己的種族存在下去。細菌用分裂,植物用授粉,動物用性。繁衍的前提在於讓「我」這個個體存在。人是一種動物,要讓自己存在首先要自私,不自私的人則會被社會、被他人淘汰,被他人的自私吞噬。

自私相對於道德、對於現代社會來說是一種「惡」。

很多事我們自己心知肚明,可還裝作不知道,繼續做下去,這是否也是人的悲哀之一?


謝邀。人的本性是動物性沒錯,但動物性並無對錯,餓了就吃,困了就睡,無拘無束而已。所謂的善惡是社會賦予的屬性,有社會,始分善惡。

自私也不等於惡,所謂自私就是惡,是基督教的亂入,古代墨子也提「兼愛」,儒家對這種不分彼此違背天性的所謂不自私,抨擊為」無君無父,禽獸也」,從倫理上講,一個人要先顧好自己,然後再顧及自己的父母子女,再顧及更大的範圍,不顧能力的去講愛,講不自私,這是一種只顧自身道德優越感而不顧家人的自私。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理性經濟人假設是經濟活動的基礎,一個獨立人可以去追求你的道德優越感,而一個團體,需要做到滿足大部分團體人員的要求才能讓人滿意。何為仁義?司馬遷兩千年前就說了」己享其利者為有德」,一個正常發工資獎金的公司未必就有道德,而不發工資的公司,那一定是個缺德的公司。大到國家、民族也是同理,所謂的愛國主義,不就是高級一點的自私么?一個團體人數越多,它的行為準則更貼近大多數人,這也是為什麼國與國的關係經常都是赤裸裸的利益,很少有溫情存在。一個國家不赤裸裸的為本國利益,而是「量本國之物力,結與國之歡欣」,這樣就道德了么?很明顯不是啊。

人生不易,所謂情懷和堅持在於自我,在可能的範圍內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是善,不自私只講奉獻,這種情懷只適合對自我的要求,不適合要求他人,用於自我修養是好的,拿去要求他人就屬於道德綁架,道德綁架導致更大的惡。人的自私不過是自然狀態,它處在善和惡之間浩瀚無垠的灰色地帶里,再沒有什麼惡比把自私稱為惡更惡了。


人性不分善惡,但是人的天性自私卻沒錯,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走在路上突然發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和陌生人打架你下意識會幫誰?當然是自己朋友,而在路上看見狗咬人人打狗兩邊都可能會死你下意識又會想到去幫誰?肯定是幫人,為什麼因為只要是人,就一定會自然中將周圍的一切按照與自己的親近程度劃分遠近,陌生人和朋友起衝突當然幫朋友,因為朋友比陌生人親近,狗和人起衝突當然是幫人,因為人與人的親近程度比人與狗親近。這就是天性很自然的東西,但是反過來,有人問你同樣是人為什麼你不分對錯就要幫自己朋友而不是陌生人?這公平么不公平為什麼會不公平?因為你有私心,所以你是個自私的東西。然後又有人問同樣是生命為什麼你要幫人卻不幫狗,這對於生命公平么?不公平,為什麼不公平因為你有私心,你自私。所以人的天性在更大更廣的視角下變成了自私,在自私這個詞出現的同時另一個詞公平也就出現了,而隨著公平自私一起誕生的還有正義和邪惡,而當正義和公平被混作一團的時候,自私也就成為了邪惡的代名詞。所以看完這一切你也明白了吧,人本來的天性和自然,在所謂的善惡對錯中被強行的扭曲。一輩子的好人、善人、老實人其實只是一個個被扭曲的人格和被扭曲的人心


謝邀,人本身就是一個善惡結合體,善是絕對的,惡也是絕對的。但人不可能是一個絕對的善人或惡人。人從生下來就有作惡為善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抑制人本身的惡,發揚人性的善。當然也包括你去學習,提升自己,發掘自身潛力,創造價值。

善惡互存互依,惡懲惡生善,善抑善有惡。

是人都自私,但認知能力高低卻又有極大不同,利人後利己,和天理,得利則正,天佑之。

損人利己,背天理,必自損。

行善不在乎信仰什麼,天道就在那。

道德其實也是認知的高度。


謝邀。

人與人的基因不同,天性也就不同,因此,「人性」不可一概而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性。

這世界上的人多到你數都數不清,又怎能知曉不同個體的天性呢?

所謂的「性善論」和「性惡論」都帶著提出者的主觀情緒。

性善性惡沒有絕對的,只是相對的。


謝邀。

世上所有的事情並不是非給即白。還有灰色空間存在。吃淡些,看清點,會幸福很多。


殺了人,在河的這邊你是英雄,在河的那邊你是劊子手……


推薦閱讀:

這麼多年你是否依然向善?
為什麼每天都有人提問人性、人格,三觀,性本善惡?
良心是人之根本(圖)—道德真源

TAG: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