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規避原生家庭的影響,健康正確的教育小孩和孩子相處?

看了一篇關於講述豆瓣「父母皆禍害」小組成員的拜訪文章→https://m.weibo.cn/1720049490/4333291593725108 。想想自己也是那樣無處傾訴的受害者之一,我不僅害怕以後如何教育以及和孩子相處,甚至自己在社會中的人際相處,思想有時候都被我的父母教育方式滲透了。知道不應該像父母一樣做,卻也不知道更好的方法……我該怎麼辦?


現在的社會發展太快了。人們的思想也隨著社會的發展產生著巨大的變化。

所以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

父母和孩子之間產生隔閡非常正常。

至於父母皆禍害,那正是父母教育不當的悲劇結果。

但是,如果以現在教育理念來教導孩子,將來孩子長大了,社會的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那新的衝突又會發生。

如果規避這點呢?

事實上很容易。

社會再變,總有些東西是不變的,特別是對於中國人來說。

比如,教會孩子禮義廉恥智勇信,無論社會怎麼變,這樣的孩子都不會是非常不靠譜的孩子。


謝邀,首先你自己要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與此同時要多學點心理學,你先自我解救開始,然後再去多看點小孩子的心理教育書籍,這樣有利於教育。


現在家庭教育機構有很多呀,選擇合適的機構,好好學習,堅持學習,提升自己,首先讓我們自己盡量避免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才能保證我們的孩子盡量不受我們上一代原生家庭的問題影響。


你是什麼樣,你的小孩就會成為那樣(大概率而言)。你想要他有什麼美好的品質,你自己那樣去做就可以。


不停地學習父母之道並刻意練習,自我教育,時時反省。看上一樓的回答為「修鍊」,完全正確,就當是一場修鍊,避無可避的修鍊。可有的時候也真得很灰心,很多東西還是改不掉,影響了孩子……。

但是,從不迷茫,且深深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至於能改變多少,少影響孩子多少,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吧,得失只能隨緣。


首先你得明白你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原生家庭什麼樣的傷害。剖析自己父母的性格,行為方式哪些好哪些不好。大部分人自帶原生家庭的影子,性格、行為你明明知道不對,卻控制不住這麼做。你父母怎麼對你,你就會怎麼控制不住的對你的孩子!我說的是非理智狀態下。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你得做到寬容、理解。父母卸下父母的身份其實就是個普通人。他們也有缺點,能力可能不足,時代不同觀念也跟孩子不一樣。你覺得他們對你不好,你反感他們的某些做法,然後就要學著理解、放下。我知道這很難,過程很痛苦。沒關係,只要你站在父母的角度,認真體會他們的日子、他們生活工作中的不容易,慢慢就會做到。

理解萬歲!能理解了慢慢放下怨恨基本上就能能量滿滿,做你自己,逃避原生家庭的影響了。


謝邀…

曾經聽過一個朋友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感恩。

聽起來親子關係的錯位,導致了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問題。

我大致瀏覽了「父母皆禍害」小組的想法和理念,我記得好像是在武志紅老師的《巨嬰國》出版之後,原生家庭,父母皆禍害這樣的詞語在網路上層出不窮。

很多孩子,包括題主,在原聲家庭里經受過很多不平等對待,可能被虐待,無論是身體或者精神上的,這很痛苦,也很不幸,對每個孩子來說都很不容易,也沒有所謂的誰比誰更苦,苦難都沒辦法用來對比。

很多事情都可以改變,但只有父母和原生家庭似乎是我們「無法選擇」的。這種「無法選擇」是否意味著我們就應該一輩子陷入怪罪父母的泥潭中,甚至犧牲可以體驗感受美好生活的機會,來要到一些道歉或者別的你想要的東西?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在我們未成年之前,很多事情無法自己做選擇,無法自己承擔責任,父母幫我們選擇,幫我們承擔,這過程中一定會造成無論大小的對孩子的傷害。那時候確實是父母的責任更大,他們沒有關照好孩子,沒有給孩子應有的愛,應有的東西,父母欠孩子一個道歉。

但是當孩子成年之後,孩子有了自主選擇權,有了自由的人生意志,可以有能力承擔自己的生活,可以做自己的選擇,我們為什麼不能為自己負責?做自己的選擇?過自己的人生呢?

這裡想講講我是如何在這部分修通的。

之前去上一個課程,期間有一位男士對我有言語上的攻擊和侮辱,我很憤怒,屢次要求他道歉,但他本人並不想道歉,覺得道了歉就是他的錯,而他認為自己並沒有做錯。後來引發了全體同學的反對和憤怒,但他依舊不道歉,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

後來我邀請我的老師進來調節這件事情,她是德國人,用她溫柔的眼光看著我,問我:你確實要不到這個道歉,那你現在要如何更好的關照自己呢?我說:我想離開。她陪著我離開了教室。後來她說了一句話,甚至到現在都讓我很受用:不要浪費精力在五金店要柳橙汁!

我們無法避免這些不公和傷害發生、但我們有能力去決定我們要怎麼做,怎麼更好地去關照自己,成為自己。這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希望你一切都好,可以成為自己,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及為自己負責。

避免不了的,那就學習接受吧


活著

是一輩子的修鍊

哪是幾句話就能說清...

