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市面上這麼多的輕智能手錶?
傳統鐘錶業萎靡不振,手環正被歷史過渡,AppleWatch為代表的屏顯智能手錶遭遇重挫,而這段時間市面湧現了越來越多的輕智能手錶,比如MEIZU MIX、Fossil Q系、Emporio Armani、颶風199......
其實現在這些東西,更多地是輕度極客玩具向,解決充電問題的
而對於智能手錶的評價方式,我和機械錶一樣,還是遵循我的簽名就像很多數字相關自媒體播主很喜歡左手帶個傳統的表彰顯優雅,右手帶個蘋果體現極客范兒一樣個人助理的作用,在專項專用上,智能領域這些手錶相對於智能助理的作用,暫時還沒有佳明卡西歐等專項事務助理的體驗來得深帶著好玩兒好看,順帶看個時間接個簡訊,還是能很好地佔領腕上空間的,至少要比拿出手機方便很多
其實說到底,現在的一般智能手錶續航不能滿足非常基本的需求,但這個閾值我倒覺得實際上未必有那麼高,比如如果充一次電,能夠中度使用支撐大概一個一般性的活動周期——比如完全用代替手機的條件下能基本做到鋪滿你必須拿出手機做中重度應用的間隔,比如如果日常看簡訊,深度信息才動用手機的話,手機可以鋪滿三天左右,正好是大概短期出差或者是一個中程活動準備,而手錶只要滿足在這個基礎上,能夠用余電頂住兩天——反正這兩天手機沒電它也不能做智能助理——也就行了,這樣算來也就三天全勤兩天時鐘,並且基於手錶上都是輕應用,這個續航不算特別離譜的要求
所以我總感覺現在的這些輕智能手錶有些矯枉過正,把續航痛點的解決方案拉得過長。為了不必要的長於活動周期很多的續航時間,犧牲了智能助理更核心的應用,實際上它們只是起到了一個手環的作用,那我為什麼不直接買個手環再買個石英錶?
綜合來看,還是推薦pebble系列和索尼的SWR30,什麼都能做,續航夠用,且充電夠快,看到沒電了隨時一插,SWR30十分鐘回血,幾乎不會打斷你的個人事務既保留經典鐘錶的外貌又能實現一定智能(其實最重要的功能是計步),是一個折中的辦法。我不覺得好,但在智能手錶續航瓶頸下,這也算一種選擇。
很抱歉,這個問題該改改了。
從IDC的市場數據看,蘋果為首的智能手錶高歌猛進,倒是輕智能手錶萎靡不振,廠商陸續退出。
絲毫不影響,本質上都是飾品而已。三分鐘熱度而已。喜歡就買的玩一下唄,又不差那幾個錢。
本質就是指針式智能手錶
其實並沒有所謂的輕智能手錶,其本質就是指針式智能手錶。人們當前所見的此類手錶多採用簡化智能應用的策略,故想當然地賦之此名。這個新出現的品類,以繼承傳統表的優美外觀,和長續航為前提,再進行智能化應用。其智能化程度無所謂輕重,皆以需求為出發點而已,可簡可繁。
手錶的進化歷程看今天的手錶形態,可以從手錶的進化歷程中看出部分的必然。手錶的進化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段:懷錶-腕錶-機械錶-石英錶-電波表-智能手環-屏顯式智能手錶-指針式智能手錶。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在不斷進化中淘汰老舊形態。而手錶是個神奇的東西,幾乎其在歷史上出現的所有形態,現在均能找到存在的市場。當然,其市場有大眾和小眾之分。
手錶主要形態類別
整個手錶進化歷程中出現的形態,主要可以劃分為三類:傳統手錶;屏顯類智能手錶;指針式智能手錶。 傳統手錶,以滿足心理需求為核心價值,次要價值為計時。以Android和AppWatch為代表的屏顯智能手錶,以功能全面為出發點,希望滿足大部分人對手錶的大部分功能幻想。指針式智能手錶,遵循沉澱已久的外觀審美法則,同時希望有針對性地滿足不同人在不同場景下的功能需求。
