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鍋誰來背?
不知從何時開始,原生家庭成為了一個廣為流傳的詞語,而網路上的很多與之相關的熱文也都隱約聲討著原生家庭的「罪孽」。
【我先說一下寫這篇文章的初衷,當然讀者讀後是否會按照我的預期去理解,這個就不強求了。這是一篇為大多數努力、辛勤養育子女,最後卻被指責為「不稱職原生家庭」的父母寫的文章。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否定原生家庭可能給每一個人帶來的傷害,而是為了哀悼那些我們期冀的、完美的養育者的不存在,也為了緩解那些不想被指責為了原生家庭父母的焦慮】
作為一名普通人,很多人可能都會幻想自己可以擁有完美的養育者。他們:
- 情感豐富而敏銳
- 經濟富足而穩定
- 家庭溫馨而完整
- 疼愛子女而不侵入
- 拒絕子女而不羞辱
- 時刻體察我的內心
…
【歡迎補充】
而完美的養育者也可以讓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為我們理想中的人。
現實的養育者卻是:
- 破碎的家庭
- 冷漠的父母,甚至殘暴的父母
- 控制的愛
- 窒息的家庭氛圍
- 毀滅自尊的回應方式
…
【歡迎補充】
現實的養育者,讓我們變成今天的樣子。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期待原生家庭可以時時、事事給自己帶來好的體驗,這聽上去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這份期待在不斷落空後,為當代人養育子女帶來了巨大的焦慮,那些到處上課、聽課的父母,那些帶著子女四處奔波培訓的父母,即便真的上了課、學了知識,也焦慮不堪,因為他們也成為了別人的原生家庭。
通常,原生家庭出現的文字場景,都是和指責相關,少見於:我有一個很好的原生家庭或者我要感謝我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出現似乎只是為了我們指責父母時更加方便而直接,更有甚者,會將罪責歸咎於原生家庭之後,陷入與家庭之間的追責拉鋸而不可自拔。
作為一名動力取向的諮詢師,也會察覺到很多人在和我探討父母養育過失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感覺,比如:
- 我好像在責怪他們;
- 責怪他們,會讓我覺得自己很無能
- 我不想討論,這樣似乎這些就像不曾發生一樣
- 討論它,並不能改變事實
…
當事情發生時,我們也許:
- 還不能在那個年紀用恰當的詞語表達我們的感受
- 那一刻的情感太過強烈,一切都停止了
- 那一刻,我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沒有人去照顧那一刻的我
- 某種程度上,那件事情以後的我,其實都沉浸在那種情緒中而不願面對
…
我們回顧它、討論它、面對它,將那個「卡住」的情緒給予宣洩。有時,我們不能一下子走到那個「卡住」的地方,我們探索,不斷靠近,以一種新的方式體驗它。
我們有時會忘記每個人先天就會有易養和難養之分,忘記我們的感覺是來自於我們內心所感受到的事實,忘記沒有完美的父母,忘記自己本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才去討論原生家庭的。
也許有一天,我們真的能不再去糾纏那些過失,能承認並接受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不完美,這也許就是我們自由生活的開端。
推薦閱讀:
※心理諮詢怎麼做?| | 進入諮詢前你需要了解的8個問題
※心理諮詢體驗談(上)
※抑鬱症心理治療:從臨床實踐角度分析抑鬱症具體成因!
※現在的人,為什麼都不愛上班?
※關於某人在校的荒唐心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