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類型的四種模式影響著我們的親密關係

作者 | Zara Zareen

翻譯 | 費昕媛

校閱 | 酷炫腦主創 & 小草

編輯 | 良辰

2017年,在我第一次正式的戀愛關係破裂後,我開始深刻地反省自己。我想知道我和前任在一起時的行為和溝通方式背後的潛意識動機是什麼。

回首往事,我意識到自己總是無法明確地向他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我也很難向他表達我的真實感受。

當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我渴望建立親密的關係。然而,不知何故,我一直害怕我們之間變得過於親密。

當我開始尋找可能的原因時,我對依戀類型產生了興趣。我從依戀的基本理論開始學起,然後深入了解了不同依戀類型更微妙的差異。

慢慢地,我明白我為什麼在這段關係中會出現這種行為和想法差異。

什麼是依戀類型(attachment styles)?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早期的人際交往經歷(比如我們與父母的互動會對我們後來的成人交往模式產生影響)。我們的經歷影響著我們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以及我們和他人的關係。

因此,依戀類型影響著我們人際關係中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習得模式。我們嬰兒期的經歷會影響我們的依戀類型,並在整個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繼續發展。

即使在我們成年之後,我們的依戀類型也會不斷地被我們的經歷所塑造。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你的依戀類型(以及你伴侶的)會對你們的關係產生重要的影響。

1. 嬰兒期依戀類型

1969年,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出版了《依戀與失去:第一卷(Attachment and Loss: Volume 1)》。

根據多年的觀察和研究,他認為嬰兒對他們的主要照顧者產生了不同類型的依戀。這些依戀類型受父母在嬰兒飢餓、害怕時的反應方式的影響。也就是說父母的撫養方式影響了孩子的依戀類型。

圖源vk.com

1)安全型

安全型的嬰兒往往可以得到父母穩定的反應和保護。他們的父母對於嬰兒的需求是非常積極和敏感的,在這種關係中,孩子跟父母之間,是非常舒服和自在的一種狀態。

因此,這些嬰兒學會了快樂地與他人建立關係,確信自己不會被遺棄或拒絕,這個世界是安全的。他們的關係以信任為特徵。

2)焦慮型

當照顧者反覆無常時,嬰兒會發展出焦慮的依戀類型。有時,他們的父母可能會熱情地與他們互動,但在其他時候,他們的父母可能會無視他們的需求。

這種不一致並不一定是出於惡意。有很多因素會影響照顧者無法完全滿足孩子需求,比如承受巨大的壓力,與毒品或酒精成癮作鬥爭,或與情緒或人格障礙作鬥爭等等。

那些得不到穩定照顧的嬰兒往往會變得很焦慮。焦慮的孩子更容易與他人建立不穩定的關係,他們經常表現出緊張或粘人的行為,害怕被拋棄。

3)迴避型

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依戀類型。當嬰兒被成年人不情願地照顧時,他們會形成一種迴避型依戀,成年人的行為往往表現出敵對或排斥,而不是養育和愛。

這樣的嬰兒學會了遠離他人,而不是發展親密、信任的關係。

2. 童年和青春期的依戀類型

鮑爾比的研究為許多心理學家探索嬰兒依戀類型鋪平了道路。許多科學家開始探索嬰兒依戀類型如何影響他們的行為,以及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如何影響更廣泛的關係。

1)童年

例如,發表於1991年《跨越生命周期的依戀(Attachment Across The Life Cycle)》的研究結果顯示,嬰兒時期與母親關係牢固的孩子在10歲或11歲時更有可能與其他孩子建立親密的友誼。

相反,有證據表明,焦慮型的兒童可能相對獨立和無助。他們經常經歷與他人交流的困難,更有可能被同齡人傷害。

其他研究也發現,迴避型兒童傾向於淡化或忽視自己的情感脆弱,對他人也更挑剔。

圖源npr

2)青春期

一旦進入青春期,我們就開始對同齡人產生更強烈的依戀(比如:戀人)。研究表明,年輕人把他們在家裡學到的人際關係知識應用到他們以後的人際關係中。

因此,我們對戀人的依戀方式很可能會反映出我們對父母(主要照顧者)的依戀方式。

例如,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與父母關係更融洽的青少年在成年早期對他們的愛人表現得更熱情。

青少年時期的依戀類型將繼續預測我們在戀愛中的行為。

確定你目前的依戀類型

精神病學家和神經學家阿米爾萊文(Amir Levine)在他的著作《讀懂戀人心(Attached)》中寫道:

「如果你想擁有一段健康快樂的關係,你首先需要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依戀類型不僅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還能更好地向別人表達這些需求,並找到一個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伴侶。」