下面這句話,跟題主共勉

下面的自言自語,角度比較負面,慎入 20190203增補


我的老家

在距離縣城70多里的偏僻農村

聽娘說

結婚那天

爹戴了一頂開線的破帽子

還是借的

千辛萬苦

養大了4個子女

培養出兩個大學生

一個博士

如今

爹娘70多歲

子女也差不多都已中年

每個子女都挺獨立

每個小家庭都算衣食無憂

想起當初的艱難

這樣的日子

不應該是每天都笑著過嗎?!

可是

兩老之間

父母和子女之間

至今

各種難以釋懷的怨念

和衝突

自己也曾特別忤逆

自己的家庭

也曾一地雞毛

風雨飄搖...

不知何時

當初那個脾氣倔

經濟差

最不放心的

變成了爹娘的樹洞

馬上過年了

電話和微信加倍多起來

這個失眠

那個落淚...

安慰這個

勸解那個

按下葫蘆浮起瓢…

壓垮心情的最後一根稻草

是自己孩子的聲討和指責

周一

天氣陰冷

夜已深

一個人

在偌大的校園獨步

心中悲涼

哭不出

人生過半

求學,十多年

教書,十多年

而且

十多年前

已經有點覺悟

把QQ賬號

改成了「教育從家長抓起」

面對這一筆筆舊賬

卻實在

無能為力


我可能不太能回答題主的問題,我就說說我最近幾年的感悟吧。

先說大背景,我所受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主要來自母親。

1.老媽霸道,控制欲強,最近幾年因為年齡大了,稍有不順心的便開始懟我和我爸,聽不進去別人的話。我有時候也會控制欲太強,但要勸自己所有事不可能跟自己想的一樣。由此,我得出一點,人要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優缺點要清楚。

2.不要隨便打罵孩子,特別是毫無道理的打罵,我到現在都還一直有叛逆心理。我是媽媽照顧長大的,依賴她可是也討厭她,她時不常說的一些話讓我心冷發恨。小時候都想過自殺,現在大了我會跟她冷戰。我自己遭過得罪我不能讓我孩子再受一遍。

3.我們成為合格的父母之前也要成為最好的自己,多學習多接觸優秀的人和物,自己不落伍,觀念跟上發展,自己在學習的同時也要糾正自己錯誤的認知。一個一直在更新自己的人,想來在子女眼裡應該也不會是討厭的人吧。

4.自己三觀正,子女也不會太跑偏。學會和孩子交朋友,平等對待孩子,能支持保護幫助他們,我覺得孩子不會討厭這樣的父母。

5.我們犯錯了,孩子給我們指出來或者反對、反抗,要冷靜下來好好想想,不要企圖用家長的權威來掩飾的錯誤。

我們都明白原生家庭在我們身上的所留下的烙印太深,也要提醒自己為了讓孩子更健康成長盡量少給他們留下不好的影響。


這麼說吧,人都比較認同和自己相似的人,所以教育孩子時候會不自覺的把孩子按著自己的喜好來管,因此要把自己人格健全,只有把自己個方面照顧好了,孩子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還有要把孩子當成獨立個體,不要當成你所有物,總之需要自己和孩子一起進步,不要讓自己停止接收新的觀念。


你已經意識到不能像父母那樣,說明你有了初步的覺察。但是,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不是一時半刻能改變的。你很可能發現你對待孩子的行為有某一刻特別像你的父母對待你,那麼當你意識到這樣的時刻,停下來,告訴自己『立刻停下來』,我們只能先一點一點與原生家庭里,我們排斥的,但是卻不知不覺沿襲了的習慣一點一點告別修正,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說一下吧,我爸媽學歷不高,對教育方面也從來不重視,我的童年一直在「打擊教育」中渡過,所以我的性格缺陷非常明顯,而且跟父母關係也不是很親密。

我當然知道他們比任何人都愛我,只是他們不懂得怎樣愛,所以我從決定生孩子的那一刻起就下定決心不能像父母那樣養育下一代。

從孕期開始讀各種育兒方面的書籍,從國外到國內,從生理到心理……就這樣信心滿滿的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一歲之前都非常順利,但是過了一歲,寶寶開始想要自由活動了,開始有自己的小想法的時候我出現了第一次崩潰。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儘管是有備而來還是免不了受情緒影響。每當情緒失控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用我的母親對我的態度來對待女兒,事後又會陷入懊悔,然後再去重新啃一遍相關書籍,去網上找相關課程來聽,不斷反覆……直到現在女兒已經三歲還是如此。

說讀那些書沒用是假的,只是那些書面知識並不是讀了就能完全消化,只有具體用到帶孩子的每一件小事上才算真的有用,況且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新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只有不間斷的重複的學、提升自己才能真正規避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

還有一點就是一定要堅持你認為對的,因為我在教育女兒的過程中一直被我母親和婆婆否定……但是怎麼在不產生家庭矛盾的前提下堅持自己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因為每個家庭情況都不一樣。

我不是什麼專業人士,說的也只是個人見解,有不同見解歡迎一起探討。


推薦閱讀:

幸福的家庭,至少具備這一點
以愛之名,控制欲強還非說為我好?
家庭核心關係爭奪戰:夫妻關係VS母子關係
想堅持自己的主張?你要狠得下心啊!| 論子女脫離父母獨立(之二)?
如何從原生態家庭受的傷中康復過來?

TAG:教育 | 孩子 | 原生家庭 | 家庭教育 | 家庭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