自然演進過程歷史的發展,由先進的思想引領著,由不斷突破的科學技術推動著。手錶的演進過程,亦是如此。起初,我們只是簡單地想要一個方便計時的方法,所以有了懷錶。然後,有人覺得懷錶不方便隨時查看時間,所以有了腕錶。滿足了基本功能需求後,人們開始有了質量、品位和情感上的追求。不斷演進的思想,乘著科學技術的東風,造就了心理價值為主導的機械錶和石英錶。電波表,第一次將手錶的時間調校變成了自動的處理方式。這個時候,智能的概念,已在其中萌芽。伴隨著自我健康關懷的覺醒,靠手錶來彰顯身份的心理需求日漸弱化,智能運動手環在技術創新的潮流中應運而生。智能,開始正式進入腕帶領域。然而外觀和功能的單一性,決定了手環必然成為腕帶歷史上的短暫過渡品。這從手環三巨頭(Jawbone、Fitbit和Nike+)的轉型退出,及IDC將手環市場數據剔除出統計範圍的趨勢中可以看清。屏顯智能手錶,在手環基礎上做了更豐富的智能應用並搭配觸摸屏,試圖與手機爭奪用戶時間。然而,此路不順。IDC數據報告顯示,第3季度,全球屏顯智能手錶出貨量僅為270萬部,同比下滑51%。進化,似乎碰到了釘子。
重要的進化方向一個方向錯了,必有另一個方向的正確。人們不再需要昂貴的傳統手錶來彰顯身份,也不願放棄優雅的美,更不願為了雞肋的智能而徒增頻繁充電的煩惱。所以,傳統表掙扎著,手環正成為歷史,屏顯智能表攔腰衰退。
與此同時,指針式智能手錶,在市場上正花開朵朵。從天霸T-WATCH,到華嘜智能表,到Withings,到魅族Mix,到Fossil Q系,到Emporio Armani,到最近微博眾籌上很火的颶風199......似乎指針式智能手錶,脫離了整個鐘錶行業的衰退之勢,只見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品牌加入這一新的品類行列,儼然已經自成一派。
遵循沉澱已久的手錶審美法則,擁有半年到兩年的續航時間,針對性的智能功能更加滿足真實的場景需求,指針式智能手錶已成為手錶領域中的重要進化方向和強勢存在。
關於輕智能手錶的出現,大概用我國儒家的「中庸」觀點來解釋再合適不過了。中庸強調「執兩用中」把握兩端,儘可能用折中的方法達到盡善盡美。
目前可穿戴設備大致有以下幾種:傳統手錶、智能手錶、手環。當然還有我們要討論的輕智能手錶。
傳統手錶,作為歷史最悠久的穿戴設備,有歷史沉澱和較強的穿搭屬性,是完全不可取代的。它的優雅、沉澱、時尚與美,即便是智能手錶的市場即便在不斷的擴大,也無法取代傳統手錶。但是這個物聯網時代,萬物互聯的今天,傳統手錶品牌也會希望探索向前,往智能靠攏一步。
手環:手環是智能可穿戴最早的一種形態,主要以運動監測為主。運動場景下實用性較高。但是幾乎起不到什麼裝飾作用。
智能手錶:智能手表現在的功能越來越多,在esim卡業務正式開放後,智能手錶變得越來越實用,它已經可以成為在手機出現狀況的情況下可以救急的設備。可是尷尬的是,智能手錶的續航仍然是一個難題。所以本來可以救急萬一和手機同時沒電,可就尷尬至極了。
所以輕智能手錶大致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出現,希望在智能、續航和傳統特性三者之間做一個結合或者叫折中。保留傳統的外觀,加入智能的功能,同時兼顧續航時長,三者結合就出現了輕智能手錶。
外觀方面和傳統手錶一樣,而功能方面為了能夠有較好的續航,所以在功能方面做了取捨,一般保留比較常用的運動監測、振動提醒等功能。
如果要舉一個輕智能手錶的例子,小米的米家石英錶就是這樣一款手錶。
外觀就是一款雙錶盤、小三針的傳統手錶的設計,但是又有運動監測、自動對時、來電提醒、鬧鐘、快速切換時區等等功能。
※淺談Android 事件分發機制(二)
※Magisk 模塊字體為什麼這麼好用,因為它有這些優點!
※手機中的魔法師,榮耀Magic2上手試玩
※Android樹狀圖(checkbox)
※安卓系統安全嗎?
TAG:手錶 | Android | 智能手錶 | 智能可穿戴 | AppleWat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