要確定當前的依戀類型,請先閱讀下面的描述。然後判斷哪一個是最符合你目前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

真正的情感是複雜的。你可能會發現,你不止符合一個類別的描述,你所認同的類別之間可能有一些重疊。然而,找到目前最符合你的依戀風格,這對於了解自己很有用。

1. 安全型

>> 你相信愛是相互的,你相信你的伴侶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在你身邊。

>> 和你的伴侶分享你的感受讓你感到很輕鬆,當他們向你表露他們的情緒時,你也會感到很舒服。親密、開放和愛是與生俱來的。

>>當你的伴侶要求有自己的空間時,你可以後退,給他們需要的距離。

2. 焦慮型

>> 你害怕你的伴侶不像你愛他那樣愛你。

>> 你很依賴他的情感支持或安慰,擔心他會拋棄你。

>> 你經常希望你和你的伴侶能更親密,當他們需要空間的時候很難給他們想要的自由。

圖源flickr

3. 迴避型

>> 你擔心你的伴侶太愛你了,當他們流露出他們的情緒時,你會感到不舒服。

>> 對你來說,充滿感情或脆弱是很困難的,你很難接受別人的支持或信任他們。

>> 你可能有很多秘密,但你不會告訴你的伴侶,比起你的伴侶,你需要更多的空間。

對自己和他人的看法

如前所述,真實的情感是複雜的。將依戀類型作為固定的類別來討論是不現實的,因為它們可能會以任何方式發生重疊。

1990年,依戀專家金·巴塞洛繆(Kim Bartholomew)提出了一種看待依戀風格的新方法。她注意到,人們對自己和他人的總體判斷可能是相對積極的,也可能是相對消極的。

金·巴塞洛繆(最左)| sfu.ca

巴塞洛繆提出的觀點是,對自己和他人看法的不同組合產生了不同的依戀風格。

1. 對自己和他人的積極看法

當你自己感到舒適,同時又對他人持有好感時,你更有可能表現出一種安全的依戀風格。

這讓你可以無所畏懼地追求親密。

2. 對自己的消極看法和對他人的積極看法

如果你為他人著想,高度重視他們,卻缺乏自尊,你就更有可能像巴塞洛繆所說的:你在「全神貫注」於你的人際關係。

這類似於早期焦慮依戀類型的泛化。你對關係中的存在的威脅保持警惕,因為你總是擔心失去你的伴侶和他們的愛。

3. 恐懼迴避和輕視迴避

巴塞洛繆最重要的理論觀點之一是,她認為迴避型依戀比大多數研究人員之前意識到的更為複雜。

很多原因都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會表現出迴避型依戀。

4. 對自己和他人的消極看法

一些迴避型依戀的人可能希望與他人建立深層次的關係,但同時又害怕被拒絕。

在這種情況下,儘管他們真的很想接近,但他們卻猶豫不決,因為他們害怕受到傷害。在懷疑自己的同時,他們也對自己的人際關係做最壞的打算。換句話說,他們對自己和他人都有負面的看法。

巴塞洛繆稱這種類型的迴避型依戀為「可怕的」。

5. 對自己的積極看法和對他人的消極看法

另一類表現出迴避型依戀的成年人是那些真正喜歡自力更生而不是與他人親近的人。

他們喜歡自己,並不在乎別人是否喜歡他們。對他們來說,親密並不值得付出努力,他們很高興能夠自給自足。

巴塞洛繆稱這種類型的迴避型依戀是輕視迴避。

對被拋棄的焦慮vs對親密的迴避

後來的研究人員以巴塞洛繆的觀點為基礎,開發了進一步的框架來將依戀類型更為概念化。

例如,一項針對1000多名參與者的大規模研究表明,依戀類型可以從低到高劃分為兩個維度:對被拋棄的焦慮和對親密的迴避。

在這個概念化過程中,依戀風格可以被認為是在一個連續體中相對運行的。一個人在連續體上的精確位置表明了他們依戀的獨特「類型」。

1. 低焦慮低迴避(安全)

安全型的人在這兩項指標上得分都很低。因為他們不太可能被自我懷疑或嫉妒所困擾,所以他們對被拋棄的焦慮程度較低。

同樣,因為他們覺得向伴侶敞開心扉很舒服,所以他們在迴避親密行為方面的得分也很低。

圖源kaifineart

2. 高焦慮和低迴避(焦慮/專註)

焦慮型的人(或者用巴塞洛繆的話來說,全神貫注的人)在迴避親密行為方面得分較低,因為他們強烈渴望與伴侶親密,往往達到情感依賴的程度。換句話說,他們更傾向於尋求親密,而不是逃避!

