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輕心肺腑之言》

《輕心肺腑之言》

如果是相信輕心的讀者,可細閱以下說話,這十二點是總結出最容易疏忽的毛病,請好好消化......

一、學佛並非學宗教歷史發展,也不是研究經文,更不是學習追星般崇拜點贊,如果只懂得把經文視為金科玉律,建議及早放棄,因為這種人將會危害社會。

二、學佛並非看別人的錯處,而是修正自心的執著,別人的對錯跟自己無關,經常高談闊論說是非的人,這個就是魔鬼化身,其實正在迷惑閣下。

學佛不是學是非,在身邊說三道四的人,閣下一定要儘快離開這個人,否則會後悔。

三、學佛是要以效果為依歸,修行不在經典,經典只是零碎線索,千萬不能把經典的文字全部信以為真地照單全收,否則會後悔。

四、適合自己的當下就是最好,每個時間也有不同適合的切入,不要苛求自己未遇上的法門。一切都是橋段需要,早已安排,沒有必要心急。

未遇上的就代表未有緣份,遇上的就代表有緣份,有緣份的際遇就好好把握珍惜,很多機緣在人生上只得一次,錯過了就錯過了,不要埋怨。

五、學佛的人如果不懂得行善積德,廣結善緣,斷絕惡因,不做一個混俗和光的人,一切所學也將會白費,無一例外。

六、沒有「良知、良心、良能」的人,不會生出智慧。

七、任何功法只是葯,千萬不要比較別人跟自己的藥物,只會耽誤時間,不會有任何益處。

八、梵音真言密咒是留給懂得「中道」的人來學習及修持,否則沒必要花時間研究,勿未學行,先學走。

九、人生容易產生五個盲點,當中有「自以為是、一廂情願、先入為主、以偏概全、想當然耳」,這種情況會害人一生。

十、任何言論,不管它是什麼文字、經典、歷史記載,不管它是什麼宗教、派系、人物,只要想想是否符合「中道」就可以了,因此,只要不符合中道的任何言論也不是佛說。

偏離中道,就會執著「兩個極端」。這個中不是中立、中間,而是不明實相,心有欲貪,這是迷惑表現。

脫離日常生活已無法建立中道,離開中道生活便談不上佛法。

十一、一個明白事理的人,可以敢作敢為,把真理內化,呈現於語默動靜之間,何需瘋狂使勁在《經藏》之中找「證據」,這種「證據」想證明什麼?證明了自心放棄治療,最後就只有「驗屍」,看看法醫怎樣驗屍,就知道了!

誰知道學佛目的是為了「治療」,不是「製作驗屍報告」,一個不懂得面對人生,脫離現實的人,只管沉淪在經文字眼,這種酒肉行屍的表現,體現了欠缺「正見、正信」的情況。

十二、《金剛經》云:「離一切相,則名諸佛。因為」真理並無形態,任何方式也無法將其描述透徹,為方便理解,強名以「中道」二字標示難以言傳的真理。

真理是舍離對觀念的堅持,不必將真理複雜化,包括這句話本身。

「真理是舍離對觀念的堅持」這句話已道盡修行是修什麼,潛台詞是說「邪見是黏附對觀念的堅持」,這就會輪迴。

明白道理不複雜,複雜在明白後如何磨練出「對舍離對觀念的堅持」,修行意義就只是為這一點。

如果沒有為舍離對觀念的堅持而做的方式,只會堅持觀念,將必越學越迷,走火入魔甚至走進三惡道只是遲早的事。

P.S 「靜心而坐」是佛法修行人重要的日常功課,有機會就學習靜坐方式,不要一頭霧水。

~輕心


推薦閱讀:

佛陀:我說此人必墮地獄(圖)—道德真源
東方陽熹:什麼是無明?—道德真源
念佛行善一定要迴向,11個常用的迴向偈!
為什麼說「一切對境源於自己的業力」?(圖)(作者:東方陽熹)—道德真源
迪拜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的教堂,但為什麼沒有佛教的廟宇?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