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火鍋看佛法中的「罪」
什麼是佛法上的「罪」?
佛法上的「罪」,完全不同於我國《刑法》中規定的犯罪行為。佛法中的「罪」是指,內心產生執著,簡單的來說就是內心滯留於觀念之上,而自動排除其他的觀念,要求一定要如何如何。
不理解「執著」,請舉例說明。
例如,我今天就一定要吃火鍋,情況不允許,我也一定要找到火鍋吃,什麼情況都不行,我就是要吃到火鍋,麵條、餃子、米飯,我都不吃,這是執著。但是,我今天想吃火鍋,我發現情況不允許,那我就換其他食物來吃,這不是執著。所以如何判斷是否執著,就是看是否在自己的內心對某個觀念有個「一定要」。
想吃火鍋是不是執著?
想吃火鍋只是你的一個觀念,佛法並不否定你的任何觀念,你完全可以想吃火鍋,或者想吃麵條,或者想吃餃子,或者想吃米飯,你想吃這些都可以,你有任何觀念都可以。只要你的內心,沒有對某種食物一定要吃的想法,就不是執著。即,執著是排除了選擇、排除了其他的觀念。
我覺得火鍋好吃是不是執著?
覺得火鍋好吃,是你基於你的口味所做出的判斷,同樣是觀念。但此處你要清晰的認識到,火鍋客觀並不存在好吃或者難吃,它只是一種食物。好吃或者難吃,只是不同人對火鍋進行口味判斷後,所得出的觀念。這些觀念本質上只是基於不同的口味喜好所得出的不同判斷,觀念並沒有對錯高下與否。在你的評價體系里,你覺得火鍋好吃,這是你的觀念。在小明的評價體系里,他覺得火鍋難吃,這是他的觀念。不要因為你的觀念,去否定小明的觀念即火鍋難吃,否則就構成了執著,因為此處你的內心產生了火鍋一定是好吃,不能是難吃的觀念。很清晰了吧?你可以有觀念,但是你不要覺得你的觀念就是一定的,就是唯一的。此乃,「分別一切法」(基於對事物分析或體驗而產生觀念),「不起分別想」(但不認為你的觀念是唯一的,是一定的答案)。也就是,運用觀念,但不滯留觀念。觀念只是工具,用後就放下。
為什麼不要滯留觀念?
不妨我們進一步去剖析「觀念到底是什麼」?火鍋好吃。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觀念,是因為火鍋符合你的口味評價體系。你的口味評價體系怎麼來的?是因為基於你之前的各種觀念疊加而產生的。所以,看到了嗎?我們的內心觀念產生流程如下:一件事物---觀念體系判斷——產生觀念。這很像什麼?是不是很像演算法運行流程?輸入,演算法運行,輸出。所以觀念,本質上就是一種對事物進行內心判斷而產生的一種輸出結果。演算法其實就是我們這些設計者的主觀選擇和判斷,用不同的演算法(不同的心),就會有不同的輸出結果(不同的觀念)。所以對待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觀念,甚至,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觀念。因為只要演算法不同,那麼得出結果自然就不同。既然明白觀念是人內心主觀判斷的結果,那麼為什麼要對這個結果耿耿於懷?它只是一個判斷結果,不同的演算法會有不同的結果,你的結果只是你的演算法得出的,不要覺得你的結果就是對的。觀念沒有對錯,只是選擇了不同的演算法而已。
有目標是不是執著?
人可以有目標,這不是執著,目標其實就是我在這一段時間內,持續持有一個觀念。但是不要強求一定要實現這個目標,否則就是要求一定要如何如何,就是執著。例如,三個月打卡完成某地TOP5的火鍋店,這是我的目標。但是我不要強求一定要在半年內全部打卡完成。如果根據情況,身體狀況不允許、時間太緊張,導致三個月內無法實現這個目標,那我就再換個觀念持續持有嘍,例如半年打卡完成,或者打卡本地必吃榜TOP5。總之不要要求這個目標必須實現就好。
全文重點:
人可以有任何觀念,但是不要認為此觀念是唯一,是一定要實現的。
推薦閱讀:
※2017年12月18號提的車2018年1月可以上牌嗎?
※超市的涼拌金針菇是怎麼做的呢?
※一個30歲的男人成迷於網路遊戲不能自拔,有什麼辦法讓他徹底戒掉網癮?
※對現在老人跌倒想扶卻又不敢扶怎麼看待?
※感覺諸事不順,出現很多倒霉不順心的事,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