另一方面,他們對被拋棄感到高度焦慮,因為他們擔心伴侶會離開自己。

3. 高焦慮和高迴避(恐懼迴避型)

有趣的是,那些表現出恐懼迴避型的人在迴避親密關係上得分很高,因為他們對被拋棄的焦慮也很高。對於被拋棄的焦慮阻止他們接近他人,即使他們想接近。

因此,他們在親密的夥伴關係中保持距離,以保護自己免受來自於他人的拒絕。

4. 低焦慮高迴避(輕視迴避型)

表現出輕視迴避型的人不會擔心被拒絕。由於自力更生,不關心他人的看法,他們對被拋棄的焦慮很低。

相反,因為他們不喜歡親密,他們對親密的迴避程度很高,他們迴避與他人的相互依賴。

是否有可能在每個維度上都有中等的分數?

對於被拋棄的焦慮,或者對親密的迴避,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這當然是有可能的。

在同一維度上,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人在行為上存在著最明顯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區分巴塞洛繆的四類依戀是最有用的。安全型依戀的人與那些高度焦慮或迴避的人在人際關係中的表現是非常不同的。

然而,你發現你在焦慮和迴避方面的得分都是中等的,那麼把依戀類型看作是一個連續體而不是完全不同的對你可能更有幫助。

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那麼,為什麼依戀類型如此重要呢?

在本文的開頭,還記得我提到過的,我對分析我與前任關係中的行為很感興趣。我承認,當我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我想靠近他,但同時又害怕離得太近。這常常導致我做出疏遠的行為,比如壓抑自己的情緒以避免被拒絕。

通過學習依戀理論,我意識到我的行為是一種可怕的迴避型依戀。

在這段特殊的關係中,我猜測我在親密關係中的高迴避是由於我對被拋棄的高焦慮所導致的。我經常選擇在情感上保持距離,因為這是風險較小的選擇。

通過觀察我們人際關係中展現的行為模式,我們可以了解到很多依戀類型對我們的影響。在許多情況下,這種影響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圖源outlineartists

1. 對關係滿意度的影響

我們的依戀類型在很多方面影響著我們的親密關係,包括我們對他人的期望以及對他人的滿意度。

一項對144對夫妻的研究發現,在「關係承諾、信任和滿意度」方面,安全型的人比焦慮型和迴避型的人得分更高。

研究還表明,那些高迴避的人更有可能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人,這顯然不利於形成快樂、健康的親密關係。

2. 對管理負面情緒的影響

心理學家發現,依戀類型與我們處理負面情緒的方式有關。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麼安全型的人更有可能在沮喪時保持冷靜,也更有可能體驗到人際關係的滿足感。

相比之下,焦慮的人對痛苦的反應可能是過度焦慮,而逃避型的人傾向於遠離伴侶,變得充滿敵意。一項針對362對已婚夫婦的研究發現,逃避型伴侶不太可能向妻子或丈夫透露自己的情感和慾望。

3. 對性滿足的影響

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戀的人往往會獲得最大的性滿足感。因為他們溝通得更好,對性有更高的自信。

相比之下,對被遺棄感到高度焦慮的人往往非常擔心自己讓伴侶在性方面感到不快,所以他們不太可能拒絕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我當然能理解這一點。當我和我的前男友還在一起的時候,有幾次性愛讓我感到痛苦,但是我沒有表達我的不適。我還養成了假裝高潮的不良習慣,因為我擔心自己無法真正達到高潮會讓他失望。

另外,迴避型的人不太可能通過性來培養情感上的親密感,而且進行這種行為更可能是一種控制欲的滿足。

4. 對配合度的影響

一些依戀類型的人的關係比其他類型的更令人滿意。

例如,想像一下你是焦慮型,需要你的伴侶經常安慰你,而你的伴侶是逃避型的,對太過親密感到不舒服。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會尋求更親密的情感關係,而你的伴侶則不需要如此親密的關係。

這可能是衝突的潛在來源,如果衝突升級,就會導致無法和睦相處。

5. 對伴侶選擇的影響

了解自己的依戀類型是很有用的,因為有證據表明,它們可以引導我們建立新的關係。

圖源cloudythurstag

例如,一個焦慮型的人,如果一直和逃避型的人交往,他們可能會一直害怕被拋棄,因為他們的伴侶很冷漠,在情感上表現得很疏遠,這似乎加深了這段關係的不穩定性。

在性教育學家Emily Nagoski的書《成功戀愛的科學指南(A ScientiDc Guide To Successful Relationships )》中,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無意識傾向。一些逃避型的人在選擇伴侶時可能會選擇一個情感超然、遙不可及的人,並在遠處對這個人表現出單相思。

Nagoski認為這是一個聰明的方式,在這個情況下,迴避型的人可以避免被另一個人依賴的風險:

這是一種痛苦的狀態,就像一隻迷失的綿羊,不斷地追隨你的愛戀對象,但這是安全的,不需要承諾,而且可以獨處。

回顧我和前男友的關係,我注意到他也有一些迴避傾向,他同樣也覺得我有點遙不可及。也許這就是我和他在一起的原因,因為他的疏遠讓我感到熟悉,因此和他在一起似乎比真正的聯繫和承諾更「安全」。

不安全依戀類型的管理

儘管有安全感的人往往能從戀愛關係中獲得最大的滿足感,但好消息是,沒有人註定會永遠停留在不安全感的依戀模式中。發表在《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母親接受過敏感,積極的撫養方式,那麼嬰兒更有可能在蹣跚學步時形成安全的依戀風格。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依戀類型可以而且確實會改變,即使是在成年時期。一項關於人際關係的研究顯示,處於穩定關係中的迴避型戀人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出更安全的依戀關係。

由於依戀風格是後天習得的,有意識地去管理和「忘掉」不安全的依戀風格是可能的。

1. 焦慮依戀類型的管理

萊文寫道,「有一個安全型的伴侶可以改善一段關係的質量」,因為他們可以「理解伴侶的需求,而不需要擔心太多(像一個焦慮型的人)或漠不關心(像一個迴避型的人)。」

萊文建議,因為焦慮型戀人們往往有很多煩惱,所以他們應該尋找那些對親密關係感到舒適的可靠伴侶。焦慮型的人更有可能從那些願意並且能夠通過談話來解決問題的人中獲得安慰,這些人擁有「情感資源來幫助焦慮型伴侶,讓他們感受到深深的愛和理解。」

然而,與一個安全型的伴侶建立關係並不能代替自己所做的努力。用自己的不安全感給你愛的人增加負擔是不公平的。

Nagoski寫道,兩個焦慮的人在一起可能是不健康的,因為這對戀人可能「想要把對方據為己有,害怕關係破滅,做著神經質的事情,來維持著這段關係」。

圖源網路

如果你焦慮的依戀類型對你的生活和與他人建立健康關係的能力產生了嚴重影響,那麼《心碎小故事(Little Book on Heartbreak)》的作者梅根·拉斯洛克(Megan Laslocky)建議,通過學習依戀理論,並且尋求治療,來了解你的依戀模式。

梅根寫道,在選擇治療師時,「有必要問問他們是否遇到過這樣的病人或客戶,這些病人在成年戀愛關係中有沒有從不安全的依戀過渡到安全的依戀。」

2. 迴避依戀類型的管理

萊文寫道,當一段關係遇到問題時,迴避型的人「往往會很快責怪他人,這反過來又給他們的伴侶帶來很大的壓力」。迴避型的人把感情問題歸咎於伴侶,往往會找借口保持情感距離。

為了幫助迴避型的人糾正這一觀點,萊文主張,迴避型人士應該「首先尋找自己內心衝突的根源,從伴侶的角度看待問題。」

此外,無論依戀類型如何,萊文都積極倡導伴侶雙方要有效溝通:

「直接表達你的需求和擔憂,會讓你更容易判斷潛在對象是否適合你。」

我發現,抵制住我那些可怕的迴避傾向,不去隱藏自己的情緒,而是在情緒出現時與伴侶討論自己的感受,讓我在親密關係中感到更有安全感。

圖源Ins博主Susan Yung

結論

依戀類型的研究很有價值,因為它們影響著我們人際關係的各種行為。不同的依戀類型會給我們的愛情生活帶來不同的影響。

然而,了解我們的個人需求,並解決我們行為出現的根本原因,有助於與他人進行更快樂、更健康的交往。

一段運行良好的親密關係的關鍵,是彼此的溝通,正確或者錯誤的溝通方式有時候也會從根本上影響一段親密關係的質量。想要學習在親密關係中如何正確地交流,讓親密關係走上「越愛越濃」的道路?歡迎收聽酷炫腦課程《如何提高親密關係滿意度》。

課程入口:

方式一: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課程

方式二:長按下圖二維碼進入課程

本文首發在公號「酷炫腦」,歡迎前往閱讀更多文章~


推薦閱讀:

深層人際交往中最難應對其實是焦慮型/認知複雜度/如何與高認知複雜度的迴避型溝通

TAG:親密關係 | 依戀理論 |